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乙肝清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免疫学指标。方法19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2例,服乙肝清丸,对照组68例服五灵肝复胶囊。治疗观察6个月。观察指标为T淋巴细胞亚群,HBV-M定量,HBV-DNA定量。统计学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CD3^+、CD4^+、CD8^+、CD4^+/CD8^+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P<0.05)。治疗组HBeAg、HBV-DNA定量水平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乙肝清丸治疗慢性乙肝能明显使外周血中CD3^+、CD4^+、CD4^+/CD8^+增加,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有效抑制或间接排除HBV明显降低血清中HBeAg和HBV-DNA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使HBeAg和HBV-DNA阴转。
简介:AIM:Tocomparetwotypesofclassificationofintestinalmetaplasia(IM)ofthestomachandtoexploretheirrelationshiptogastriccarcinoma.METHODS:Forty-sevencasesofgastricIMwereclassifiedintotypeortypeaccordingtomucinhistochemicalstainingandcomparedwithanovelclassificationinwhichthespecimenswereclassifiedintosimpleIM(SIM)oratypicalIMaccordingtopolymorphismintermsofatypicalchangesofthemetaplasticepithelium.Forty-sevenIMandthirty-sevengastriccarcinomasa...
简介:瞄准:在Crohn的疾病(CD)调查单核白血球的函数病人并且相关这与联系疾病的核苷酸绑定oligomerizationdomain-2(NOD2)基因变体。方法:从47个连续地提交的CD病人和9健康供血者的单核白血球与interleukin(IL)是有教养的-4和granulocyte巨噬细胞刺激殖民地的因素(GM-CSF),并且与脂肪的多糖(LPS)或muramyldipeptide(MDP)刺激了,NOD2的通常认为的ligand。结果:我们发现从CD病人的单核白血球区分了在试管内到成熟树枝状的房间(DC),由免疫显型和形态学决定了。NOD2遗传型在所有题目被估计,并且我们观察到在NOD2的不成熟、刺激LPS的DC上的高CD86表示变异CD病人,作为与wtNOD2CD病人和控制相比。由对比,导致到成熟,MDP源于变异NOD2的题目的DC的CD86表示层次比得上正常题目的那些。在耐心房间的文化的IL-12p70的数量与MDP比在在LPS治疗,然而并非术后疗法以后的控制大。结论:我们的结果建议在NOD2基因与变化从病人获得的DC显示高CD86表示描绘的激活的显型,但是当与终端相比区别分阶段执行时,有减少的回答到MDP。我们推测单核白血球的改变的区别可能导致在发炎和单核白血球的杀死的能力之间的不平衡,并且可能与CD的致病相关。
简介:目的比较常规内镜与窄带内镜(NBI)、染色内镜对远端大肠异常隐窝灶(aberrantcryptfoci,ACF)的发现率。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12月就诊于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准备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67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常规内镜组228例、NBI组220例、染色内镜组222例。比较三种方法对远端大肠ACF检出率及各组间所用操作时间。结果在三组中,共发现155例ACF病例数。常规内镜、NBI组及染色内镜组发现ACF病例数分别为5例(2.19%)、25例(11.36%),125例(56.31%),三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但是与常规内镜相比,NBI组、染色内镜组操作时间有所延长。结论染色内镜能大幅提高远端大肠ACF发现率。NBI内镜较常规白光内镜能提高远端结肠ACF发现率,但比染色内镜低。常规白光内镜对远端结肠ACF发现率低。
简介:背景: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主要参与对DNA损伤的反应,caspase-3主要参与细胞凋亡的调控,两者与结直肠癌发生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目的:探讨PARP-1和caspase-3在结直肠腺瘤和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9例结直肠腺瘤、70例结直肠腺癌和10例癌旁黏膜石蜡包埋标本中PARP-1和caspase-3的表达,分析腺瘤和腺癌组织中两者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腺瘤和腺癌组织中,PARP-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结直肠黏膜(55.9%和82.9%对20.0%,P〈0.05),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结直肠黏膜(33.9%和28.6%对100.0%,P〈0.05)。结直肠腺瘤中,PARP-1的表达与腺瘤数目相关,caspase-3的表达与上皮内瘤变程度相关;结直肠腺癌中,PARP-1的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ARP-1与caspase-3在结直肠腺瘤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PARP-1和caspase-3在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有重要作用,两者联合检测对结直肠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简介:Syndecan-1是一种由硫酸乙酰肝素链和硫酸软骨素链修饰的I型跨膜蛋白多糖,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表面,与肿瘤的多种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目的:研究Syndecan-1在结直肠腺瘤和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结直肠腺瘤和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56例结直肠腺瘤、42例腺癌和2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Syndecan.1mRNA和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RT-PCR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Syndecan-1mRNA和蛋白在重度异型增生腺瘤和腺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结肠组织和轻、中度异型增生腺瘤(P〈0.05),正常结肠组织与轻、中度异型增生腺瘤之间以及重度异型增生腺瘤与腺癌之间其表达无明显差异。Syndecan-1mRNA和蛋白表达与腺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TNM分期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以及是否合并结直肠腺瘤无关。结论:随着结直肠腺癌恶性程度的增加,Syndecan-1表达显著降低。Syndecan-1介导的细胞间黏附破坏在结直肠癌的致癌机制中可能起关键作用。
简介:人宫颈癌基因(HCCR)是在宫颈癌中发现的一个新的癌基因,可能通过负向调节p53而促进肿瘤发生。目的:检测HCCR在人胃癌、结肠癌、肝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以免疫共沉淀法检测HCCR在消化系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以细胞免疫荧光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HCCR在消化系肿瘤细胞株中的定位和表达.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CCR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HCCR在消化系肿瘤患者外周血中有表达,肿瘤细胞株中其表达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HCCR在人胃癌、结肠癌、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相应正常或癌旁组织(P〈0.05)。HCCR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部位和肝癌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与其他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均不相关。结论:HCCR在人消化系肿瘤细胞和组织中表达较强,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有望成为消化系肿瘤诊断的标记物。
