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5 个结果
  • 简介:辽宁省科技厅石新辉等,研究了维生素E、吡啶羧酸铬对于肥育猪肉品品质的影响效果。试验将45头体重80kg左右二元杂交猪(杜长),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试验组,共分为3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结果表明,维生素E对于肉色、滴水损失、肌乳酸、肌糖原、挥发性盐基氮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对于大理石花纹评分、pH值、肌内脂肪的作用效果不明显。

  • 标签: 吡啶羧酸铬 维生素E 肉品品质 肥育后期 添加 挥发性盐基氮
  • 简介:渔用饲料是水产养殖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必须保证产品质量。要生产出高质量的渔用饲料,必须靠合理的饲料配方和先进加工工艺的有机结合。在配方制定之后,加工工艺就成为决定产品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在加工过程中,原料受到机械、湿热和高温、高压的作用,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影响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利用率。本文结合我省加工工艺现状及存在问题,对饲料加工工艺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我省渔用饲料产品质量的提高。

  • 标签: 渔用饲料 加工工艺 饲料质量 影响因素 制粒 冷却
  • 简介:2009年至2011年连续3年的7~8月累计调查数据分析表明,电站开发使得额尔齐斯河的一级支流———哈巴河部分河段由原来的天然河流型生态群落逐步演变为水库型生态群落,水生高等植物多样性和种类组成也随之发生改变:由河流型的挺水、湿生草本植物逐渐演替为水库型的沉水、沼生植物;植物最远分布区域Lmax也从33m减少到了12m。正在新建的电站A库区无水生高等植物,电站A坝下河段物种丰富度指数为0.57,已建成多年的电站C库区为0.42,电站C坝下河段为0.57,表明电站开发对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影响只是暂时的,其水生植物种类数量变动不明显。从β多样性指数来看,电站开发修建过程中多样性变化为100%,电站运行前后多样性变化高达87%,表明电站开发对水生高等植物β多样性指数的影响较为明显。

  • 标签: 哈巴河 生物多样性 水生高等植物 电站开发
  • 简介:本文报道了饲料蛋白质含量对翘嘴红Bo生长的影响。试验分别用5种不同蛋白质含量饲料饲养平均体长8厘米、平均体重2克的2龄翘嘴红Bo30天,以观察饲料蛋白质含量对翘嘴红Bo生长的影响。5种试验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0%、36%、42%、48%、54%。(1-5组)试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0%-54%的范围内,随着蛋白质含量的增加翘嘴红Bo的生长比速、饲料效率都相应提高。第4组较前3组提高较多,而第3组较第4组变化不明显。蛋白质效率1-4组呈递增趋势,第5组开始下降。因此,我们认为翘嘴红Bo实用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在48%-54%之间较为适宜。

  • 标签: 翘嘴红BO 饲料 蛋白质含量 生长 Bo鱼
  • 简介:为提高早期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进行饲料对比试验。选择由常熟畜禽良种场提供的28日龄断奶仔猪,6窝(54头),分成试验1和试验2,各27头,断奶体重差异不显著。试验组1用上海征泰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征泰红宝宝”.试验组2用上海某饲料公司生产的“550T”。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1和试验组2,28—35日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21±0.07)kg和(0.18±0.07)kg,差异极显著(P〈0.01);28—35日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为(48.38±3.80)g和(44.57±5.61)g;28—35日龄料肉比分别为1、29:1和2.41:1,差异极显著(P〈0.01)。饲用“征泰红宝宝”比“550T”的效果和经济效益更好。

