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51岁,2004年8月因“左眼颈椎手术后视物不见2个月”至本院就诊。左眼:视力无光感,眼球各方向运动中度受限,屈光介质透明,瞳孔散大,直接对光(-),间接对光反应迟钝,视网膜灰黄色,血管变细,视乳头苍白,脉络膜背景污秽色,眼底无出血渗出。右眼:无阳性体征。现病史:患者2004年6月因“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并不全瘫”在当地医院行颈椎手术。麻醉方式:静脉复合麻醉,俯卧,颈部过伸位。手术持续时间:4小时40分。术前患者双眼视力均正常,苏醒即左眼视物完全不见,右眼正常,当地医院眼科检查治疗情况不详。我院诊断:左眼部缺血综合征。

  • 标签: 脊柱手术 单眼失明 眼部缺血综合征 静脉复合麻醉 术前患者 颈椎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鼻内途径治疗慢性泪囊炎。方法采用鼻内窥镜下鼻腔进路,去除部分鼻粘膜、鼻骨,将泪囊内侧壁切开造孔,从而解决鼻泪管阻塞,治疗泪溢、流脓。结果35例慢性泪囊炎式全部取得成功。结论腔镜下鼻泪囊鼻腔造孔治疗慢性泪囊炎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慢性泪囊炎 鼻内窥镜 泪囊鼻腔造孔
  • 简介:目的:利用DNA探针杂交技术,结合显色探针技术建立一种新型、高灵敏免疫检测体系,用于早期先天性白内障筛查。方法:选取3个常染色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家系中患者14例,取静脉血并提取mRNA,建立CRYAB捕获探针及显色探针。利用DNA探针,通过碱基配对原则形成三明治结构(捕获探针-DNA探针-显色探针)检测入选者血样。1家系6例患者静脉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琢B-晶状蛋白。结果:最佳条件下,双特异探针技术可检测到最低浓度先天性白内障晶状蛋白突变基因,各突变位点检测率为99.5%~99.7%;ELISA法检测样本琢B-晶状蛋白上调,阳性率为85.9%。双特异探针技术敏感性更高,检测位点更多,ELISA法仅局限于蛋白检测水平,精确不高。结论:双特异探针检测技术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可重复性高,经济实惠,在临床上用于产前诊断、优生优育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双特异探针技术 先天性白内障 晶状体蛋白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白内障类型与其屈光状态关系.方法对102例(204眼)老年白内障以裂隙灯检查散瞳晶状混浊状况,应用自动验光仪对小瞳孔及散瞳眼行电脑验光,并对矫正前后视力及屈光状态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白内障类型与屈光不正种类有着显著关系(P<0.001),皮质和混合多为远视及远视散光,核以近视及近视散光为主,初中期白内障矫正视力有明显提高.结论老年白内障其晶状混浊引起屈光状态改变导致初中期自内障患者视力下降主要原因,早期患者矫正视力可明显提高.

  • 标签: 老年性白内障 屈光状态 临床分析 晶状体混浊 矫正视力 裂隙灯检查
  • 简介:目的:观察双层新鲜羊膜遮盖治疗真菌角膜溃疡疗效。方法:对35例35眼角膜溃疡患者彻底清除坏死组织,用双层新鲜羊膜遮盖于角膜,并缝合固定。以药物抑制炎症,随访6~12mo。结果:角膜溃疡33眼完全愈合;总体视力得到明显提高。结论:双层羊膜遮盖法治疗角膜溃疡有效方法。

  • 标签: 羊膜 遮盖 真菌性角膜溃疡
  • 简介:目前,由于眼外伤增加,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广泛应用,真菌角膜炎正以每年增加发病率成为我吲主要致肓眼病之一。在基层医院,由于缺乏高效低毒、廉价抗真菌药物,真菌角膜炎已成为眼科医生棘手问题。对于有些药物治疗效果差,而经济条件困难重症患者,我们采取传统球膜遮盖,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球结膜遮盖术 治疗效果 真菌性角膜溃疡 重症 真菌性角膜炎 抗真菌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白内障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分析.方法将151例(151眼)外伤白内障患者,根据其眼部外伤情况,分为4组(A,B,C,D),选择相应手术方式及一期或二期人工晶状植入,观察术后视力.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3者A组61.9%,B组19.6%,C组42.8%,D组46.4%.结论选择恰当手术方式对于外伤白内障取得最佳效果具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外伤性白内障 手术方式 视力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晶状光学部植入技术,用于稳定眼内结构,预防发性白内障效果。方法对外伤或与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某些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或人工晶体移位囊混浊等不易行激光囊切开患者,在完成皮质清除,先把人工晶状(IOL)袢固定于囊袋内或在机化囊膜夹持稳固下,将IOL光学部囊剪口植入囊与玻璃前界膜之间。结果全部眼视轴透明,IOL光学部平稳居中,视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某些特殊型白内障术后发障实施IOL光学部植入,可明显减轻眼内组织反应,预防发障发生获得满意效果。

