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胃肠功能、临床疗效及恢复情况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7年7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153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与对照组(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腹术后T管引流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LCBDE后一期缝合治疗后。经不同方式治疗后,对比两组应激反应、胃肠功能、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or、A、CRP、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但观察Cor、A、CRP、IL-6水平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腹痛缓解时间、术后肠鸣音消失时间及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引流不畅、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56%,明显少于对照组21.33%(P〈0.05)。治疗前1天,两组GIQL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两组GIQL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GIQL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行LCBDE术后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少患者应激反应,促进其胃肠功能改善机体恢复,因此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腹腔镜 胆总管探查术 肝外胆管结石 胃肠功能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及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中疗效性价比较。方法将135例经确诊为Hp阳性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68例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治疗;对照组67例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治疗。疗程结束后4周,记录患者症状改善程度、溃疡愈合率以及Hp根除情况。结果135例均完成治疗方案,溃疡愈合率、有效Hp根除率治疗组分别为94.1%、100%88.2%,而对照组分别为97.3%、100%91.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费用上,治疗组是对照组1/4。结论奥美拉唑、呋喃唑酮、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具有疗效高,依从性好、费用低,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奥咪拉唑 幽门螺杆菌 雷贝拉唑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 简介:目的研究替米沙坦抗肝纤维化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12只)、模型组(12只)替米沙坦干预组(16只).在制备四氯化碳(CCl4)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成功后,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活化受体-γ(PPAR-γ)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表达.结果替米沙坦干预组大鼠肝组织TGF-β1平均标记指数(PI)为0.284±0.068,正常对照组为0.076±0.033,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0.739±0.065,P〈0.01);替米沙坦干预组大鼠PDGFPI为0.259±0.050,正常对照组为0.039±0.023,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0.511±0.107,P〈0.01);替米沙坦干预组PPAR-γ平均PI为0.326±0.068,正常对照组为0.115±0.021,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0.038±0.018,P〈0.01).结论替米沙坦通过活化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PPAR-γ,抑制肝脏细胞因子表达,达到抗肝纤维化作用.

  • 标签: 肝纤维化 替米沙坦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活化受体 大鼠
  • 简介:伴焦虑症状并以胃高敏感为主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治疗难点之一,天麻素(Gas)可能具有调节胃敏感性焦虑样行为双重作用。目的:探讨Gas对焦虑样胃高敏感FD模型大鼠胃敏感性焦虑样行为影响。方法:将40只新生幼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丁螺环酮组、Gas低剂量组Gas高剂量组。序贯采用母婴分离、急性胃刺激束缚应激法制作焦虑样胃高敏感大鼠模型。第8周,对照组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0.9%NaCl溶液2.0mL/kg,丁螺环酮组给予丁螺环酮3.125mg/kg,Gas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62.5mg/kg125.0mg/kgGas,连续7d。末次给药后行高架十字迷宫(EPM)试验、旷场试验、腹壁回撤反射(AWR)肌电图(EMG)。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PM试验示模型组大鼠进入开放臂次数比例、开放臂停留时间比例均显著降低(P<0.01),旷场试验示虚拟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穿行格数直立次数明显减少(P<0.01);胃气囊扩张压力为40mmHg或以上时,AWR评分显著升高(P<0.05),EMGROC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增加(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高、低剂量Gas均可明显改善上述指标(P<0.05)。结论:Gas对焦虑样胃高敏感FD模型大鼠脑-胃轴调节中胃敏感性焦虑样行为具有明显影响。

  • 标签: 天麻素 焦虑 胃高敏感 消化不良
  • 简介:目的比较淋巴细胞分离液(LS)、Percoll液(PS)Nycodenz液(NS)同步分离培养大鼠肝枯否细胞(KC)星状细胞(HSC)优缺点。方法①采用链酶蛋白酶E、胶原酶Ⅳ联合原位灌流消化,分别以LS、PSNS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同步分离培养大鼠KCHSC。②碳素墨汁吞噬试验鉴定KC;α-SM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HSC。③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测细胞形态,台盼蓝染色显示细胞活性,计数后计算细胞得率、存活率纯度。结果体外成功地同步分离培养了KCHSC;培养KC吞噬功能明显,而传代HSCα—SM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者几乎达100%;采用PS或NS体外同步分离KC细胞得率纯度均显著高于采用LS分离细胞所得(P〈0.01),而采用NS体外同步分离肝KC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PS或LS分离细胞存活率(P〈0.05);分别采用LS、PSNS同步分离HSC,三者细胞存活率逐次升高(P〈0.05或P〈0.01),而使用LS同步分离细胞虽然细胞得率比较高(P〈0.05),但其细胞纯度较使用PSNS明显降低(P〈0.05),PSNS分离获得HSC得率纯度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Percoll液Nycodenz液体外同步分离培养大鼠肝KCHSC效果好,且后者细胞存活率最高。

