学科分类
/ 17
326 个结果
  • 简介:锡瑞赞同以《仪礼》十七篇为孔子所定之说;认为《周礼》当出自六国时人,非必出于周公,亦非刘歆伪作;《礼记》中如《王制》和《礼运》这样有着完整意义的篇目,当可分篇别出,《王制》为孔门弟子所作。在重视经学家法的观念下,氏对《周礼》、《王制》给予了很多关注,力图通过对《周礼》、《王制》的解析以明今古文之分。锡瑞治重今文,并强调经学之微言大义,他对古礼多从礼之义的角度来认识。

  • 标签: 皮锡瑞 《周礼》 《仪礼》 《礼记》
  • 简介:闽西谚语:'风水先生指一指,石匠师傅累半死。'这是说营建工程要听从风水先生的安排。所谓'风水',是相地的一个俗称。按中国的传统习俗,大凡兴工动土,都要察看地形环境,看它是否得'风'得'水'.然后择宜土,避凶地。清人范宜宾注郭璞《葬书》云:'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重,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

  • 标签: 范宜宾 葬书 地形环境 相宅 水则 青乌
  • 简介:邱发现唐代二音孔瓷埙近年,河北省内邱县文物保管所在著名的邢窑遗址①上先后发现两件二音孔瓷埙,现介绍于后。一、老人头形埙。扁圆形,径6厘米,侧径5厘米,正面施釉,浮雕老人形象,生动逼真;背面露胎,在中心处刻划匠人的姓氏款“和”字。吹孔置头顶,音孔置嘴...

  • 标签: 音孔 文物 七声音阶 调查简报 河南新郑 唐三彩
  • 简介:发发展是指社会变迁由该社会内部的发明创造引发,反之,由外部传播引发的社会变迁则属于外发发展。这一概念的理论背景是以帕森斯为代表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学的现代化理论。按照这一理论严格来说,只有美、英等少数西方早发现代化国家属于发发展,非西方社会则是学习西方文明而实现的外发型社会。后发国家的外发发展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社会进化发展阶段的内在成熟程度;

  • 标签: 内发发展 东乡 农村发展 民主村治 市场经济
  • 简介:汉初服色经历了从"尚赤"到"外黑赤"的变化。这是汉朝建立过程中先后袭用楚俗和继承秦制的结果。刘邦起事于沛,属于楚地,为获得楚人的支持,其利用了楚人尚赤的习俗。至汉二年,汉政权以秦朝的继承者自居,将水德作为汉朝的德运,意在稳定秦地、吸纳秦人。根据五德终始说,水德的服色理应尚黑,但是汉朝并未放弃尚赤的楚俗,最终导致"外黑赤"的服色格局出现。由于"赤"和"黑"分别是楚人和秦人崇尚的颜色,"外黑赤"这一服色格局也隐约反映了汉初政权中秦、楚两大集团间的博弈与调和。至汉文帝时期,旧的服色体系先后遭到贾谊、公孙臣等人的挑战,持"外黑赤"说的丞相张苍遭到了罢免,"改正朔、易服色"的政治举措得到了实施。虽然文帝的改制最终由于新垣平案的发生而不了了之,但终止了对秦朝水德尚黑的因袭。这为后来汉武帝改制确定汉朝土德、服色尚黄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汉初 服色 五德终始
  • 简介:在风景岩洞的开发与建设中,园林的造园技艺随处可见,造景、借景、隔断、以小见大等技法可以得到充分利用。芦笛岩的整体布局没有采取人工方法隔断,而

  • 标签: 芦笛岩园林艺术
  • 简介:桂林甑岩新石器时代遗址的人骨张子模,漆招进,朱芳武,卢为善,李富强,凌树东甑岩洞穴位于桂林市南郊的独山的西南麓,桂阳公路9公里处的西侧,东经115°15′,北纬25°16′,海拔170米。甑岩遗址于1973年正式发掘,出土了密集埋葬的人骨14具...