  • 标签: 特殊型白内障 后囊后 人工晶状体植入 光学部
  • 简介:目的探讨复合小梁切除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青光眼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9例,行复合小梁切除,术后1周予全视网膜光凝.记录术前及术后3个月、12个月患者视力、眼压、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检查,眼底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及无灌注区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患者视力提高8眼,1眼无明显提高.术后眼压:5例患者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4例眼压控制欠佳,需要局部使用降眼压药物,其中2例使用一种局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另外2例眼压不能控制.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消退.眼底3个月和12个月后行荧光血管造影显示新生血管消退,无水肿,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消失.结论复合小梁切除联合全视网膜光凝一种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新生血管青光眼有效方法.

  • 标签: 视网膜光凝术 小梁切除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 简介:目的:探讨褪黑素对过氧化氢诱导晶状上皮细胞氧化损伤保护作用。方法:晶状上皮细胞传代培养,分别加入不同浓度褪黑素预处理12h,加入100μmol/LH2O2继续孵育24h,MTT比色法检测褪黑素对H2O2诱导晶状上皮细胞活力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检测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及Caspase-9活性。结果:MTT结果显示褪黑素对晶状上皮细胞活性无影响,该药物可以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细胞活性下降,流式细胞计数结果显示褪黑素可以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细胞凋亡,此外,褪黑素还可以减少过氧化氢所致晶状上皮细胞内Caspase-3及Caspase-9活性,并且,伴随褪黑素作用时间延长其活性呈下降趋势。结论:褪黑素可以明显抑制过氧化氢诱导晶状上皮细胞凋亡,从而为寻求有效防治白内障药物提供可靠实验依据。

  • 标签: 褪黑素 晶状体上皮细胞 氧化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软壳技术在玻璃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玻璃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29例(29眼)患者临床资料,中应用改良软壳技术保护角膜内皮及晶状囊膜,观察中并发症和术后视力改善情况、眼压及角膜情况。结果29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手术进行顺利;无瞳孔缩小、巩膜塌陷、囊膜破裂、晶状坠入玻璃体腔及爆发性脉络膜出血发生;术后视力较术前改善22眼(78.9%),视力不变7眼(21.1%);术后1周内8眼(27.6%)出现一过高眼压,5眼(17.3%)出现轻度角膜水肿;囊膜混浊4眼(13.8%),行YAG激光治疗;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9.81±3.07)%。结论玻璃切除术后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具有一定挑战,但改良囊袋内软壳技术可有效保护角膜内皮及晶状囊膜,提高手术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软壳技术 玻璃体切割术 并发性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 简介: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晶状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治疗中晚期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方法对诊断中晚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6例(94眼)随机分成2组。A组48例(52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晶状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B组38例(42眼)行传统小梁切除,对其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情况进行观察及处理。结果术后第1天浅前房发生率A组为3.85%,明显低于B组30.95%(P〈0.05)。随访12个月,A组功能滤泡占84.62%,较B组功能滤泡66.67%为多(P〈0.05)。以不用降眼压药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为手术成功标准。A组手术成功率92.31%,较B组69.05%为高(P〈0.05),矫正视力〉0.05眼数A组为65.38%,明显好于B组30.95%(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晶状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治疗中晚期闭角型青光眼实用有效手术方法,较传统小梁切除相比,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晶状体 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目的观察白内障冷冻囊内摘除术后二期人工晶状植入疗效.方法对134例134眼白内障冷冻囊内摘除术后元晶状眼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植入组共70眼;第二组为后房型人工晶状缝线固定组共66眼.结果两组病例术后矫正视力均达到术前矫正视力或超过,矫正视力0.5以上超过60%,两组病例视力差异元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内障囊内摘除无晶状眼两种类型人工晶状二期植入均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 标签: 白内障冷冻摘除术 无晶状体眼 矫正方法 并发症 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
  • 简介:例1:李某,男,42岁,因左眼红、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1月于2007年9月25日就诊。就诊前外院给予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20余天无效。全身查体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1.5,检查未见异常,左眼正视时视力手动,向鼻侧斜视视力1.0,左眼睑、球结膜充血,角膜中央4mm×5mm直径灰白色苔垢样溃疡;边缘不规整,见伪足(图1),

