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76岁。因下颌牙列缺损于2006年10月5日来校医院口腔科就诊。

  • 标签: 下颌侧切牙 双根管
  • 简介:下颌尖牙一般为单根单根管形态,有病例报告出现单根双根管概率为4%[1]。近年有报道有极少数为双根双根管[2,3],现将我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口腔科2015年11月诊疗中发现下颌尖牙双根双根管1例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2岁,因冠折需要来本院要求拔除右下尖牙。检查:43残根,舌侧大面积龋损,龋坏断端至龈3mm,松动Ⅰ°,叩痛(+)。诊断:43残冠。

  • 标签: 老年 下颌尖牙 根管 双根管
  • 简介:单核/巨噬细胞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启动和效应阶段具有重要作用。在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单核/巨噬细胞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吞噬作用是防止细菌进入牙周组织一道防线,在发挥防御功能同时,过度免疫反应也可能破坏牙周组织。本文就单核/巨噬细胞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单核 巨噬细胞 牙周炎 先天免疫反应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种创新直接法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提高丙烯酸树脂暂时修复体精确性。把常规托盘做修改使患者能够完全咬合,在牙体预备前用这种改良开放托盘制取精确过渡印模;在牙体预备之后,将盛有丙烯酸树脂过渡印模放回到患者口内,通过咬合使其进入已标记印模材位置。这种压力过渡印模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提高暂时修复体精度简便易行方法。

  • 标签: 直接压力 暂时性修复方法 全口咬合 开放托盘技术
  • 简介:目的:对套筒冠义齿用于牙周病修复治疗基牙牙周情况进行追踪观察。方法:对15例牙周病患者行缓冲型套筒冠义齿修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牙齿松动度、牙周组织炎症、龈附着水平、牙周袋深度、牙槽骨边缘骨高度、牙周膜宽度和硬骨板丧失、龋患、基托下组织炎症和颞下颌关节、咀嚼肌适应情况变化。并通过随访问答形式了解患者主观感觉。结果:对15例牙周病患者进行了缓冲型套筒冠义齿修复治疗,共制作套筒冠义齿17件,基牙共计73颗,追踪观察时间1-3年。患牙经修复治疗,随着时间推移,牙周袋逐渐消失,牙齿松动度逐渐变小,有根分叉病变牙齿有新附着形成,X线片显示基牙牙周膜和骨硬板清晰完整,牙槽骨边缘高度未再见降低,骨密度明显增加,除个别牙齿有牙龈缘轻微炎症和萎缩外,所有修复体均应用良好。随访问答结果显示,患者对套筒冠义齿修复效果是满意。结论:套筒冠义齿对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疗效显著、肯定。

  • 标签: 套筒冠义齿 牙周病 牙列缺损 修复治疗
  • 简介:边缘封闭是全口义齿固位重要因素,堤区取得是边缘封闭关键步骤.上颌后缘软组织深层,与上颌骨相连蝶骨后缘形成两个凸形波浪状骨质后缘,即硬腭后缘,其后为软腭.

  • 标签: 全口义齿 后堤区 边缘封闭 软组织
  • 简介:本研究目的是评估拔牙窝颊侧骨壁缺损骨性愈合。试验对象分为4组:A.仅使用矿化胶原骨替代物支架材料(MCBS);B.MCBS+重组人血小板生长因子BB(rhPDGF-BB).03mg/ml;C.MCBS+釉基质蛋白衍生物(EMD);D.EMD与陶瓷化骨替代物联合应用。光学显微镜,背散射扫描电镜,组织形态测定术检测评估骨质量初期结果。二次手术观察愈合骨嵴形态。16名伴有拔牙窝颊侧骨壁缺损患者随机等分为4个治疗组。拔牙即刻做移植手术并颊侧瓣前移闭合创口。术后5个月.植入种植体前在种植位点行环钻中心组织穿刺活检术。组织学检测围绕在生物支架材料周围形成愈合。性新骨。各治疗组未发现统计学意义上差别。而组织形态测定术检测倾向于B组新骨形成最多.该组具有最佳骨嵴形态而有利于种植体植入。

  • 标签: 蛋白衍生物 骨壁缺损 联合应用 拔牙窝 颊侧 PDGF
  • 简介:2014年12月3日,四川省医学会口腔医学专业委员工作总结会议暨换届选举会议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召开。会议由四川省医学会王伟副秘书长主持,来自华西口腔医院、泸州医学院、川北医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全省各地专业委员第7届委员及第8届候选委员参加了本次会议。第7届口腔专业委员主任委员周学东教授首先从专业委员组织建设、学术活动及会议、继续教育项目及培训、科普、抗震救灾及卫生下基层工作、承接政府部分转移职能等方面做了工作总结。按照四川省医学会相关选举办法,全体参会代表通过民主选举方式,选举出第8届口腔专业委员委员63人,常务委员19人。

