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屈光检查在学龄前儿童弱视普查中的临床用途.方法应用日本尼康手提全自动检影仪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小瞳孔验光,发现屈光有异常的儿童,再进一步进行散瞳检影验光.结果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主要以远视散光和混合散光为主,近视近视散光较少.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的发病率是7.87%,弱视发病率为4.04%,接近全国其他同类报告(3.83%).结论儿童弱视屈光普查优于视力普查,准确性高、效率高.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屈光异常 弱视 散光 诊断 治疗
  • 简介:P75神经营养受体是最早发现的神经营养因子受体,既往认为其主要作为高亲和力受体的辅助受体间接发挥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P75神经营养受体在神经系统的发育中有诱导细胞凋亡作用.现阐述其在视网膜神经细胞生长,分化以及逆向运输神经营养因子等方面的作用.

  • 标签: P75神经营养受体 视网膜细胞 细胞凋亡 神经营养因子 信号传递
  • 简介:目的探讨在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行改进的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9例(51眼)持续性高眼压状态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如下改进的小梁切除术:1.术中先行前房穿刺并多次放液降压,2.隧道刀制作薄层大巩膜瓣并紧密缝合,3.术中散瞳、术毕皮质类固醇结膜下注射等。回顾性分析手术前后眼压控制情况、视力变化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观察随访1-6个月,眼压控制≤21mmHg者4611~:,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者42眼。本组病例均未出现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脉络膜脱离、恶性青光眼等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对持续高眼压状态的青光眼应积极手术治疗,改进后的小粱切除术可以取得满意疗效,并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持续性高眼压 小梁切除术 改进
  • 简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作为一种生长因子,在角膜纤维修复反应中发挥的生物学效应和作用机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TGF-β可通过Smad等信号传导通路调控修复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充分发挥角膜基质细胞促进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形成、诱导细胞移行的正效作用。我们就TGF-β的概况、分子结构、TGF-β受体、信号传导通路、眼前节的分布、在角膜上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愈合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Β 屈光手术 生物学功能 角膜屈光手术
  • 简介:目的回顾性研究中央角膜厚度(CCT)、眼轴长度对眼压的影响。方法155例310只眼行LASIK手术前检查,角膜厚度和眼轴长度由A超测量获得,眼压由Cannon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结果非接触式眼压IOP数值明显依赖于CCT(r=0.405,=0.000),IOP眼轴长度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r=0.137,〈0.01)。结论CCT对Cannon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的眼压值有明显影响,眼轴长度IOP之间有相关性。

  • 标签: 眼压 近视 眼轴长度
  • 简介:目的:研究角膜胶原交联方法联合那他霉素应用时的体内外抗真菌效果,为临床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提供治疗方法及实验基础。方法:采用黄曲霉菌、茄病镰刀菌、白色念珠菌三种常见致病真菌,实验组分为交联联合那他霉素组、那他霉素联合核黄素组、那他霉素联合紫外照射组、交联组,并用那他霉素组作为对照。将药物涂到有1.5麦氏浊度的真菌孢子悬液的沙堡弱琼脂培养皿的中心,10min后使用胶原交联仪照射10min,之后28℃培养36h,测量抑菌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制备兔眼茄病镰刀菌感染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模型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交联治疗组、那他霉素治疗组、交联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组,每组5只;另取5只正常兔按照角膜胶原交联疗法进行照射,5只正常对照。通过前节照相、角膜刮片、共焦显微镜等观察各组治疗结果,并在治疗结束后采用电镜观察角膜超微结构改变情况。结果:体外单独应用角膜胶原交联术,对三种真菌均无效;当交联那他霉素联合应用时,抗真菌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那他霉素核黄素、那他霉素紫外线分别联合应用时,抗菌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兔真菌感染模型,那他霉素治疗组及交联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组病程约14d,交联治疗组病程约21d;经治疗后,各治疗组均已愈合,各组角膜上皮均无缺损,新生血管较多,角膜内无菌丝;前节照相结果显示,交联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组治疗结果优于其它各治疗组,瘢痕组织较少,角膜愈合较好,病程相对短。结论:角膜胶原交联方法联合那他霉素,可促进角膜愈合,缩短病程,增强抗真菌效果,有望为眼科临床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技术。

  • 标签: 角膜胶原交联 联合 那他霉素 真菌性角膜炎
  • 简介:目的:探讨低视力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受到的社会支持。方法: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同仁医院、中医眼科医院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抽取105例低视力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施测。结果:(1)低视力患者社会常模进行比较,两者的SCL-90九个因子(除人际关系外)平均得分均存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2)不同年龄组被试在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五个因子上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SCL-90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得分呈负相关,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度上呈部分负相关。结论:低视力患者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主观上感受到的社会支持少,应注重低视力患者的心理护理。