  • 标签: 断奶仔猪乳猪料 日增重 料肉比 采食量
  • 简介:5月中下旬繁殖季节,用方正银鲫(Carassiusauratusgibelio)的卵子分别与麦穗鱼(Pseudorasboraparva)(方正银鲫♀×麦穗鱼♂,简称FM)、方正银鲫(方正银鲫♀×方正银鲫♂,FF)和荷包红鲤(Cyprinuscarpio)(方正银鲫♀×荷包红鲤♂,FH)的精子进行人工授精,孵出的仔鱼在网箱中饲养,测定和统计各组子代的存活率、绝对增重率和性比等。结果表明:FF子代的成活率(91.15±1.78%)极显著地高于FM(87.50±2.13%)和FH(85.00±1.04%)(P〈0.01),FM和FH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FM(20.17±4.33g)、FH(23.13±3.58g)子代的出池体质量显著高于FF(18.90±3.82g)(P〈0.05),无论雌性还是雄性子代,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而组内、性别间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FM(99%)、FF(73%)和FH(99%)子代的雌性百分比明显偏向雌性(P〈0.01),且组间差异极显著,异源精子受精后子代中雌鱼比例明显增高(P〈0.01)。本研究结果证明:银鲫生长性状中存在"异精效应",异源精子对子代的存活率和性别比例有显著影响,对生产中积极利用异源精子提供了数据支持。

  • 标签: 方正银鲫 异源精子 绝对增重率 存活率 性别比例 异精效应
  • 简介: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刘惠芳等,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饲喂水平对初产母猪妊娠期个阶段日增重、饲料利用率和行为的影响.试验选择血缘、年龄、体重相近(98.7±5.8)kg的长白×梅山小母猪21头,配种后随机分为4个处理(高、NRC、中、低营养水平),除高水平3个重复外,每个水平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试验饲粮为玉米-豆粕型日粮(13.4MJ/kgDE,13.5%CP),各处理组试验母猪妊娠期按规定喂量饲喂,妊娠前期分别饲以2.0、1.2、1.0、

  • 标签: 初产母猪 饲喂水平 妊娠期 生长效果 玉米-豆粕型日粮 四川农业大学
  • 简介: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在16、20、24、28和32℃下测定了当年(体质量0.57~3.82g)和1冬龄(17.39~54.40g)拉氏Phoxinuslagowskii的耗氧率及其昼夜变化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拉氏昼间耗氧率高于夜间,当年苗种耗氧率峰值在中午和傍晚,而成鱼的仅在傍晚;在16~32℃范围内,体质量为(1.72±0.60)g的拉氏耗氧率(OR)随温度(T)升高而增加,其关系式为OR=0.1734e0.2277T(R2=0.9911),窒息点在1.53~1.65mg·L-1之间,平均(1.59±0.04)mg·L-1;在20~24℃下,拉氏(0.77~52.4g)耗氧率(OR)随体质量(W)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其关系式为OR=0.3248W-0.2206(R2=0.8076),窒息点在1.10~1.55mg·L-1之间,均值为(1.29±0.19)mg·L-1。

  • 标签: 拉氏 耗氧率 窒息点
  • 简介:在电子控温循环水系统中,研究不同水温(15℃、18℃、21℃、24℃和27℃)对56日龄的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小体鲟A.ruthenus和西伯利亚鲟A.baerii幼鱼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4℃组施氏鲟幼鱼的体长特定生长率(SGRL)显著高于其它温度组(P<0.05),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W)差异不显著(P>0.05);在18~27℃范围内,体长绝对增长率(AGRL)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显著高于15℃组(P<0.05)。18~24℃组的体质量绝对增长率(AGRW)显著高于15℃和27℃组(P<0.05)。在18~24℃范围内,施氏鲟幼鱼的体长相对增长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显著高于15℃和27℃组(P<0.05),最适生长温度为24℃。18℃组小体鲟幼鱼的SGRL显著高于其他温度(P<0.05),SGRW则差异不显著(P>0.05)。在15~27℃温度范围内,小体鲟幼鱼的AGRW升高后降低,其中18℃和24℃的SGRW分别为0.61g/d和0.64g/d,显著高于其他组。15℃组AGRL最低(1.6mm/d),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小体鲟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范围为18~24℃,最适生长温度为18℃。在15~27℃范围内,21℃组西伯利亚鲟幼鱼的SGRL、AGRL和体长相对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P<0.05),但27℃组存活率最低。西伯利亚鲟幼鱼的最适生长范围为15~24℃,最适生长水温为21℃。不同温度下,3种鲟幼鱼的肥满度变化不同,施氏鲟幼鱼的生长类型为强异速度生长,不同于小体鲟幼鱼与西伯利亚鲟幼鱼。在15~27℃范围内,3种鲟幼鱼的最适生长温度不同,在早期生长培育时应选用不同的培育温度。