  • 标签: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医学专业委员会 四川省医学会 换届选举 会议 常务理事
  • 简介:目的:研究功能矫形前伸青春期大鼠下颌对翼外肌Na+/K+-ATPase功能活性影响。方法:选用5w龄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各分为7个时间段,其中实验组大鼠佩戴可摘式上颔斜面导板功能矫治器。在不同时间段,分别测定大鼠翼外肌Na+/K+-ATPase功能活性。结果:自矫治器佩戴第1-42d,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Na+泵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Na+泵活性自第1d开始上调,第21d达到最高峰,之后开始回落,在第28d、42d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生长发育对Na+/K+-ATPase功能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功能矫形治疗使翼外肌Na+/K+-ATPase功能活性产生了适应性增高。

  • 标签: 安氏Ⅱ类 导下颌向前 翼外肌Na+/K+-ATPase
  • 简介:当今患者追求年轻又迷人微笑且要具有良好舒适功能。一个功能受损患者口腔修复重建常涉及多学科知识且在临床上面临重大挑战。在很大程度上,选择合适患者和合理跨学科治疗计划对可预见成功修复具有主导作用,这其中包括患者需求.主诉,经济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本临床报道介绍应用跨学科途径所治疗一例严重磨耗伴咬合垂直距离降低病例。治疗计划包括冠延长术、根管治疗桩核修复.以及由美学区烤瓷修复体和后牙区全金属修复体共同构成垂直距离降低重度磨耗牙面修复咬合重建。

  • 标签: 功能重建 学科结合 垂直距离降低 美观 牙列 修复重建
  • 简介:目的:研究小鼠舌肌发育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取胚胎第13.25天(E13.25)及E15.5小鼠舌组织。应用Affy-metrixMouseGeneChip,对胎鼠舌发育过程中差异基因进行筛选。应用DAVID网络分析工具对基因进行功能和聚类分析。结果:基因功能和聚类分析表明,在E13.25高表达基因主要与细胞周期相关因子(Exo1、Gsk3B、Kif20b、Skp2)和细胞粘附因子(Neo1、lama1)等相关。在E15.5高表达基因主要与细胞骨架(titin、Hspb7)相关。结论:小鼠舌组织增殖和特化与细胞周期和细胞粘附基因相关,舌组织分化和成熟主要与细胞骨架相关。

  • 标签: 舌肌发育 细胞周期 细胞粘附 细胞骨架 小鼠
  • 简介:目的:本试验目的是通过了解以口腔种植为例骨结合种植过程,研究与触觉感知相关大脑皮质神经元可塑性改变。本文通过横断面试验方法,有9名患者被列入试验组,10名年龄相仿志愿者为对照组。在每一名试验者上颌切牙区,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检测点状机械刺激自然牙种植牙表面大脑皮质相关改变。材料和方法:在进行功能性磁共振检测过程中,在上颌左侧中切牙、尖牙、种植体中切牙表面应用1HZ强度点状触觉刺激干预。分别在9名试验组患者上颌左侧种植体中切牙(I21-p),尖牙(T23-p),10名对照组上颌左侧中切牙,尖牙(T21-c、T23-c)表面应用-特别设计机械刺激进行试验干预,对于每个刺激牙位试验结果应用随机效应组间分析,而自然牙种植牙刺激大脑皮质激活变化结果行单因素方差统计分析。结果: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I21-p、T23-P)双侧S2躯体感觉大脑皮层区域被激活,对照组(T21、T23)双侧S1、S2区域均被激活。组内比较,9名试验组中有4名S1区域被激活,激活区域主要集中在工作侧,口腔种植体被刺激能够激活双侧大脑躯体感觉皮层外围更大范围皮质网络区域:在大脑皮质顶叶、额叶和岛状脑叶,簇集激活区位于顶叶前脑回,试验组患者T23被刺激大脑皮质激活范围介于天然牙和种植牙之间。结论:本试验结果表明,点状机械刺激口腔种植体能够激活大脑初级、二级皮质相关躯体感觉区域,而且显示,口内牙拔除区域被骨内种植体取代能够产生大脑皮层可塑性变化,上述大脑皮质被激活现象可能和发生骨感知潜在机制相关。

  • 标签: 牙齿 功能性磁共振 神经可塑性改变 口腔种植体 骨感知 牙周
  • 简介:根管闭锁(pulpcanalobliteration,PCO)是牙外伤常见并发症之一,通常发生于青少年,多见于年轻恒牙。PCO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外伤受损牙髓出现血管再生和()神经再生结果,也可能是由于外伤本身或者复位固定外伤牙后牙髓血液流量改变导致。对于牙外伤出现PCO患牙,一些学者认为根管治疗不仅可以避免出现根尖周炎症,而且有利于患牙美容修复。大多数学者则认为可对患牙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只有伴有PCO外伤牙出现牙髓坏死或者发展为根尖周炎时才考虑根管治疗,而且根管治疗对PCO患牙是一项挑战,在技术上是复杂。总之,为了及时检测到PCO发生,对外伤牙定期随访和密切观察是十分必要