  • 标签: 细胞分离 枯否细胞 肝星状细胞 细胞培养 大鼠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oll样受体2(TLR2)表达,以及鼠三型肝炎病毒(MHV-3)诱导暴发性肝炎小鼠肝脏TLR2表达变化。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HBV-ACLF患者外周血,分离PBMC,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PBMC中TLR2mRNA;给Balb/cJ小鼠腹腔注射MHV-3(100pfu),建立小鼠暴发性肝炎模型,观察感染0、24、4872h后肝脏TLR2水平变化。结果BALB/cJ小鼠在感染MHV-3后,与0h[(0.39±0.06)%]比,肝细胞TLR2mRNA水平在感染4872h均显著升高[分别为(9.06±1.60)%(6.42±2.42)%,P<0.05)],并于48h达最高水平,且两时间点细胞TLR2mRNA水平均与血清ALTAST水平呈正相关(r=0.804,P<0.01;r=0.797,P<0.01);HBV-ACLF患者PBMC中TLR2mRNA水平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92±5.26)%对(1.15±1.59)%,P<0.05)]。结论TLR2参与了MHV-3诱导暴发性肝炎小鼠以及HBV-ACLF患者肝脏损伤发病过程。

  • 标签: 暴发性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鼠三型肝炎病毒 TOLL样受体2 小鼠
  • 简介: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抗肝纤维化可能机理。方法用不同浓度(0,1,10,100,500μg·ml^-1)银杏叶提取物处理HSC-T6细胞24h48h,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RNA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变化。结果银杏叶提取物在10,100,500μg·ml^-1浓度能明显抑制TGF-β1、CTGF、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RNA表达(P〈0.01或P〈0.05),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影响HSC-T6细胞周期,降低其增殖活性。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明显抑制HSC—T6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因子及细胞外基质成分基因表达,由此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 标签: 肝星状细胞 银杏叶提取物 转化生长因子-Β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胶原 大鼠
  • 简介:人端粒保护蛋白1(hPOT1)主要作用为保护端粒调节端粒长度。目的:探讨hPOT1在人胃癌细胞中对端粒长度调节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人胃癌细胞株BGC-823中hPOT1表达.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细胞端粒长度,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表达。结果:以RNAi技术抑制hPOT1表达后,BGC-823细胞端粒长度明显缩短,反映端粒相对长度T/S值显著小于亲本BGC-823细胞组阴性对照组(1.383±0.091对2.758±0.6473.043±0.548,P〈0.05),亲本细胞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hPOT1RNAi组细胞hTERTmRNA表达亦明显下调。结论:在人胃癌细胞中,hPOT1能正性调节端粒长度;在hPOT1下调引起端粒缩短环节中,hTERT表达下降可能起一定作用。

  • 标签: 端粒保护蛋白1 RNA 小分子干扰 端粒长度 端粒酶逆转录酶 细胞系
  • 简介: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络舒肝胶囊治疗活动性肝硬化临床疗效。方法102例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在护肝、对症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恩替卡韦0.5mg/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络舒肝胶囊5粒口服,3次/d,治疗48周并随访24周。结果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改善HBV-DNA转阴;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Child-Pugh计分分别由治疗前10.6±1.79.8±1.2降至治疗后6.5±1.47.4±1.6(P〉0.05);治疗组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44.7%,显著高于对照组27.3%;治疗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恩替卡韦联合络舒肝胶囊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能持续抑制病毒复制,显著提高抗肝纤维化治疗效果,促进肝功能恢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恩替卡韦 和络舒肝胶囊 活动性肝硬化 联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在妊娠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ISIwebofknowledge、EMbase、CochraneLibrary、BIOSISPreviews等数据库,截止日期为2013年9月。参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1篇,共1241例孕妇,其中应用替比夫定602例,对照组63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随访6~12月龄婴儿,替比夫定组HBsAgHBVDNA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15,95%CI(0.08,0.28),P<0.00001;RR=0.12,95%CI(0.05,0.32),P<0.0001];替比夫定组孕妇分娩前HBVDN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86,95%CI(-4.55,-3.16),P<0.00001];替比夫定组肌酸激酶升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86,95%CI(-4.55,-3.16),P<0.00001],应用替比夫定孕妇所产新生儿无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替比夫定能阻断HBV宫内感染,其应用安全、有效。

