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鲁迅初次会见鹿地亘 鹿地亘(1903-1982)是日本著名进步作家,在日本无法生存,1936年初来到中国上海,很快就和内山完造联系上,并由内山完造介绍,和日本进步女青年池田幸子结为夫妇.
简介:一鲁迅逝世之后,他的亲属特别是夫人许广平先生的著作以及鲁迅生前友好的文章历来是解读鲁迅及其作品的钥匙。而令人喜出望外的是,鲁迅之子周海婴先生的大作——《鲁迅与我七十年》与世人见面了。这是以往任何回忆鲁迅的著作所无与伦比,因此该书亦即成为解读鲁迅及其著作特别是了解鲁迅生前死后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的最珍贵的文献之一,是解读鲁迅及其著作的又一把钥匙。
简介:一、“关东”的地理范围关东戏剧是一个地域文化概念。地域文化是以“历史地理学”为中心展开研究的文化形态。所谓的“关东”也就是我国的东北。但在历史上,东北不等于关东。“东北”
简介:鲁迅(1881-1936),在离他去世近七十年的今天,仍然可算是中国最知名的作家和社会批评家,成为上百部书籍研究的对象.然而,有关他的真正"独立"的传记却寥寥无几.考虑到鲁迅那变化曲折的政治关系和那些早已结束、其影响在其他方面已经消失的事件如中国共产主义革命及冷战在我们的研究领域里如此有影响而且现在仍然在发挥着影响的事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可以理解的.
简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悄悄地挂在了人们的口头。大家都说这是鲁迅先生的名言。在文人的文章中或者非文人的谈话,甚至不怎么识字的人也都可以随口这么说;这才是“滥”熟于心,脍炙人口。引用的目的自然是为了说明,我们的民族文艺民族文化的重要地位。据说,越是搞地方性强的文艺、文化,越容易让中国走向世界。沿着这条思路推论下去,民间的、乡土的文化比起现代世界意义的文化更具有永恒的魅力。于是,文化的开放,似乎是完全不必要的烦琐和多事。
简介:作家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黄健的《意义的探寻——鲁迅意识结构的多维透视》(以下简称《意义的探寻》),可谓鲁迅思想意识研究方面的创新性著作。该书从历史“中间物”的地位出发,全面而深刻地透视了作为现代中国的文化伟人和伟大的先驱者鲁迅的意识结构。综观全书,其特色有三:
简介:当我们在“回到鲁迅那儿去”的口号感召下,排除一切有意无意服膺于某种意识形态的旧有观念和先定原则,以真正解放了的自由心灵平心静气地与鲁迅对视时,我们便窥见了这个曾被“圣化”的伟人心灵的真实种种纷繁芜杂的情感如无数道激流在其心中交缠、冲撞、激荡、散去然后重又纠集往复,汹涌不息。
简介:正如鲁迅在《生命的路》里提到,——鲁迅之生命论与终末论一、战后日本的自我反省和鲁迅(一)战后日本之,(《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这里读到的鲁迅的生命观
简介:中国神话及传说是鲁迅长期关注并有过深入研究的领域,虽然鲁迅曾感叹中国神话资料存留下来太少,感叹这些本来就不多的资料又经过周秦以后历代文人的改篡,难以尽信.但相对于原始宗教文献,神话及传说的资料究竟得到一些保存,这理所当然地引起了鲁迅的高度重视。
简介:
简介:鲁迅先生在《致杨霁云》信中谈到:“总而言之,我的意思甚浅显,随时为大家想想,谋点利益就好。”不错,话很简单,意思很浅显,但却体现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精神境界。一个人要做到“随时为大家想想”并不容易,因为要在自己之外,想到他人,想到大家,要超越自我。然而鲁迅却做到了。
简介:鲁迅笑谈赔本生意谈到翻印画册,鲁迅就现出稀有的快活,笑得两眼变成一条缝,嘴巴却露出一列雪白而整洁的牙齿,下巴也跳跃得更厉害。“我总是吃亏的,”他说时非常高兴,笑得连筋肉都牵动起来,两颧凸出更高,“几乎每印一次画集,我都赔本,例如《引玉集》《珂勒惠支版...