  • 标签: 新石器时代遗址 甑皮岩遗址 颅容量 遗传距离 柳江人 亲缘关系
  • 简介:和林县另窑、土默特左旗讨合气村,是两处被破坏了的墓葬,征集遗物不全,但各有两套精美的金饰牌出土,为过去罕见,它对于研究古代北方民族动物纹饰牌的时代、族属,很有参考价值,这里谈几点认识。

  • 标签: 饰牌 连珠纹 带饰 鲜卑人 神兽纹 动物纹
  • 简介:<正>1991年4月11日,县文管所根据农民提供的线索,在蒲江县城东3.5公里处之东北乡金马村5组关子门发现唐代“观变”造像石窟1处。该石窟位于蒲江通往眉山的古道旁。此石窟,从未见诸文献记载,文物普查时也未发觉。发现时石窟已被乱石、泥土掩埋一半。经过清理、冲洗,现已全部显现。该石窟造於一块白砂石包上。石窟顶部为平顶,高1.6米,宽2.4

  • 标签: 唐代 石窟 造像 无量寿佛 观世音 菩萨
  • 简介:<正>唐释慧琳的《一切音义》是一部重要的佛教典籍工具书,其网罗古训,音释梵,摭拾极广,包孕弥富,保存了大量唐代尚存的古书佚文,在整理和研究有关古籍上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颇为学者们重视.然关于此书的流传情况,学术界历来说法不一,颇多失实之处,本文不揣浅陋,对此作了一些考证,以就教于方家.

  • 标签: 《慧琳音义》 《一切经音义》 版本流传 藏经 《宋高僧传》 高丽国
  • 简介:《文史知识》1995年第8期所载张子开先生《〈三字〉成书年代小考》一文,据五代泉州昭庆寺静、筠二师所集《祖堂集》卷6《洞山和尚》中已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等与今本《三字》相似的语句,而断定《三字》"早在公元

  • 标签: 三字经 成书年代 祖堂集 蒙学读物 今本 陈淳
  • 简介:佛教经典《能断金刚》有诸多藏汉译本,文章选取两种藏译本和两种汉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各译本之间的差异,确定其完整标题为《神圣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多大乘》,分析了藏译本修辞手法的运用特点。

  • 标签: 敦煌文献 P.T.99 能断 金刚经 藏译本 汉译本
  • 简介:两千多年前,上座部佛教由印度向南传到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家,并大约在公元10世纪到11世纪期间,分别从泰国、缅甸传入我国的傣族地区,与傣族的原始宗教相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傣族特色的贝叶文化。

  • 标签: 贝叶经 西双版纳州 南传上座部佛教 傣族 贝叶文化 大学出版社
  • 简介:本文选取了《药师》中与女性相关的内容为考察中心,通过梵文诸写本和汉、藏译本的对比找出东晋和唐代义净译本与其他文本在"转女成男"方面的差异,并结合其历史文化背景指出译者有意对这些内容做了改动,是为了经文传播以及适应当时社会风尚的需要。

  • 标签: 药师经 转女成男 义净
  • 简介:敦煌藏经洞发现的三种唐碑拓本受到广泛关注。其中题为柳公权所书《金刚》拓本最为完整,却引起学者们的争议。本文结合文献史料及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从拓本缺字现象及书法风格两方面来论证这一碑拓为后人伪托之作。

  • 标签: 敦煌 柳公权 金刚经 拓本 伪作
  • 简介:绪言《三厨》是以道教经典《五厨》为基础撰出的佛教伪经。赖敦煌遣书和日本古写的发现,这部曾经亡佚的经典得以重现于世。本被发现之後,由於其中强烈的道教因素而获得了不少学者的关注。但前贤的研究往往以相对静态的视角分析其中的佛道教因素。

  • 标签: 交涉 佛道 道教经典 敦煌
  • 简介:<正>十三及四书的形成两千年来,宣扬儒家思想的典籍浩如烟海。在清朝的《四库全书总目》中著录的经部书籍已达一千七百多部,约两万卷。不过,作为重要经典的儒家著作,最初只有六部,即所谓孔子的六,后来发展为十三部,就是通常所说的“十三”。下面对这些经书由六部逐步增加为十三部的演变作些介绍:

  • 标签: 十三经 儒家学说 《春秋》 《仪礼》 孔子 《尚书》
  • 简介:2011年6月15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在北京举办了"梵文贝叶写本研究论坛"。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地区以及德国莱比锡大学等的近3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郑堆副总干事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与会的12位学者作了发言,其中9位专家围绕着如何开展梵文贝叶写本研究提出了看法和意见。

  • 标签: 贝叶经 论坛 写本 梵文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正>沈阳清故宫,是满族统治者入主中原之前,在东北塞外营建的最大一座皇宫。其建筑风格,融合了汉、满、蒙、藏等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史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悠久的历史,光辉灿烂的汉族文化,也为满族人民,包括其统治阶级学习和吸收。因此,在沈阳清故宫内,不仅在大内宫阙,楼台亭榭等建筑中多采用大木架结构,飞檐,斗拱等汉族传统的建筑形式,而且诗文题

  • 标签: 《书》 沈阳故宫 《诗》 遗迹 帝王 皇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