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聚焦超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119例,鼻内镜下运用CZB型超声鼻炎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部位分别是双侧下鼻甲、鼻中隔结节、鼻中隔前上部和鼻丘。按照2004年兰州会议《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原则和推荐方案》,用积分法评定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年进行疗效评定,其中显效率91.60%(109/119),有效率6.72%(8/119),无效率1.68%(2/119),总有效率98.32%(107/119)。治疗后1d、1周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1年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超声治疗变应性鼻炎近期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眼科视网膜脱离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病人对正确体位依从性的研究。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主题,小组成员收集资料提出影响视网膜脱离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病人体位依从性的问题,利用鱼骨图分析并找出主要因素,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并制作体位指导卡,并将改进前、后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12个月后,视网膜脱离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病人对术后需采取体位的正确率、患者的满意度、护士做术前宣教时间活动前与活动后均采用t检验比较,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可提高视网膜脱离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病人体位的正确率及依从性,并提高患者对护士满意度,降低护士术前宣教时间。
简介:摘要总结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护理干预。方法对近2014年2月~2015年6月来我院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整体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78例中2例因为内瘘闭塞而行第2次内瘘形成手术,其余内瘘均通畅,使用良好。结论从动静脉内瘘形成前到手术后应用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整个过程中,由责任护士制订出护理计划,实施整体护理,是保护内瘘、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
简介:目的分析外伤所致传导性耳聋的症状体征、听力学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总结诊断要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具有明确外伤史、鼓膜完整的传导性听力下降患者20例。每位患者均进行详细病史询问、临床检查、听力测试和影像检查。行鼓室探查术,根据患者听骨链损伤的不同类型,行听骨链重建术。术后1~3个月复查纯音听力,比较术前和术后的纯音听阈,总结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0例患者,手术探查听骨链发现砧骨移位14例,包括砧镫关节脱位、锤砧关节分离以及二者兼具的听骨链损伤,锤骨移位且粘连固定2例,镫骨足弓骨折2例,砧骨长脚骨折1例,镫骨底板自前庭窗脱出1例;其中3例砧骨移位患者术中可见面神经明显水肿。根据鼓室探查情况行相应的听骨链重建术,15例行自体听骨雕凿后的听骨链重建术,1例行砧镫关节复位术,4例行人工听骨植入术,3例合并面瘫患者行听骨链重建术的同时行面神经减压术。术后1~3个月随访,患者自觉听力提高,纯音测听示言语频率内气导平均听阈恢复至30±11dB,平均气骨导差为18±10dB。伴有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恢复至HBI级。结论有外伤史的患者如有听力下降,应行全面细致的耳科检查、听力学检查和高分辨颞骨CT扫描,如纯音测听气导听阈下降且存在明显的气骨导差,或颞骨CT显示听骨链形态异常,应考虑系听骨链中断引起的传导性耳聋。应根据听骨链损伤的不同类型,重建听骨链,恢复患者听力,合并面瘫者,同时行面神经探查减压手术。
简介:目的评估三维影像容积重建技术(three-dimensionalvolumerenderedcomputertomography,3D-CTVR)在耳硬化症与听骨链畸形/中断的传导性耳聋病例中对听骨完整性与病理状态的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36例(耳)病。所有病例外耳道正常、鼓膜完整、传导性耳聋、A型鼓室曲线、盖莱试验阴性,病史为自幼渐进性听力下降。所有病例术前行CT检查并进行CTVR重建。根据影像,按照3分法评判原则,选择与手术相关的听骨链重要部位为评判内容,以术中所见为标准,以平片(轴位和冠状位)为对照,对3D-CTVR影像显示听骨重要部位的图像显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D-CTVR重建影像能够直观显示听骨链的完整性及病理状态;对镫骨上结构及镫骨上畸形的显示与手术实际相比P值大于0.05,较平片(P=0.00)能够更好的反应实际情况。结论3D-CTVR能够很好的显示听骨链完整性及听骨的重要部位,对听骨精细结构的显示优于平片,二者结合更切合临床实际,这一技术为听骨链完整的耳硬化症和听骨链畸形/中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客观鉴别诊断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ballooneustachiantuboplasty,BET)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处理注意事项。方法收集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39例(56耳),所有患者均曾接受过药物治疗、鼓膜穿刺及至少1次鼓膜置管治疗等传统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耳内镜检查确定中耳积液,声导抗B型图或C型图,咽鼓管测压(techniqueoftubomanometry,TMM)显示咽鼓管不通。所有患者均行BET,根据术中及术后情况确定是否行进一步的鼓膜穿刺或鼓膜置管。术后予随访6个月,观察鼓室积液、鼓室图及咽鼓管功能测试的变化情况及记录术后处理的情况。结果54耳行BET顺利,2耳扩张不顺利术中行鼓膜置管。其中,8耳(14.3%)单纯行BET,6耳(75.0%)术后无积液再出现,2耳(25.0%)术后2周内仍有积液,各行鼓膜穿刺1次后无复发;46耳(82.1%)术中同时行鼓膜穿刺,20耳(43.4%)术后随访未见积液复发,23(50%)术后再行鼓膜穿刺后积液消失,3耳(6.5%)穿刺2次以上仍反复,再次置管。治疗有效率为91.1%(51/56)。术后半年,鼓室图及TMM测试提示患者咽鼓管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对传统方法治疗无效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BET可改善咽鼓管功能且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色素性隆突性纤维肉瘤病人行手术切除并游离植皮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针对该个案病例给予术前心理疏导、评估及准备,术后给予术后专科护理、VSD引流技术护理、血栓预防及功能康复指导。结果该案移植皮片全部成活,无感染,随访3个月,无复发,外形满意,患肢功能恢复正常。结论科学严谨规范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手术顺利完成,增加移植皮肤成活几率,促进术后肢体功能康复,极大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简介:目的观察强的松、舒血宁治疗没有痊愈的突发性聋患者应用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后的疗效,以及其疗效是否与前期的不同治疗有关。方法2005年9月-2007年11月门诊突发性聋患者53例(53耳),分成2组:第一组为激素治疗组(27耳),第二组为舒血宁治疗组(26耳)。上述治疗后没有痊愈的患者共34耳,给予地塞米松2mg鼓室内注射,一周内注射2次。结果激素治疗组19耳有效(70.4%),舒血宁治疗组17耳有效(65.4%),经检验两组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总有效率38.2%,其中前期激素组7耳有效(41.2%),前期舒血宁治疗组6耳(35.3%)有效,经检验两组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可以对前期治疗没有痊愈的突发性聋患者有效,疗效与之前是否用激素无关。
简介:目的:建立Ⅰ型庖疹病毒感染致小鼠面神经麻痹的动物模型,并探讨单纯庖疹病毒1型(herpessimplexvirustype1,HSV-1)在小鼠面神经麻痹发生过程中的致病机制及作用部位。方法:选择53只16-18g、4周龄雌性Balb/c小鼠,用26G针头在49只实验组小鼠右耳廓背面近耳根部皮肤连续搔刮后,将25μLHSV-1病毒液滴在创面上。同样方法搔刮左耳廓,滴25μLPBS作为对照。另4只动物不作处理,作为空白对照。PCR法检测接种病毒后不同时间段的实验动物相关部位的HSV-1DNA表达。结果:49只接种动物中,37只(75.51%)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神经麻痹。其中,右侧14只(14/37,37.84%),左侧3只(8.11%),双%20只(5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