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布里亚特语有东、南、西三大分支①。每一支方言词汇的构成除了具有共同点之外,还具有其独立的特点。方言中保留的固有的词汇都是早期的日常生活用语,比较积极的词汇是:"明天","皮鞭","短的","一半儿"等,这些词在早期的蒙古书面语中既有记载。试比较一些类似的词:东布里亚特和南布里亚特方言词:(南布里亚特语)。西布里亚特方言称"雨"为。这种称呼在中世纪蒙古语中就已出现,而且其它蒙古语族语言中至今仍在使用这个词。东布里亚特方言、南布里亚特方言用表示"雨",不单独使用,偶尔与组合使用,表示"雨"的意思,是蒙古语固有的词,是后来从突厥语中借用过来的。在早期蒙古语文献中是"雾"的意思,在西布里亚特方言和其他
简介:蒙古精神文化的发展,同世界上大多数民族一样,曾受到过宗教的很大影响。佛教在蒙古的广泛传播大约是从16世纪开始的。随着寺院数量的增多,出现了颇有势力的佛教僧侣阶层。这一切当然未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世隔绝的喇嘛们基本上是学习古印度的经院哲学和教条主义的教理。但是,佛教在客观上免不了与定居点、建筑遗物、图书、印刷品及由劳动游牧民族双手创造的其他文化珍品的产生有普遍联系。寺院里创建的图书室和印刷出版设施,后来曾被一些文化活动家用于进步的事业。我想在这篇报导中谈一个这样的例子。18世纪中叶,在荒漠草原的中心曾有一座白山寺。“察罕乌林苏默”这个寺院是不寻常的。譬如,它把全部收入花在木
简介:<正>容庚先生原名容肇庚,字希白,号颂斋,广东省东莞城人。生于1894年9月5日,卒于1983年3月6日,终年九十岁。先生少年即醉心于金石之学,壮而弥笃,由文字而及器物,进而及于史迹。毕生著书二十余种,论文及其它述作近百篇,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和收藏家。容庚先生出身于晚清书宦世家,其高祖、曾祖分别是道光年间的贡生、举人、祖父鹤龄系同治恩科进士,外祖父邓蓉镜官至翰林,父亲为光绪丁西科拔贡,世代皆习举子之业。但先人早逝,直接给他以亲炙的是四舅邓尔雅和从叔容祖椿。邓尔雅是广东有名的书法篆刻家;容祖椿工于绘画。先生从小就受到长辈学术与艺术的熏陶,这对他一生的治学影响极大。1913年,当他还在中学念书的时候,就已经对金石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开始研习吴大徵的《说文古籀补》和桂馥的《缪篆分韵》时,即萌发补辑之意。1917年中学毕业,不复升学,与弟妹策划共同采集篆籀之见存者为《商周秦汉文字》一书,后因种种原因而未果。1922年,先生与三弟容肇祖北上求学,路过天津,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