  • 标签: 乙型肝炎 替比夫定 宫内感染 孕妇 META分析
  • 简介:近年生存素(survivin)在结直肠腺癌发病机制中作用备受关注,环氧合酶-2(COX-2)选择性抑制剂NS-398在小干扰RNA(siRNA)静默survivin后对结直肠腺癌影响目前鲜有报道。目的:研究survivin-siRNANS-398对结肠腺癌细胞株SW620作用,为防治结直肠腺癌寻求新途径。方法:将SW620细胞分为空白组、NS-398组、siRNA干扰组、siRNA阴性对照组联合组,分别以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urvivinmRNA蛋白表达,分别以甲基噻唑基四唑(MTY)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凋亡情况。结果:与siRNA阴性对照组相比,siRNA干扰组NS-398组survivinmRNA蛋白表达显著下调,SW620细胞抑制率凋亡率显著升高,作用均呈时间依赖性(P〈0.01);两者联合应用作用进一步增强(P〈0.01)。结论:survivin-siRNANS-398均可使SW620细胞survivinmRNA蛋白表达下调,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两者联用作用进一步增强。

  • 标签: 生存素 RNA 小分子干扰 环氧合酶2抑制剂 结直肠肿瘤
  • 简介:酒精性肝硬变(AC)常伴有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系统功能改变,干扰素(IFN)可溶性干扰素受体(sIFNR)是免疫细胞重要调理素。为了进一步弄清IFNsIFNR与AC之间关系,我们用ELISA法检测了32例AC患者10例正常人血清IFNsIFNR水平。结果发现AC组α-IFN,γ-IFNsIFNR血清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P值分别<0.01,<0.05<0.05),但其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无相关性。这些结果提示AC患者存在血清α-IFN、γ-IFNsIFNR改变。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变 干扰素 可溶性干扰素受体
  • 简介:背景:肠易激综合衙(IBS)是一种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病因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的:探讨5-羟色胺(5-HT)5-HT3受体(5-HT3R)在腹泻型IBS(D—IBS)患者结肠黏膜中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8名正常人和28例D—IBS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并分别取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黏膜标本各两块。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HT阳性细胞;以蛋白质印迹分析半定量检测5-HT3R表达。结果:D—IBS组4个部位结肠黏膜5-HT阳性细胞数5-HT3R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但4个部位之间相互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D—IBS患者结肠黏膜5-HT合成分泌增多,5-HT3R表达上调,提示5-HT5-HT3R可能为D—IBS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为D—IBS治疗提供了分子靶点。

  • 标签: 腹泻 肠易激综合征 血清素 受体 血清素
  • 简介: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有效缓解主动脉夹层术前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入院52名主动脉夹层患者,针对疼痛特点,成立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小组,构建主动脉夹层术前患者疼痛管理方案,对2016年6月-2017年6月入院54名患者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与之前对比疼痛控制效果。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主动脉夹层术前患者疼痛评分、患者满意度均较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后主动脉夹层术前患者疼痛得到有效控制,提升了患者对护士满意度。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主动脉夹层 疼痛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消化道反应、心理状态及生命质量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收治98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消化道反应、心理状态及生命质量改善情况。结果(1)观察组食欲、进食情况、恶心呕吐及便秘症状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2)干预前,两组SDS、S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52.24±4.32)分、SAS(49.28±4.3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观察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及总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4)经护理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6.00%,显著优于对照组81.25%(P〈0.05)。结论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症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命质量,且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化疗 综合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 生命质量
  • 简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epatitisB-inducedacute013chronicliverfailure,HB—ACLF)主要由免疫介导损伤引起肝功能损伤。越来越多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Treg细胞)辅助性T细胞17(Thelpercell17,Thl7)在HB—ACLF免疫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TregTh17细胞起源于相同初始CD4cr细胞,但在分化及功能上相互制约。研究表明Treg细胞、Thl7细胞及Treg/Thl7比值失衡与HB—ACLF发生进展密切相关。