简介:背景:瘦素水平与肝脏疾病关系密切,但因研究对象及其病因、病情不同,各研究所得结论并不一致。目的:测定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探讨其与患者肝功能、性别、体重指数(BMI)和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的可能关系。方法:6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3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瘦素、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Ⅳ)水平;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2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18.64ng/ml±26.56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2.04ng/ml±11.17ng/ml,P=0.043).但各Child-Pugh分级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男性(P=0.01)。血清瘦素水平还与BMI呈正相关(r=0.35,P=0.003),在超重者中,相关性尤为明显(r=0.537,P=0.002)。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且存在性别差异,该指标能反映患者体内的脂质代谢情况,但与病情无关。
简介:进展期T细胞淋巴瘤常见重排蛋白1(Frat1)作为Wnt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蛋白在胚胎发育、肿瘤发生等过程中发挥作用,而Wnt信号通路异常与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相关.目的:探讨活动性IBD患者血浆Frat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09年6月-2010年5月上海华东医院42例克罗恩病(CD)患者、55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和56名正常对照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浆Frat1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Frat1水平对IBD的诊断价值,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血浆Frat1水平与临床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结果:UC患者血浆Frat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6.55pg/ml对17.81pg/m1,P〈0.001),CD患者血浆Frat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95).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浆Frat1水平对鉴别UC患者和正常对照者无意义(P=0.2736).UC患者血浆Frat1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P=0.5994),C反应蛋白(P=0.4685)和Mayo评分(P=0.3663)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UC患者血浆Frat1水平降低,可能与UC的发生存在潜在的联系.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脂、载脂蛋白水平的变化,了解其对病情估计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2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肝炎肝硬变和慢性重型肝炎5组,分别检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酯蛋白B,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随着肝损害程度的加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TC、HDL-C、apoA1、apoB水平逐步下降,以HDL-C、apoA1敏感性最高.而患者血浆TG在慢性肝炎中度、重度组中升高,而在肝硬变组、重型肝炎组明显下降.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TC、TG、HDL-C、apoA1、apoB水平下降反映肝功能储备明显降低,HDL-C、apoA1可以较早期反映肝细胞受损的程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脂、载脂蛋白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辅助手段.
简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俗称脂肪肝,是指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为病理特征,而无过量饮酒史,又除外其他肝病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类型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NASH)及NASH相关肝硬化,后者可发展为肝癌^[1-3]。NAFLD常与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MS)症状并存,近年患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已成为慢性肝病及血清氨基酸转移酶(下称转氨酶)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NAFLD可分原发性及继发性,本文仅对原发性NAFLD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自然史作一综述。
简介:目的:分析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室率房颤伴心力衰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时间段为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7例快室率房颤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3例、34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心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心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心室率及心功能改善情况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结论:给予快室率房颤伴心力衰竭患者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心室率及心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值得借鉴。
简介:背景:结直肠癌(CR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和转移性,病死率高。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多种肿瘤中存在高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凋亡,是肿瘤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目的:研究CRC组织中的HER2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2月─2011年2月北京航天总医院118例CR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癌组织HER2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CRC组织中HER2表达阳性率为34.7%(41/118),其中高表达18例(15.3%),低表达23例(19.5%)。HER2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HER2表达阴性、低表达、高表达患者随访期内死亡率依次增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HER2是CR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RR=2.134,95%CI:1.172~2.415,P=0.006)。结论:HER2高表达与CRC临床分期和患者预后有关,有望成为CRC预后评估的生物学标记物。
简介: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病变,大量研究表明,UC肠黏膜损伤与紧密连接蛋白改变有关。目的:探讨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结肠中claudin-1、-2、-4的表达。方法:将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大鼠7.5mg/mL恶唑酮灌肠制备实验性结肠炎模型,以等量0.9%NaCl溶液灌肠作为正常对照。造模7d后,行大体评分和结肠组织学评分,以ELISA法检测血清和结肠中细胞因子TNF-α、IL-4、IL-5、IL-10含量,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2、-4蛋白表达,实时PCR法检测claudin-1、-2、-4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结肠大体评分和组织学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和结肠组织IL-4和IL-5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而两组TNF-α和IL-10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claudin-1、-4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claudin-2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实验性结肠炎大鼠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2、-4的分布和表达发生改变,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有望作为UC治疗的潜在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