  • 标签: 施氏鲟 西伯利亚鲟 小体鲟 温度 生长 增重率
  • 简介: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北部湾近海渔场经济鱼类资源不断减少,严重制约了海洋捕捞生产的发展。综观当今世界海洋经济的发展,远洋渔业已成为现代渔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捕捞业要尽快改善目前资源衰减的状况,根本出路在于近海综合治理与远洋渔业并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作业结构,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增强生产应变能力,兼顾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积极稳妥地发展远洋渔业,使海洋捕捞业持续、稳定、协调地向前发展。

  • 标签: 远洋渔业 渔业公司 金枪鱼渔业 渔业发展 广西 金枪鱼延绳钓
  • 简介: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研究了3龄太门哲罗鱼(Huchotaimen)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为研究其生长指标提供选择性状。经统计分析表明:3龄太门哲罗鱼全长(正)、体高(X1)、眼径(X7)和尾柄长(X6)4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1、0.969、0.651和0.547,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4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也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体质量的决定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全长〉体高〉眼径〉尾柄长,4个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指数高达0.980,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拟合方程为y=-2777.45+167.485X3+50.90X1—53.46X7+145.56X6。

  • 标签: 太门哲罗鱼 形态性状 体质量 通径分析
  • 简介:用三种不同粗蛋白质水平(42.66%、46.49%、50.16%)的饲料日粮分别饲喂黄缘盒龟稚龟150d,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为46.49%组的日增重最高,饵料系数最低,蛋白质效率最高;同时,当配方中动物性蛋白质和植物蛋白质饲料的配比为1.5:1左右时,黄缘盒龟稚龟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均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黄缘盒龟稚龟 粗蛋白质水平 日增重 饵料系数 蛋白质效率
  • 简介:在500mL锥形瓶中加入培养基250mL,将氯化铁配制成Fe^3+浓度为0μmol/L、3μmol/L、6μmol/L、9μmol/L、12μmol/L、15μmol/L、18μmol/L、24μmol/L、30μmol/L,和36μmol/L10个梯度,然后在10000Lux光强和恒温28℃下连续培养16d,研究Fe^3+浓度对淡水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diosa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Fe^3+先是促进藻类生长,第14d时藻种吸光度最大,是起始浓度的80倍左右,15d后开始抑制藻的生长。这可能是引起藻类爆发、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之一。因此治理此类问题时,也要考虑铁离子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 标签: FE3+ 蛋白核小球藻 生长影响
  • 简介:在水温20℃下研究了在饲料中分别添加3种中草药方剂(复方A由甘草、紫草等组成;复方B由生鸡内金、生牡蛎、山药等组成;复方C由茵陈、板蓝根、黄芩等组成),对平均体质量37.09±4.09g鲫(Carassiusaura-ttts)肝胰脏和血液中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每组15尾,每天按照鱼体质量的2.0%投喂饲料,对照组投喂不含中草药添加剂的基础饲料。实验结束后,取样测定鱼体肝脏和血液部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复方A、B、C皆可显著提高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但却明显降低了尿酸(URIC)、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IL)和球蛋白(GLB)的含量,其他几项生化指标升降不一;复方A、B、C对肝脏中Fe、ALP和肌酐(CREA)3项生化指标的提升效果比较明显,对Ca、P、AST、总胆固醇(CHOL)、乳酸脱氢酶(LDH)、TP和GLB起相反作用。结果的差异可能与中草药配方组成成分、取样部位、测试的生化指标有关。