简介:鲁迅与许广平鲁迅先生——现在写信给你的,是一个受了你快要两年的教训,是每星期翘盼着听讲《小说史略》的,是当你授课时每每忘形地直率地凭其相同的刚决的言语,好发言的一个小学生。他有许多怀疑而愤懑不平的久蓄于中的话,这时许是按抑不住了罢,所以向先生陈诉。(《两地书》,《鲁迅全集》第十一卷,11页——译者注)
简介:鲁迅反复强调写小说是为了疗治旧社会的病根和疗救病态社会中人们的病苦,他认定的创作角色是专治国民性瘸疾的思想医生。进入这一角色,得具有两种“职业性能”:一是专注、敏锐的职业关怀;二是抓住症结,找出病源,对症下药的职业技能。体现在文学创作上,前者是一种崇高的敬业精神,即恪尽职守,揭露弊病;后者是一种深刻的审视能力,即深刻的发现、深刻的剖析和深刻的批判。鲁迅在创作上选择了这一角色,突出地显示出他在这两方面的个性特征。
简介:素有“痞子”之称的“小说家”王朔进入2000年后,突然染指批评界,当起批评家来了。于是,我们便有幸在2000年第二期《收获》上看到他洋洋七千余字的《我看鲁迅》。
简介:<正>一八八一年九月二十五日,一个日后成为中国现代伟人的婴儿在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口的新台门周宅诞生了,他就是三十七年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署笔名鲁迅,鲁迅本姓周,因祖父周福清当时在京做官,当抱孙的喜讯传到时,恰逢一个姓张的大官来访,为了吉利,便给孙儿取名阿张,学名樟寿,字豫山。后因豫山字音同“雨伞”相近,
简介:在谈到自己为什么做小说时,鲁迅说过:“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且将‘为艺术的艺术’,看作不过是‘消闲’的新式的别号。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
简介:<正>一九二三年一月七日,经日文《北京周报》记者丸山昏迷介绍,鲁迅与当时日本在华报纸《京津日日新闻》主笔橘朴(1881——1945)就宗教问题进行了一次谈话。鲁迅没有记下他同橘朴谈话的内容,但
简介:废名开始是追随鲁迅的,据《鲁迅日记》记载,从1925年到1929年,废名有六次到鲁迅寓所拜访,虽然有时没见着。废名对鲁迅也有较深的理解,“昨天读了《语丝》八十七期鲁迅的《马上支日记》,实在觉得他笑得苦。尤其使得我苦而痛的,我日来所写的太平天下的故事,而他玩笑似的赤着脚在这荆棘道上踏”(《忘记了的日记》)。废名的创作也受到鲁迅的很大影响,废名的某些作品简直可以说是对鲁迅的模仿,比如《浣衣母》、《四火》等。
简介:近一段时间,有些报刊、网络发表了一些文章,对鲁迅作品、思想、道德人格以及鲁迅研究界都提出了批评意见。为此中国鲁迅研究会、《鲁迅研究月刊》编辑部于今年五月二十一、二十二日在京召开了“鲁迅研究热点”研讨会,来自各地的六十余位研究者参加了会议,对上述问题展开了热烈、认真的讨论。会后,不少媒体对这次研讨会进行了报导。为了全面、准确的反映出这次会议的全貌,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发与会研究者的发言及有关文章。所发表的文章均经作者重新整理、补充,属一家之言,谨供读者参考。
鲁迅与日本友人鹿地亘——纪念鲁迅逝世70周年
解读鲁迅的又一把钥匙——评《鲁迅与我七十年》
关东戏剧琐议
鲁迅“正”传 : 一个更性感的故事——读卜立德《鲁迅正传》
鲁迅的语义不容误解——对于鲁迅一段话的解读
透视鲁迅的意识结构——评《意义的探寻——鲁迅意识结构的多维透视》
略论鲁迅小说的虚无感
鲁迅的“生命”与“鬼”(上)
鲁迅与中国神话及传说
鲁迅,还好吗——新春的问候
鲁迅说:“随时为大家想想”
鲁迅笑谈赔本生意
鲁迅杂记Ⅰ(之二)(1946~1956)
鲁迅小说艺术个性三题
我看王朔看鲁迅
走上文坛之前的鲁迅
鲁迅启蒙之路再思考(上)
鲁迅和橘朴的谈话
废名对鲁迅的“批评”
反思自己,走近真实的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