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通过微球体培养富集乳腺癌干细胞,并检测其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将MCF-7乳腺癌细胞进行第一代微球体培养,7d后消化微球体获得单细胞悬液,取部分细胞进行第二代微球体培养,另一部分细胞则在胶原底物进行分化培养。于培养第11天收集第二代微球体细胞、分化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干细胞比例分析;同时应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β-catenin、CXCR4、SOX2、ALDH3A1mRNA表达。结果流式细胞分析显示,微球体细胞和分化细胞的侧亚群细胞比例分别为(7.36±0.54)%和(4.32±0.42)%(P〈0.05),CD55^high比例分别为(17.41±1.09)%和(4.47±0.33)%(P〈0.05)。Real-timePCR检测结果表明,微球体细胞与分化细胞相比,β-catenin、CXCR4、SOX2及ALDH3A1mRNA表达分别上调了约1.5、5.0、4.0和5.7倍(P〈0.01)。结论微球体细胞富集了较高比例的乳腺癌干细胞,且β-catenin、CXCR4、SOX2、ALDH3A1mRNA呈现高表达。
简介: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白血病的疗效、造血重建及生存情况.方法白血病患者10例,其中同胞间HLA相合的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7例,无亲缘关系HLA不全相合脐血移植(UCBT)3例.结果9/10例受者获造血重建,UCBT患者造血重建速度较HLA相合的同胞PBSCT慢,1例UCBT移植后35天造血未重建,回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后,仍未能重建造血,于72天死亡.其余至今均无病生存.结论Allo-HSCT是目前治愈白血病的有效方法,对于无同胞HLA相合的供者,选择细胞数量较高、HLA1~2个位点不合的UCBT仍然有效可行.
简介:目的构建ITIH4基因重组慢病毒干扰系统。方法选取干扰效果最佳的siRNA片段,设计shRNA结构,退火反应形成双链后采用T4DNA连结酶与线性化慢病毒载体Psico连接,转化大肠杆菌后提取质粒,并经质粒DNA测序和PCR鉴定重组质粒构建是否成功,转染293T细胞并测定培养上液的病毒滴度。结果测序结果显示,重组慢病毒干扰载体Psico/ITIH4测序结果与设计的shRNA序列完全一致,转染293T细胞后,其病毒滴度为9.5×10^3IU/mL。结论成功地构建了ITIH4基因的重组慢病毒系统,为今后深入研究ITIH4奠定了基础。
简介: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中的表达,其各自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二者在NSCLC中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treptavidin-peroxidase,SP)法检测72例NSCLC中HER2、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①72例NSCLC中,HER2、COX-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65.3%;②HER2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吸烟、病变部位无关(P>0.05);③COX-2的阳性表达与年龄、组织学类型、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而与性别、吸烟、病变部位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④HER2、COX-2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HER2、COX-2可以作为判断NSCLC恶性程度的生物学指标。
简介:目的探讨p53的5种选择性剪接异构体p53β、p53γ、Δ133p53、Δ133p53β和Δ133p53γmRNA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0年6月15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巢式RT-PCR检测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p53β、p53γ、Δ133p53、Δ133p53β和Δ133p53γ共5种异构体mRNA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5例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均未检测出p53γ、Δ133p53β和Δ133p53γmRNA的表达。Δ133p5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3.3%(11/15),在癌旁组织中为20.0%(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p53β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20.0%(3/15),在癌旁组织中为66.7%(1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3)。结论Δ133p53mRNA和p53βmRNA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不同,这两种异构体的差异性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Ad-p53)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7例晚期无法行手术切除的恶性肿瘤患者,或术后肿瘤转移、无法再手术的患者,采用瘤内注射、血管介入和静脉滴注rAd-p53联合化疗和放疗,至少1个疗程以上,通过临床观察、KPS评分、CT或MRI检查以及随访,评价rAd-p53联合化、放疗的临床疗效。结果:67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47.8%,疾病控制率为89.6%,其中CR患者4例,分别为卵巢癌1例,皮肤癌1例,鼻咽癌2例。rAd-p53联合放疗41例,联合化疗26例,有效率分别为56.1%和34.6%(P〈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5.1%和80.8%(P〈0.05)。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60个月(6~117个月);联合治疗后,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2~34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自限性发热,另有个别胃肠道反应及肌肉酸痛。结论:rAd-p53对多种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疗效,临床应用安全;局部给药联合放疗可能比联合化疗更能提高肿瘤的局控率。
简介:Asyntheticpolypeptide,pt27,whichisencodedbyacDNAclonewithantloncogeneactivity,p14-6,isfoundtobeabletoreduceremarkablythesoftagarcolonyformationabilityofpartofDTcellsandtoraisetheirresistancetotheouabalntoxtcity.Thisshowsthatthept27peptidecanaffecttheDTcellsInamannersimilartothep14-6doneandprovidesevidencethattherevertingactionofthep14-6toDTcellsmaybeexertedbytheexpressionofitscDNA.
简介:p53基因是迄今为止研究最为深入的抑癌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7p13.1,全长20kb,编码393个氨基酸组成的分子质量为53kD的核内磷酸化蛋白,是体内重要的抑癌基因之一和细胞周期的重要调节基因,具有诱导细胞生长抑制和细胞凋亡的功能。p53突变人类肿瘤发生率约20%-80%,失去野生型抑癌功能,获得类似癌基因的功能,致细胞增殖失调控。Yamasaki等通过对77例食管癌患者的研究提示,突变型p53损害其DNA结合性和转录因子功能,发挥癌基因的作用,能导致细胞周期失控、肿瘤侵袭性增强,加速肿瘤的进程。本文就突变型p53基因表达与食管癌患者转归、化放疗效果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简介:目的建立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转基因小鼠肝癌模型,观察GFP蛋白在诱癌过程中荧光的变化。方法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A)/四氯化碳(CCk,乙醇/DENA诱导肝癌共20周,实验组50只和对照组10只均为GFP转基因小鼠。每周监测小鼠体重的变化;常规HE染色动态观察病理组织学;第4、12、16周处死小鼠取肝组织制作冷冻切片观察荧光表达,并以石蜡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第20周时处死小鼠取其肝肿物进行原代培养,观察肿瘤细胞中荧光表达和分布。结果实验组GFP转基因小鼠死亡15只,死亡率30%(15/50)。对照组10只小鼠未发生死亡。GFP转基因小鼠在诱癌的第4、12、16、20周依次出现肝炎,肝硬化、癌前病变和癌变等。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诱癌开始前、第4周、第12周和第16周肝脏组织的冷冻切片有GFP蛋白的表达,诱癌第20周肝肿物原代培养中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有GFP蛋白表达。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GFP转基因小鼠肝癌发生的动物模型,可动态观察肝癌细胞中GFP蛋白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