  • 标签: 中草药方剂 生化指标
  • 简介:选用24头生长育肥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头,在基础饲粮和其它相同条件下,给2组分别添加微量元素添加剂和高铜添加剂,进行为期150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Ⅰ组与Ⅱ组全期平均头增重分别为8175kg和76.32k(P〈0.01),平均日增重545g和509g(P〈0.05);试验Ⅰ组比Ⅱ组少消耗饲料603kg,每公斤增重少耗料0.3k,相对节约饲料8.82%;试验Ⅰ组与Ⅱ组饲料费占生产成本分别为75.81%、76.24%,每头猪多收入74.49元,效益十分明显。

  • 标签: 添加剂 长育肥猪 配制 增重饲料效率
  • 简介: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品种的增加,面积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疾病发生频率也不断增加,严重制约着水产业的发展;综观我国鱼类疾病的研究现状,较多偏重考虑病原及其引起的病理变化以及药物研制使用,由此在水产研究和管理部门指导下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高养殖和管理人员识别疾病和用药科学水平,

  • 标签: 鱼类养殖 优质 生态因子 鱼类疾病 水产养殖品种 病理变化
  • 简介:随着集约化(驯化)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水产养殖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鱼种由上个世纪80年代8—25克/尾重提高到50—150尾重,商品鱼由350—500艉重提高到750—1500g/尾重,亩产量由100-150k提高到350—800kg,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水产品供求关系实现了由供不应求到市场供应充足。

  • 标签: 水产品质量安全 水产养殖业 养殖技术 市场供应 供不应求 供求关系
  • 简介: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高树冬等,试验选用PIC五元配套系商品代28d断奶仔猪100头,平均体重7.618kg。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试验处理分别为:Ⅰ)5%鱼粉;Ⅱ2.5%鱼粉+去皮膨胀全脂大豆;Ⅲ去皮膨胀全脂大豆(无鱼粉);Ⅳ2.5%鱼粉+去皮豆粕;Ⅴ去皮豆粕(无鱼粉)。试验结果:终末头均增重处理组Ⅵ和Ⅲ最高,

  • 标签: 去皮豆粕 进口鱼粉 全脂大豆 断奶仔猪 不良影响 生产性能
  • 简介:在水温12.1~13.9℃下和直径80cm、高60cm,水深40cm的圆形选育缸中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1200lx600lx和300ix)对平均体质量为10.10±0.8g的山女鳟(OncorhynchusmasoumtTsolz)幼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显著影响山女鳟幼鱼特定生长率(SGR)、肥满度(cF)和变异系数(CV)(P〈O.01),高光照强度组SGR和CF值显著高于两个低光照强度组,而CV值则是高光照强度组显著低于两个低光照强度组;高光照强度组摄食率(仃)明显高于两个低光照强度组。实验表明,适度增强光照强度有利于山女鳟幼鱼的生长,这对于优化山女鳟幼鱼培育条件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山女鳟 光照强度 生长性能 摄食率
  • 简介:从1985年以来,世界各国先后应用不同外源基因导入虹鳟鱼、鲤鱼、鲶鱼等有经济价值的养殖鱼类。但受精卵发育到何时注基因源射外获得高的成活率(孵化率)和整合率一直是研究人员所关心的问题。法国的Chourout等在1986年就做了虹鳟鱼受精卵不同发育时期注射外源基因与孵化率关系实验。美国的Thoms.T.then等人也做了鲤鱼等受精卵在不同发育时期注射外源基因对其成活率、整合率影响的研究。由于外源基因对受体鱼的整合机理比较复杂,不仅这方面的研究不多,而且各实验室之间的研究结果也很不一致,因此至今对某种鱼类的受精印发育到何时是注射外源基因的最佳时期还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本研究以鲤鱼受精卵为材料,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在受精卵的不同发育时期把鲤鱼MT启动因子基因,大麻哈鱼CH基因的融合基因导入受精卵中,按孵出的鱼苗数分别计算成活率,再通过斑点杂交和SouthernBlot杂交检查整合情况,计算整合率,以探索外源基因导入鲤鱼受精卵的最佳时期。

  • 标签: 转基因鱼 发育 整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