  • 标签: 牙外伤 根管闭锁 根管治疗
  • 简介:目的单组分粘接剂越来越广泛地在树脂及银汞合金充填时用作粘接剂和封闭剂,具备抗菌性能对其更为重要。本文采用直接接触法(DCT)和琼脂扩散法(ADT)对单组分粘接剂聚合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材料和方法对6种单组分粘接剂(Bond-1、OptiBondSolo,One-Step、Gluma、Prime&BondNT和Synergy)各4个样本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检测。DCT法中,材料放置在96孑L板侧壁上固化。涂布10μl变形链球菌悬液在37℃放置1小时。加入培养基,放人可控温酶标仪内。ADT法:将样本放入琼脂平皿上打好小孔内,培育72小时测量抑菌环直径。结果DCT法中所有粘接剂均显示出抗菌性,所有样本表明均无活菌生存。样本在磷酸缓冲液内放置24小时仍然具有抗菌性。放置7天,则失去抗菌能力。ADT法中所有样本均没有形成抑菌环。结论在DCT法体外实验中,单组分粘接剂聚合至少24小时内具有抗菌特性。

  • 标签: 抗菌性能 粘接剂 组分 聚合 后表面 ONE-STEP
  • 简介:下颌骨粉碎性骨折多伴骨折段移位,其中在颏舌肌颏部附着周围骨折,颏部骨折段被颏舌肌拉入舌下病例,临床比较少见。作者报道1例典型病例.并对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 标签: 下颌骨骨折 粉碎性 骨折移位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即刻种植技术美学修复上颌前牙缺损种植修复效果。材料与方法:对1例上颌左侧中切牙缺损患者进行临床检查.残根内有金属钉.唇侧断缘位于龈下.无法保留.牙槽嵴丰满度良好.无邻面附着丧失.CBCT显示残根根尖区无炎症.剩余牙槽骨量充足.拟行即刻种植。局麻起效,不翻瓣.先用侧向切割钻按理想三维方向在残根上定位并用平行杆检测方向,然后用扩孔钻逐级预备种植窝,直至倒数第2颗扩孔钻,微创拔除残根并彻底清创拔牙窝,最终扩孔钻和颈部成型钻成型种植窝,植入种植体并调整至理想三维方向。植体初始稳定性大于35Ncm.与唇侧骨板间有2mm间隙.该间隙内植入骨替代材料非埋置式缝合创口。种植手术4个月后复查骨结合良好,制作临时冠进行软组织塑形.待软组织成熟后个性化取模,制作最终修复体.修复后患者满意.定期复查。结果:应用即刻种植技术美学修复前牙缺损,获得了理想美学效果,修复6个月复查.种植体唇侧牙槽骨厚度充足.美学效果稳定。结论:即刻种植美学修复前牙缺损成功关键在于局部牙槽骨完整性、种植体理想三维方向和良好初始稳定性以及规范化操作流程。

  • 标签: 上前牙即刻种植 延期修复 上颌前牙缺损 骨替代材料 初始稳定性 美学修复
  • 简介:作者利用干颅骨对于前位X线头影测量片影像标志点与真正解剖标志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前位X线头影测量片影像标志点与真正解剖标志点相一致。但是真正骨性眶缘以及梨状孔前缘在后前位X线头影测量片上并不显影,显影是眼眶及鼻腔外围骨壁;蝶鞍在后前位X线头影测量片影像显示不够清晰,不易作为评价颜面对称性参考点。

  • 标签: 干颅骨 后前位X线头影测量片 标志点
  • 简介:利用药物加速正畸牙移动以缩短疗程,作者们已另有报导。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如何缩短维持期是缩短正畸疗程课题之一。本文为探索中药缩短兔牙维持期动物实验。选用2kg兔24只随机分为五组。三组用药,一组用蒸馏水,一组为对照组。当兔下中切牙在矫治力作用下分开,分别安装固位装置,并注射药物及蒸馏水隔天一次,持续一周,去除维持装置,观察其复位情况,结果显示骨碎补注射组,复位距离为,而对照组为。处死动物,取下颌制成组织切片观察,注射药组,牙槽骨表面新生骨小梁丰富,成骨细胞增生活跃,牙周纤维数目明显增加,排列整齐,血管反应明显,而对照组,新生骨小梁很少无,成骨细胞增生不明显,牙周数目未见增多,血管反应亦少。

  • 标签: 骨碎补 局部注射 矫治后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