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原油被限制在管道中央以环形液面流动-称为核心渗流的技术已经成为可行的稠油运输替代方法。液膜的润滑作用相当于降低了粘度.因此降低了能耗。该技术可能带来的问题之一是油在管道内表面逐渐积聚,必须有清管方法。本研究目标旨在通过测定稠油/水相/金属表面体系的接触角研究原油中极性组分对原油接触到的表面润湿性的影响,利用烷烃的絮凝和碱液的洗涤分别除去原油中的沥青和环烷酸,用工业镀锌钢作为金属表面模型;研究水相包括纯水;1%氧化钠和1%硅酸钠溶液。在金属表面滴一滴油,在有水相存在的条件下测定接触角。测量结果表明金属表面性质对研究的润湿性影响不大。但是,发现有沥青和环烷酸存在时影响很大。除去沥青和环烷酸,可以降低接触角,使润湿性从油湿性(接触角大于145°)转为水湿性,接触角分别小于45°和80°。由1%硅酸钠和1%氮化钠水相进行的实验表明,大多数情况下接触角小于60°,我们认为这可用于防止原油在管道表面沉积。此外,本研究认为,在流动试验之前测量静态接触角可用于原油输送表面配方筛选。
简介:对1998年6月南海北部20天的海流和温度定点连续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到该海域内潮的特征及其能量分布。分析结果显示内潮的主要成分为O1,K1,M2与S2分量,其中全日内潮(O1与K1)的能量占主要部分。在观测期间,此四个分量的海流失量均为顺时针旋转,其潮流椭圆半长轴的最大值超过14cm/s。海水温度的变化显示出内潮存在准日周期振动,平均垂向振幅达到50m。观测到的内潮携带高能量且其活动存在不连续性,在观测范围内,全日内潮的动能及势能密度的最大值分别达到2kJ/m^2及3.5kJ/m^2,半日内潮的动能及势能密度的最大值分别达到1kJ/m^2及1.5kJ/m^2。
简介:摘 要 :为了适应多元化运输方式,提高装车站效率,因此,开发一种适应性高,且能够在带电区域内进行平煤作业的平煤装置,解决供电设备对装车的影响,使列车能够在行进中完成平煤作业,是未来装车站以及铁路运输的发展趋势。文章详细的介绍了该平煤装置设计、结构组成、制造工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简介:植物化学计量内稳性特征是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是其生理和生化调节的反映。为了阐明闽江河口湿地植物化学计量内稳性特征,对研究区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短叶茳芏(Cyperusmalaccensis)和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沼泽土壤及植物器官的氮和磷元素进行测定与分析,并计算植物内稳性指数(H)。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随植物生长过程总体在波动减少,植物全氮和全磷含量波动变化,植物不同器官的全磷含量变化趋势相似;植物类型、生长阶段、元素组成与植物器官都对植物内稳性指数具有一定影响,互花米草内稳性指数HN、HP和HN︰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8~7.67、0.33~14.22和1.02~14.12,平均值分别为1.56、3.30和3.52,短叶茳芏内稳性指数HN、HP和HN︰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11~2.78、1.10~14.12和1~3.95,平均值分别为1.40、5.24和2.31,芦苇内稳性指数HN、HP和HN︰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2~4.55、1.3~10.19和0.63~19.23,平均值分别为2.02、3.98和4.03;芦苇HN的平均值最大,其他依次为互花米草HN、短叶茳芏HN,短叶茳芏HP的平均值最大,其他依次为芦苇HP、互花米草HP,芦苇HN︰P的平均值最大,其他依次为互花米草HN︰P、短叶茳芏HN︰P;同种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内稳性指数排序存在倒序关系。
简介:摘要:《后方油料仓库设计规范》明确规定:甲类油品罐及1、2号喷气燃料罐和单罐容量大于2000m3的3号喷气燃料罐应采用内浮顶油罐。从实践中来看,油罐安装内浮顶在降低油品损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安全系数上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随着新建油罐及旧罐改造中内浮顶安装工程越来越多,与之对应的军队相关建设标准规范却始终没有出台。从目前实际应用现状来看,军队油库油罐内浮顶常用形式以装配式内浮顶为主,材质主要为不锈铝或不锈钢。个别单位因考虑防火间距或消防水要求采用了现场组焊的钢质内浮顶,由于数量极少,本文不作介绍。下面主要结合地方石化企业相关的标准规范与军队油库实际,对军队油库油罐装配式内浮顶安装工程做初步探讨。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的主要区域在城市,而城市的土地资源和容量是有限的,既要不断推进城市的发展建设,又要保证城市能够满足社会的生产需求和人们的发展需要,就必须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提升城市的功能性,这就催生了越来越多兼具让城市的建筑突出商业性、居住性、服务性、休闲娱乐性、办公性的城市综合体。而城市建筑在建设的过程中,燃气管井的分布、施工随着地上地下复杂性的提高变得愈发困难,给设计增加了难度,容易在后期燃气运营中出现问题,这就需要借助燃气在运营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帮助对燃气管井内进燃气设计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