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通过流行病学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探讨生殖道感染发病的危险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建议。方法:定量研究通过对3类人群4744例育龄妇女的调查问卷、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得到7种常见生殖道感染发病率的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研究与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定性研究采用个人访谈、小组访谈和机构观察的方式,对5类人群共166人进行了有关生殖道感染流行情况和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深圳市一般人群育龄妇女的7种常见生殖道感染率是27,6%,宫颈感染率是5.0%。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深圳的气候条件、研究对象的文化程度、初次性生活年龄、未婚性生活、最近3个月有新性伴、性乱、不使用安全套和有人流史有关;细菌性阴道病与使用宫内节育器有关;医疗机构服务人员对性病患者存在歧视现象,私人诊所不按规定处理医疗垃圾。结论:应加强道德和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安全套使用率,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对医疗垃圾的管理。
简介:近年,同志报道涌入公众视野,影响着社会公众的认知。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与深度访谈法,从同志报道"接触时间"、"阅读数量"、"价值倾向"三个变量,研究同志报道对同性恋出柜的影响效果。从调查结果可知:(1)接触同志报道越早,越容易产生出柜想法;(2)阅读次数并不能直接影响其出柜想法与出柜行为;(3)同性恋对于同志报道会有选择性接触,他们更愿意选择跟自身观点相符的价值倾向;(4)同志报道在出柜想法上会有刺激和累积作用,它促使出柜意愿更强烈,但其影响仅停留在想法层面上。换言之,出柜想法和出柜行为呈现割裂关系,媒介报道只是在想法上有刺激性作用,并不能左右出柜行为。
简介: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身心负担,并对其生存质量造成巨大影响。目前,西医治疗面临容易复发以及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困境。不少系统评价报道,中药或中药联合西药治疗银屑病非常有前景。由于临床使用方便,中成药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银屑病的治疗。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CQVIP)、万方(WanfangDatabase),以及国外PubMed数据库,综述了目前治疗银屑病的6种常用中成药研究进展及大量关于中成药的报道,包括系统评价、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临床观察以及实验室研究等。研究表明,中成药单用、或联合其他药物和疗法治疗银屑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且患者耐受性好。然而,临床试验的设计及实施存在方法学上的不足,在对结果的解读方面需要谨慎。有关中成药疗效及安全性的评价可通过进一步全面的系统评价来实现。
简介:目的:调查了解当前90后护理专业女大学生的择偶观现状,以便发现不良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引导。方法:围绕择偶时对方的相貌、身体、贞洁、年龄、经济、社会地位、肤色、性格等在大一到大三的女护生中开展调查,全部问卷按照年级进行分组,采用多组卡方检验。结果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组女护生在“贞洁”(x2=24.91,P=0.000〈0.01)、“年龄”(x2=16.45,P=0.012〈0.05)、“经济”(x2=42.17,P=0.000〈0.001)3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其他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90后女大学生择偶观随个人喜好而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的择偶观有所变化,开始考虑现实问题,走向成熟与理智。
简介:目的:通过对慢性湿疹患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检测,探讨食物不耐受与慢性湿疹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湿疹患者106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人群6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微孔板技术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0.19%、4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3.49,P<0.01)。两组间,除鸡肉、猪肉、大米、牛肉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外,其他食物检测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率由高到低的食物依次为蛋清/蛋黄、牛奶、蘑菇、大豆、蟹、虾、玉米、西红柿、小麦、鳕鱼。观察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的患者中,超过半数患者对两种及以上食物呈阳性反应。结论:食物不耐受在慢性湿疹的发病中具有重要地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对慢性湿疹的诊断及后续饮食调整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皮肤镜在尖锐湿疣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疑似尖锐湿疣的136个皮损分别进行医生肉眼判断、皮肤镜检查、组织病理诊断,以组织病理为诊断金标准,并对前两种诊断方法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医生临床肉眼判断的敏感性为94.26%,特异性为35.71%,准确性为88.24%;皮肤镜检查的敏感性为96.72%,特异性为85.71%,准确性为95.59%。两组方法判断结果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018),准确性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镜在尖锐湿疣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敏感性同临床肉眼判断,特异性及准确性优于前者,无创、耗时、花费优于组织病理。
简介:目的探讨透明质酸敷料提升皮肤基础状态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招募女性健康志愿者200名。对所有受试者使用透明质酸敷料每晚1次,连续使用28d。于透明质酸敷料使用前、使用第14天、第28天,检测皮肤水分、油分、弹性、黑色素、血红素等基础状态,评价使用满意度和安全性。结果透明质酸敷料使用前、后不同时间,其皮肤水分、弹性改善有统计学意义(F=76.26、7.07,P〈0.05),油分、黑色素、血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4、1.47、2.22,P〉0.05)。透明质酸敷料使用28d后,其使用贴合度、气味及使用舒适度的满意度均为100%,即刻滋润度及皮肤改善度的满意度均为99.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透明质酸敷料可提升皮肤的水分和弹性,受试者满意度高,安全性好。
简介:目的选择具有抑制小鼠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中药,组成复方茯苓汤用于治疗湿疹,并探讨其作用的机理.方法湿疹患者582例,复方茯苓汤每日1剂,水煎服2次.以小鼠二硝基氟苯(DNFB)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为动物模型,研究中药对其耳厚度、重量、真皮炎症细胞数和血清某些细胞因子白介素-1、2、6、GM-CSF的影响.结果临床观察显示582例患者服复方茯苓汤后,治愈307例,显效152例,好转96例,无效27例.实验结果显示复方茯苓汤有抗Ⅳ型变态反应的作用,可下调白介素-2、6.结论复方茯苓汤治疗湿疹有明显疗效,其治疗湿疹有效可能与抑制Ⅳ型变态反应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