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鲁迅日记中出现过梁以俅、李世军两位人物。鲁迅的书法作品中,有一件精品,写明是“应君瑄女士之命”而书写的。
简介:一关于“红学探佚学”,我于去年发表了一篇文章《“红学探佚学”与结构》(下简称“拙文”,刊于《山西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梁归智先生和周汝昌先生写了对话文章,提出了不同看法(发表于同一期上)。我想,正如周先生所说的,对于“红学探佚学”和“结构论”...
简介:在九秩开五风风雨雨的岁月中。把整整一周甲的韶华献与新生文艺的创作,发挥友爱。坚持正义,追求真理,以血泪盱眙抒写出,倾吐着:对黑暗的无限激愤、憎恨和咒诅:对光明的炽烈的企慕、眷恋和歌呼。
简介:一、那小尼分明就是她自己大幕徐徐拉开,露出空荡荡的舞台。空阔得犹似荒原,让人生出无尽的联想。悠扬的笛声从远处传来,一朵杏黄色的云踏着音乐飘然而至,观众会倏地联想起凌波而立的洛神或屈原《九歌》的意境。随着满面惆怅的小尼姑出现,空荡的
简介:我刚从广西桂林、河南郑州开会回到北京,一封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信件,早已飘落在我的案头。这是马来西亚诗人梁志庆先生寄来的大札。他在信上说,他将于年内出版一本新的童诗集,"我希望您能够为这一
简介:“三农问题”是乡土中国所有问题的集结点与重心,而这其中,“农民”又是问题的核心与关键所在。如何认识农民,如何实现农民自身主体的现代性,是百年来中国现代化力图解决的中心问题。在新世纪急剧变化的新时代历史文化语境中,梁鸿以其独特的乡村记忆、乡村情感来阐释“中国梁庄”系列非虚构写作的脉络、肌理与内在症结。作为这一问题的“自叙传”式书写,文章有助于我们理解其思想架构与内在的情感逻辑,有助于从情感深处理解今日中国之农民。
简介: 这不是一份书单.我讨厌书单,尤其是那些开给年轻人的书单.青少年已经有太多应该要上的课,应该要参加的课外活动,应该要遵守的规定和礼仪,我们为甚么还要管他们应该看甚么书呢?人生早年的最大好处就是还有浪费得起的时间,就算看书也尽可以看些师长眼中无甚意义的废物.……
简介:梁遇春致石民信和四十一封,是我从湖南人民出版社的一堆废纸中拣来的。一九七九年二月,我错划右派问题“改正”以后,由洞庭湖边一所乡间中学调湖南人民出版社,和副社长柳思共一个办公室。在我们办公室的角落里,堆放着一堆废纸,其中有废报纸,有文革前的书稿审定意见表,有大字报底稿,有文革时的旧文件。
与鲁迅曾有交往的三位青年——梁以俅、李世军、熊君瑄
关于“红学探佚学”的逻辑与感悟问题——与梁归智先生、周汝昌先生商榷
梁披云先生为巴金85寿诞暨文学生涯60周年致祝词
“思凡”后的“痴梦” 长篇传记小说《从尼姑庵走上红毡毯—梁谷音传》选载
聪明的孩子爱诗 读诗的孩子聪明——评大马诗人梁志庆童诗集《飞翔的蓝空下》
我们如何理解农民?——从《中国在梁庄》的非虚构写作重建对农民的生命记忆与情感认知
这不是我的第一本书——《弱水三千-梁文道书话》序
发现、整理经过与思考线索——有关梁遇春致石民四十一封信札的两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