  • 标签: 慢加急性肝衰竭 辅助性T细胞17 调价性T细胞 发病机制
  • 简介:背景:腹痛是一般人群中最常见肠道症状,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腹痛症状更为严重、频繁,然而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分析IBS患者结肠黏膜中与痛觉内脏高敏感相关辣椒素受体VRI、P物质(SP)肥大细胞(MC)变化,探讨IBS患者内脏高敏感腹痛发生机制。方法:39例IBS患者[腹泻型IBS(IBS—D)21例,便秘型IBS(IBS-C)18例]18名健康人纳入研究。受检者于结肠镜检查时在回盲部乙状结肠取活检,行VR1、SP免疫组化染色MC改良甲苯胺蓝染色。结肠镜检查前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行疼痛评分。结果:IBS患者乙状结肠VR1、回盲部乙状结肠S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以及回盲部MC数量显著多于正常对照组(P〈0.01),IBS-D与IBS-C组间则无明显差异。IBS—DIBS—C患者腹痛评分均与VR1呈正相关(r=0.553,P=O.009;r=0.592,P=0.010)。结论:IBS患者结肠黏膜中VR1、S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MC数量显著增多,VR1与腹痛评分呈正相关,三者可能参与了IBS患者内脏高敏感腹痛发生机制。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腹痛 内脏高敏感 TRPV阳离子通道 P物质 肥大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动态增强扫描(DCE)序列联合应用在肝细胞癌(HC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检出复发微小肝癌(mHCC)诊断价值。方法在43例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术后行MRI、DWIDCE扫描序列,以早期发现复发癌灶。结果在术后1年,43例HCC患者中发现54个复发病灶;DWI联合DCE对复发mHCC判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5%、97.1%94.4%,DCE单独诊断敏感性为63.2%,特异性为88.6%,准确性为79.6%,而DCE单独诊断复发mHCC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最低,分别是60.O%,67.7%64.8%(P〈O.05)。结论在MRI检查中应用DWIDCE扫描序列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对复发mHCC发现率。

  • 标签: 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弥散成像 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钙粘蛋白(E-CD)及相关蛋白α-,β-γ-连环蛋白(catenin)胃癌中表达并探讨这些分子与各种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二步法)对62例胃癌进行了E-CD,α-catenin、β-cateninγ-catenin蛋白表达检测。结果在62例胃癌中,E-CD、α-catenin、β-cateninγ-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5%、48.3%、25.8%87%。E-CD在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5.79641.6%;在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粘液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4%、21.4%16.6%。E-CDα-catenin在管状腺癌中表达显著高于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P<0.05P<0.01)。E-CD、α-、β-γ-catenin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神经浸润无显著相关性。尽管β-catenin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联系,但随胃癌分化程度降低,其表达明显下降。结论细胞粘附分子如E-CD、α-cateninB—catenin表达降低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E-cadherin-catenin复合物功能丧失与胃癌中肿瘤浸润有一定联系。

  • 标签: 钙粘蛋白 E-CD Γ-连环蛋白 胃癌 病理特征 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观察早期胃癌组织中GTP酶激活蛋白SH3功能区结合蛋白G3BP1G3BP2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早期胃癌组织89例正常对照组织3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G3BP1蛋白G3BP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早期胃癌组正常组G3BP1阳性率分别为87.64%60.00%,G3BP2阳性率分别为86.51%54.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早期胃癌G3BP1G3BP2表达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P=0.000);早期胃癌组织中G3BP1与G3BP2表达呈正相关(rs=0.252,P=0.017)。结论早期胃癌组织中G3BP1G3BP2呈高表达,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紧密相关,两指标异常表达可能在早期胃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早期胃癌 G3BP1 G3BP2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