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今日艺坛,能将诗、书、画、印四艺集于一身者已无多,这是“文革”后中青年文艺家传统文化素养脱档所造成的局面。一个文人艺术家,能兼四艺并不是一定四艺皆精,但其相互作用,潜移默化的结果,必滋养其尤为擅长的某一艺,使之内蕴深,格调高,技艺精湛,耐人寻味,具有非同一般的审美价值。东民兄即可作为一个范例。
简介:
简介:我接触书法已有六十个春秋,回顾一下走过的历程,梳理一下自己的一些认识和体会,对自己日后的发展可能有所裨益,对书坛后学或许能起一定的借鉴作用,故乃贸然行之。一我的学书道路我在蒙童期间即迷上了书画。叔祖父颜昌峣先生是清朝至民国期间湖南有影响的学问家兼书法家。他是王先谦的高足,曾担任毛泽东的历史教师。他的字雄强劲拔,为湖南书界所推崇。
简介:原文:卫恒《书势》言:“隶书者,篆之捷。”即继之曰:“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汉。”楷法实即八分,而初未明言。直至叙梁鹄弟子毛宏,始云:“今八分皆宏法。”可知前此虽有分书,终嫌字少,非出于假借,则易穷于用,至宏乃益之,使成大备耳。
简介:传统文化思想与书法创作唇齿相依。书法因文化的寄托而意味深长。文化因书法得以发扬光大。学问与涵养是书家的第一要义,杨守敬云:"学书有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二要学富,学富则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超轶等伦者也。"古人重笔墨更重文化,将文化作为终生追求,与书道并进,较之当下书家有明显不同。
简介:曾国藩(一八一一——一八七二),湖南湘乡人。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道光进士。曾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擢礼部右侍郎,历署兵、吏等部侍郎。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又从倭仁、唐鉴讲习程朱理学。他操练湘军,先后主持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及天津反洋教斗争,又曾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为清末洋务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简介:原文:《开通褒斜道石刻》:隶之古也:《祀三公山碑》;篆之变也。《延光残碑》,《夏承碑》,吴《天发神谶碑》差可附于八分篆、二分隶之说,
简介:书人独语曾印泉曾印泉书法一书法一词,有二解。一是写字之法,标准是工整,好看,是一切人都可为的事;一是写字写出神来,钻入骨髓,透入脑门,秀气好看倒在其次。它要求书者钻透书艺的整个或大部分传统形式,做出来后又经得起艺术、思想、历史、乃至于文化各学科去研究...
简介:临帖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必修课,是贯穿于毕生艺术追求的主要取法手段,是学书人取得成功的一条捷径。临帖初以一家为宗,待得其精髓后,再遍众百家,求其变化,吸纵家之美为己用。切忌今天换一帖,明天换
简介:赵仁珪:先生书法之潇洒,恰如《论语》曾皙所言:'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先生书法之闲适,非如峨冠朝服,相见于庙堂之上;而如文人雅士,轻裘缓带,促膝于几榻之间,以性情相见;又如山林隐士,不衫不履,吟咏于松下溪畔,转见其风采。先生书法之隽美,与其比如美女簪花,顾影自怜;不如比作翩翩少年,于烟花三月,时而信马由缰,驰骋于柳岸花衢;时而系马高楼,高歌于胡姬酒家。先生书法之雅致,如周敦颐笔下之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
简介:五体兼修,这比擅长一二体者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与耐心,对于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的习书策略,需依据诸般综合情况加以统筹考虑,习一二体者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条件允许,笔者坚信,还是应该尽可能多的接触不同字体。虽然推进较慢,需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但这样的研习方法所达到的浑厚饱满亦非一二体者可比。每种字体皆有各自的特性,需加以针对性的训练,然而其间又有无限融通的可能。相互之间有益的影响往往决定了主攻字体的高度。
简介:康书增.1956年生于河北平山,1980年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美术专业。现任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新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曾连续入选全国美展.其中六、八两届获优秀奖,第九届获铜奖。
简介:二十一石压蛤蟆若《瘗鹤》,死蛇挂树笔生花。权相讵与君谟比,描画终究胜似刷。苏轼字形肥扁,黄庭坚曾戏言其字如石压蛤蟆。苏轼戏言黄庭坚的字如死蛇挂树。苏黄皆宗法《瘗鹤铭》,东坡得其神,山谷得其形。
简介:评弹演员的文化修养直接渗透和影响艺术表演的品位档次,而大多数评弹演员在年轻时便开始接受基本功训练,文化学历不是很高。即使评弹学校毕业的演员,文化底子也并不扎实。目前优秀演员不多,新的名家响档凤毛麟角,这与相当一部份评弹演员文化底气不足是有关系的。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文艺工作者,不断汲取各方面的养料,就应该加强学习。
简介:“秋香露冷侵楼榭,静坐书斋调素毫;晨夕青灯黄卷里,闲情古意最清寥。”(七绝·《容居拾得》)以上是我的自作诗,可情状我与书法为伴.且不懈“持守改善”的景况。
简介:飞白书是在八分隶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特殊书体。其创法于汉,兴盛于魏、晋、南朝、唐、宋,书法名家、帝王将相多有好擅,文坛英豪颂美一时,流行千年之久。然而其随着书写工具改用木皮飞白笔之后,沦落成一种文字游戏而式微。本文在广泛搜集史料的基础上,试图对飞白书的产生、书体特征及发展演变进行较全面而理性的考察,并对飞白书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予以客观的审视与评说。
简介:敦煌莫高窟这片华丽、庄严而又神圣的土地,孕育了飞天艺术的诞生。而飞天中的琵琶艺术,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象征。研究贯穿于整个敦煌乐舞文化的中琵琶艺术,对我们更全面的认识琵琶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简介:“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由刘海粟美术馆、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家协会及敦煌研究院共同主办,自2014年至今在国内外多地展出。2017年4月在刘海粟美术馆的展览囊括了常沙娜敦煌临摹,装饰手稿及艺术设计200余件作品。
东民书议
西晋楷书书迹
学书琐谈
书概释义(九)
书与文合
曾国藩论书语录
书概释义(八)
书人独语
碎学语书
一封书
唐书民作品
书艺——潇洒典雅
攻书散谈
康书增作品
论书绝句(二)
功在书外
学书琐忆
飞白书考说
关于敦煌飞天壁画中琵琶艺术的几点思考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