  • 标签: 低视力 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
  • 简介:板层角膜移植术常用于治疗角膜病变,可分为前板层角膜移植术、中间板层移植术和后板层角膜移植术.其中后板层角膜移植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手术方式.板层角膜移植的供体也有多种类型,各有其特点,人工角膜和异种角膜的应用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板层角膜移植术 手术方式 植片材料 角膜病变 人工角膜 异种角膜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使用和不使用白星技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的效果,探讨白星超声乳化技术的优点.方法随机选取40例硬核(Ⅲ~Ⅳ级)白内障患者共47眼,随机分为A、B两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A组使用白星技术,B组使用普通的超声乳化技术.对比两组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角膜水肿情况、超声乳化能量及每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计数减少量.结果A组B组术后恢复较好视力(≥0.7)的比例差异无显著性,A组术后第一天的角膜水肿情况明显好于B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数量明显少于B组,所用超声乳化的平均能量明显低于B组.结论白星技术所用能量少,术后反应小,组织损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乳化 治疗 角膜水肿 手术前后 硬核性白内障 临床研究
  • 简介:AIM:Tostudyclinicalfeaturesandgenemutationswithinthepaired-likehomeodomaintranscriptionfactor2(PITX2)geneinapedigreeofbilaterallimbaldermoids.METHODS:Completeeyeexaminationshavebeenperformedoneachindividualofthefamily.Exonsofpaired-likehomeodomaintranscriptionfactor2(PITX2)wereamplifiedbypolymerasechainreaction,sequenced,andcomparedwithareferencedatabase.RESULTS:Wedescribedthephenotype,clinicfindingsinafamilywithtwoaffectedmembers.Themassesoftheproband’seyeswereexcisedsurgicallydemonstratingadermoidcystbyhistopathologicalexamination.NomutationwasdetectedinthegenePITX2inthispedigree.CONCLUSION:Afamilyoflimbaldermoidcystwasreported.Inaddition,nopathogenicsequencevariationswerefoundinPITX2,indicatingthatthisphenotypeinthisfamilyisadistinctiveentity.

  • 标签: PEDIGREE dermoid CYST LIMBUS PITX2 gene
  • 简介:目的:探讨下方玻璃体腔注射比上方注射出现注射后眼内炎的几率是否更高。下方小梁切除术滤过泡眼内炎的发病率高于上方小梁切除术滤过泡,有可能是因为细菌聚集在下方的泪湖。方法:经过广泛实践过的眼内炎病例数据库验证,发现在2a的研究期间内,有5例眼内炎病例。同时,为了评估注射部位对发病率的影响,对治疗过的909例1121眼共计8672次注射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5眼出现感染性眼内炎,80%的眼内炎病例均是下方注射,尽管所选病例中84.6%是位于上方注射。感染有关的下方注射部位的危险比是(OR)22.1(P=0.006)。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后感染眼内炎的几率很小,仅为0.025%。避免在偏下象限进行玻璃体腔注射可能会进一步减小眼内炎的发病率。

  • 标签: 玻璃体内注射部位 抗血管生长因子疗法 眼内炎
  • 简介:目的:检测白塞氏病(BD)患者和正常人群血浆中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的差异表达谱,探讨miRNA在BD发病中的作用,寻找BD相关的血浆生物标记物。方法:收集15例活动期BD患者和15例正常人的抗凝静脉血,离心获得血浆,提取总RNA,经miRNA标记、miRNA阵列杂交、miRNA阵列扫描和分析获得BD患者异常表达的miRNA谱。通过miRTarBase(靶基因数据库)检索差异性表达的miRNA已经过验证的靶基因,并选取免疫学相关的差异性表达的miRNA进行Realtime-PCR验证。结果:活动期BD患者血浆中hsa-miR-34c-5p、hsa-miR-144-3p、hsa-miR-483-3p较正常人表达上调,hsa-miR-301a-3p、hsa-miR-224-5p、hsa-miR-454-3p、hsa-miR-17-5p、hsa-miR-199a-5p较正常人表达下调。结论:miRNA的差异性在BD的发生发展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异常表达的miRNA可能通过Notch1和SMAD4信号通路促进BD发病。