  • 标签: 真菌性角膜溃疡 穿透角膜移植术 治疗 视力下降 眼部检查 球结膜充血
  • 简介:目的观察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行穿透角膜移植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11眼)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行穿透角膜移植进行治疗。结果随访时间12-36月,11眼中有10眼角膜植片透明(91%),矫正视力≥0.5者10眼。结论穿透角膜移植治疗角膜营养不良有效手术方法。

  • 标签: 角膜移植 穿透性 营养不良
  • 简介:目的观察结膜瓣遮盖治疗29例难治角膜溃疡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结膜瓣遮盖治疗29例(29眼)难治角膜溃疡患者。其中真菌角膜溃疡8例,单纯疱疹角膜溃疡5例,细菌角膜溃疡9例,外伤后继发角膜溃疡者2例,不明原因者5例。所有角膜溃疡患者中伴穿孔者3眼。对上述患者行病灶清除+结膜瓣遮盖治疗,术后针对原发病进一步进行药物治疗。结果28眼经过一次手术后,角膜溃疡愈合;1眼术后2周时结膜瓣溶解脱落,出现前房积脓,再次行结膜瓣遮盖,但最终未保住眼球。该手术方法治疗角膜溃疡有效率达96%。本组病例中,28眼通过结膜瓣遮盖达到治愈角膜溃疡,保存眼球目的。结论对于药物治疗无效难治角膜溃疡,结膜瓣遮盖仍是有效治疗方法,可以促进溃疡愈合,保存眼球,尤其对于不能开展角膜移植基层医院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结膜瓣遮盖术 难治性角膜溃疡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对一个常染色显性遗传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家系进行ABCB6基因突变筛查,明确致病基因。方法:近来有报道ABCB6基因突变可导致先天性脉络膜缺损,我们搜集了一个中国汉族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家系,采集家系成员及一百位正常对照人群静脉血5mL,使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对ABCB6基因进行突变筛查。结果:在该家系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突变(c.1380c〉a),该突变在家系中与疾病表型共分离,并且在100名正常对照中均未发现该突变。结论:我们研究结果扩大了ABCB6基因突变谱,进一步确认了该基因在眼组织缺损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眼组织缺损 ABCB6基因 错义突变 眼球发育
  • 简介:目的:比较非球面和球面人工晶状植入术后波前像差、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对比度视力差异。方法:年龄相关白内障患者46例50眼,将其随机分成两组,球面人工晶状组(A组)23例24眼中植入ACR6DSE球面人工晶状;非球面人工晶状组(B组)23例26眼中植入具有负球面像差Acri.Smart36A非球面人工晶状。术后3mo,观察两组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暗背景(25cd/m2)和高亮背景(255cd/m2)下对比度视力、瞳孔直径(6mm)时球面像差、彗差和高阶像差均方根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亮背景下各对比度视力以及暗背景下100%,25%对比度视力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暗背景下5%,10%低对比度时B组视力好于A组。瞳孔直径6mm时,B组高阶像差均方根(RMS)、球差、彗差和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RMS、球差、彗差低于A组。结论:Acri.Smart36A非球面人工晶状植入术后与ACR6DSE球面人工晶状比较可以明显减少患者高阶像差,改善患者术后暗环境下低对比度视力。

  • 标签: 非球面 像差 人工晶状体
  • 简介:目的比较双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植入AcrySofReSTOR与ATLISAtri839MP多焦点人工晶状(M10L)术后视觉质量。方法前瞻非随机对照研究。收集双眼年龄相关白内障24例(48跟),行超声乳化,12例(24眼)植入AcrysofReSTOR为对照组,12例(24眼)植入ATLISAtri839MP为实验组,术后3月测量其裸眼远、中及近视力,最佳矫正远、中及近视力,离焦曲线,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评价患者术后脱镜情况及患者对全程视力满意度。结果植入ATLISAtri839MP患者中距离视力高于植入AcrySofReSTOR(P〈0.05),而远、近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焦曲线显示两组第一峰位均在附加OD处;第二峰位对照组位于附加-3.0D,实验组位于-1.5D至-3.0D之间,此段呈现平台期。两组患者在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查问卷中,实验组脱镜率及中距离视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人工晶状植入术后均可获得良好远近视力,ATLISAtri839MP人工晶状体能够获得更好中距离视力及较高患者满意度,具有更为理想全程视力。

  • 标签: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中距离视力 离焦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