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外文期刊刊名缩写是国际上一个通行的做法,要求采用美国国立图出馆编印的“IndexMedicus”中列出的缩写形式。鉴于作者来稿中外文期刊缩写混乱现象,特归纳刊名缩写时应遵循的几项原则。供作者参考。

  • 标签: 外文期刊 缩写 刊名 MEDICUS 混乱现象 作者
  • 简介:目的:评估幽门螺杆菌(Hpylori)粪便抗原(HpSA)试验诊断H.pylori感染的准确性.方法:应用酶免疫反应原理进行HpSA试验,在大样本、多中心研究中进行HpSA试验的评估.995例因消化不良症状接受胃镜检查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以HpSA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和组织学(或培养)方法检测H.pylori.以RUT和组织学(或培养)联合检测作为"金标准",两项试验均阳性者定为H.pylori感染.结果:以光密度值≥0.16为阳性,HpSA检测诊断H.pylori感染的敏感性为93.5%(478/511),特异性为94.2%(456/484),阳性预测值为94.5%(478/506),阴性预测值为93.3%(456/489),总的检测准确性为93.9%(934/995).结论:HpSA试验是一种简便、准确的非侵入性H.pylori感染检测方法.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粪便抗原 多中心研究 酶联免疫反应
  • 简介:我们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病人化疗过程中观察发现:此种穿刺方法简单、容易操作、保留时间长、留置管通畅,无回血及血栓形成,既能保证病人按时化疗,又可减少化疗导致的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是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质量的好方法。

  • 标签: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肿瘤 化疗 PICC 穿刺方法
  • 简介:目的:观察铝碳酸镁治疗胃食管反流(GCR)及反流性食管炎(RE)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西安市3家医院合作,自1999年5月-2000年12月,应用铝碳酸镁治疗胃食管反流40例,并与22例硫糖铝治疗病例进行对照。62例入选者治疗前均经电子内镜检查,如为RE则于治疗4周后复查胃镜。采用症状积分和24h食管pH和胆汁监测进行疗效评估。结论:治疗组中12例内镜检查无食管炎为症状性反流(SGER),对照组7例为SGER。治疗组给药后2周,胸骨后烧灼感,反酸等症状指数均明显下降(P<0.01)。胸痛在治疗后4周也有改善。治疗组40例,内镜下有食管炎者28例,总有效率为91.66%。对照组22例,内镜下有食管炎者15例,总有效率66.66%。铝碳酸镁治疗4周食管酸及胆汁反流明显改善者8例(61.53%);单纯胆汁反流者4例全部好转。对照组7例存在酸或胆汁反流,治疗4周后复查转阴3例(42.8%)。结论:铝碳酸镁具有中和胃酸,胆汁保护粘莫膜作用,是治疗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的理想药物。

  • 标签: 铝碳酸镁 胃食管反流 反流性食管炎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究手卫生管理对预防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8月2月我院收治的7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施手卫生管理前收治的3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管理后收治的38例纳入观察组。比较手卫生管理实施前后医护人员相关知识考核及手卫生依从性等情况,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手卫生知识及六步洗手法考核共涉及156名医务人员,实施手卫生管理后,手卫生知识考核合格率由35.25%提升至83.33%(P〈0.05);六步洗手法实践考核正确率由31.41%提升至85.89%(P〈0.05);实施管理后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脱手套后、无菌操作前后洗手率及手卫生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后第7、14天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卫生管理可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重症胰腺炎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

  • 标签: 手卫生管理 急性胰腺炎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手卫生依从性
  • 简介:人力资源开发,就是根据人力资源载体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实现劳动投入和经济投入的高效率。有著名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加入WTO后,如何面对人才重重危机,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接受的考验,国外人力资源开发比较注重以人为本(即人本管理),突出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急救工作在现代社会已显示出其重要地位,由于急救工作特点,使得急救护理人员合理配置和培训成为护理管理难题,本文就本院院前急救护理人员的配制和培训管理进行探讨。

  • 标签: 院前急救 救护 急救工作 护士 综合性医院 急救中心
  • 简介:目的观察α-干扰素联合乙肝清热解毒颗粒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符合干扰素应用指征并兼有湿热中阻证候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分为三组,每组各40例,分别给予α-干扰素、α-干扰素联合乙肝清热解毒颗粒和乙肝清热解毒颗粒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后中医症候量化评分、不良反应和疗效。结果治疗24周后,联合组ALT复常率为52.5%,明显高于中药组的25.6%,而中药组症状改善优于干扰素组;联合用药组6个月时HBeAg转阴率较单用干扰素和乙肝清热解毒颗粒组明显增高,联合组HBVDNA转阴率和HBeAg/抗HBe转换率虽高于其他两组,但尚无显著性差异。结论α-干扰素联合乙肝清热解毒颗粒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6个月时HBeAg转阴率,其安全性好,有必要扩大样本进一步验证。

  • 标签: 乙型肝炎 干扰素 乙肝清热解毒颗粒 治疗
  • 简介:观察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多中心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纳入87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普通干扰素α-2b治疗组32例,给予注射600万单位普通干扰素α-2b,1次/隔日,疗程48w;阿德福韦酯治疗组27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口服,1次/d,疗程72w;和联合治疗组28例,同时给予普通干扰素α-2b,48w和阿德福韦酯72w。每隔12w检测各组患者ALT、血清HBV标志物和HBVDNA水平。结果干扰素单药治疗、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31.8±6.6)岁、(34.2±6.4)岁和(30.5±7.2)岁,基线HBVDNA水平分别为(7.68±1.56)log10IU/ml、(7.61±2.00)log10IU/ml和(7.80±1.79)log10IU/ml,三组患者间两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性别构成和基线ALT水平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72w时,干扰素单药治疗和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患者HBeAg转阴率分别为41%和19%,HBVDNA转阴率分别为53%和63%,ALT复常率分别为63%和67%,HBsAg血清学转换率为0.0%,均显著低于联合治疗组患者(57%、89%、93%和14%,P〈0.05)。结论在病毒抑制、转氨酶复常和血清学转换率方面,普通干扰素α-2b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2w的疗效明显优于两药单独应用的效果。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普通干扰素 阿德福韦酯 血清学转换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