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亚洲的主体是在晚古生代期间由小陆块的频繁碰撞和聚敛边缘的增生拼接而形成的。尽管对于重要克拉通在亚洲总体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了解得比较清楚,但是对于大量较小单元的运动学、沉积环境和古地理的综合作用则了解得还很少。把从中国和前苏联收集到的古环境数据叠加到构造要素的数字模型上,得出了本文的成套古地理图。这样的拼合在共同边界两侧的不同时代只能达到中等一致程度,但却符合已知的板块构造边界。其它来源的构造、古生物、古地磁和古气候等资料,在确定各构造单元与其相邻单元的关系时要比岩相对比分歧更小。在二叠纪最终闭合以前,突厥斯坦洋的西段一直分隔着由西伯利亚、波罗的古陆和阿尔泰造山带组成的北区和从华北经塔里木和塔吉克坳陷向西直到赛特一图兰(Scythian-Turanian)地台的东西向构造单元群。这个构造单元群的地理连续性开始于早石炭世。基本上都是陆块的这个构造单元群在南缘形成了一个东西向的俯冲带,古特提斯海就是沿着这个带向北俯冲的。在早石炭世,兴都库什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存在一个或多个陆缘盆地。在晚古生代,伊犁、北天山弧和蒙古南部的火山弧均属突厥斯坦洋的范围,它们和穿时闭合的盆地一道增生到华北一塔里木一图兰复合地块上。突厥斯坦洋在整个晚古生代由西向东的穿时关闭及阿尔泰与东欧地台边缘的碰撞对欧亚陆块核心的形成有作用。中亚的大规模运动学问题包括有塔里木地块在古生代期间的向东和向西延伸;突厥斯坦洋闭合的时间;成海一滨里海地区的构造格局和二叠纪走向滑动构造的规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