  • 标签: 白塞氏病 微小核糖核酸 自身免疫
  • 简介: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时期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本文对当前弱视发病机制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总结,从视觉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细胞因子、相关基因和蛋白,以及调节激酶表达角度分析了视觉发育以及弱视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期为视觉可塑性、弱视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弱视 发病 分子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治疗豚鼠爆震性听力损失的给药途径。方法将24只成年豚鼠经脉冲噪声(167dBSPL,间隔2s,80发)暴露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A组常规耳后切口,将浸透DEX的明胶海绵颗粒置于圆窗龛上。B组在手术显微镜下找到鼓膜,穿刺后将浸透DEX的明胶海绵颗粒置于圆窗龛上。C组手术方法同A组,给予生理盐水。分别于爆震前,爆震后24h及治疗后3周检测豚鼠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BR)。琥珀酸脱氢酶染色(succinicdehydrogenase,SDH)基底膜铺片,观察毛细胞。结果ABR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后3周A组和C组ABRclick反应阈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A组和B组,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DH基底膜铺片观察3组毛细胞,见A组和B组毛细胞恢复均较C组好,但是A组恢复更佳。结论耳后径路和鼓膜直接穿刺给予DEX对豚鼠爆震性听力损失均有作用,前者效果明显。(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15-17)

  • 标签: 圆窗膜 耳后径路 鼓膜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青少年进行性近视的简便有效方法。方法应用复方丹参药离子导入治疗160例(316眼),每次25分钟,4周为1个疗程。结果316眼中,显效137眼,占43.35%;有效118眼,占37.34%;无效61眼,占19.30%,总有效率为80.69%,其中6-10岁的病例中总有效率为98%,10-13岁的病例中总有效率为75%,13-16岁的病例中总有效率为70.69%。结论复方丹参药离子导入治疗青少年进行性近视疗效可靠,方法简便,避免了传统方法存在的副作用。

  • 标签: 复方丹参 药离子导入 近视
  • 简介:近年来关于鼻息肉发病机制的研究较多,本文就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间黏附分子-1、嗜酸性粒细胞特异性趋化因子的特点及作用进行综述,同时慢性单纯型鼻窦炎、急性鼻炎中常见的细胞因子进行比较,并对亚洲人欧洲人鼻息肉中细胞因子的差异进行了阐述,以了解细胞因子在鼻息肉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细胞因子 鼻息肉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特异性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针对配戴不同类型接触镜后角膜敏感性变化的机制进行研究,以期对接触镜的临床验配和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处理提供帮助。方法:采用问卷的形式收集基本信息,应用CochetandBonnetaesthesiometer测量49例98眼角膜敏感性,按照不同分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别配戴RGP和软镜,戴镜1~12mo组,1~5a组中央部角膜敏感性均较未戴镜组明显下降(P=0.000),而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RGP镜片P=0.921,软镜P=0.685);配戴Dk为36和82的RGP镜片1~12mo,二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263);分别配戴RGP镜片和软镜1~12mo,1~5a,两组中央角膜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意义(1~12mo组P=0.263,1~5a组P=0.366)。结论:配戴接触镜导致的角膜敏感性下降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类型镜片的机制略有不同。

  • 标签: 角膜敏感性(角膜知觉 CTT) 接触镜(软镜 RGP镜片)
  • 简介: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对特发性和继发性黄斑前膜(macularepiretinalmembrane,ERM)的形态特征、黄斑中心凹厚度及其视力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应用频域OCT观察用裂隙灯显微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及OCT确诊为特发性ERM(92例112眼)、继发性ERM(78例96眼)的患者,观察前膜的形态特征、定量测量前膜及其下视网膜厚度、分析黄斑中心凹厚度视力的关系。结果:ERM的OCT图像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表面厚薄不一的高反射光带,主要表现为前膜视网膜内表面出现局灶及大部分粘连,其次表现为黄斑中心凹变浅或消失、神经上皮层增厚、黄斑水肿。特发性ERM患者视网膜平均厚度为398.32±112.07μm,前膜的平均厚度为52.28±9.65μm;继发性ERM患者视网膜平均厚度为416.87±104.17μm,前膜的平均厚度为57.05±10.33μm。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视力区间,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别在两组及同组不同视力区间之间,黄斑中心凹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T可以客观地显示ERM及黄斑部组织结构的改变,并能定量检测ERM、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是ERM可靠的检测手段。

  • 标签: 视网膜 黄斑前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力
  • 简介:眩光是很常见的现象,也是引起车祸以及视觉疲劳一个重要因素.偏振照明系统可以过滤对面的偏振光,增加会车时司机的视力范围以及分辨力,完美解决夜间会车的失能性眩光.而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反射性眩光,偏振眼镜可以过滤反射形成的平面偏振光,得到清晰的视觉.

  • 标签: 偏振片 眩光 抑制作用 过滤反射 动态偏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