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缺血性卒中患者支架取栓治疗的初步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卒中数据库中注册的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9例,均接受支架取栓治疗。19例患者中,男12例,女7例;年龄48~83岁,中位年龄69(51,75)岁;合并心房颤动9例,高血压病15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史4例,卒中史2例[此次发病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为1分],吸烟史8例;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28分,中位评分为15(11,22)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3~10分,中位评分为8(6,9)分;急性卒中Org10172治疗试验(TOAST)病因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9例,心源性栓塞10例。分析其取栓治疗前后NIHSS评分、手术方式、血管再通、颅内出血等情况,并分析术后90d预后。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2b~3级为血管成功再通;mRS评分0~2分为临床预后良好,mRS评分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19例患者发病至穿刺时间137~545min,中位时间为265(184,347)min,穿刺至再通时间中位数为75(58,98)min;17例患者仅使用取栓支架,2例患者联合使用球囊再通,中位取栓次数为1(1,2)次;成功再通占比为16/19,3例为mTICI分级2a级。术后24hNIHSS评分1~30分,中位评分为17(4,21)分,出院时NIHSS评分1~30分,中位评分为11(2,15)分。7例患者发生颅内出血,其中1例为症状性颅内出血,另12例未发生颅内出血。90d时随访,19例患者中死亡3例,分别为脑疝形成、糖尿病肾病导致肾功能不全、脑出血各1例;mRS评分中位数为2(1,4)分,预后良好占比为11/19(包括成功再通者10例),预后不良占比为8/19(包括成功再通者6例)。结论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缺血性卒中患者支架取栓治疗效果进行初步分析认为安全、有效,但结论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简介:目的:研究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奥美沙坦酯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原发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排序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0例,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研究组30例,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奥美沙坦酯片进行治疗。最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后血压水平。结果:经治疗,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5%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奥美沙坦酯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有利于稳定患者血压水平的作用。
简介:目的探析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4例冠心病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心肌缺血阳性率为92.31%,与对照组的71.15%相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阳性检出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早期检查和诊断,可提高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阳性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诊断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关于黄芪注射液加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老年心肌缺血的效果体会。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07年12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96例老年心肌缺血患者,通过对患者进行黄芪注射液加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观察治疗疗效。治疗共分4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15天,每个阶段均采用黄芪注射液加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每个阶段彼此间隔2-3天。每个阶段结束后进行心电图检测,观察心电图变化。结果对治疗后的患者进行复查,其治疗结果为:各个治疗阶段,改善情况不同,随着治疗过程的深入,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总体治疗有效率高达88.5%。其中治疗结果中显效患者41例,占总体的42.7%,有效患者45,占总体患者46.9%。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黄芪注射液加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能够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的研究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整体护理对腹腔镜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90例胆囊结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整体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结果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指标结果分别是(95.59±0.99)分、(22.77±7.13)小时、(5.26±2.15)天,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囊结石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方式后,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评价手术年龄对婴儿法洛四联症(tetralogyofFallot,TOF)早期根治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住院。43例行手术治疗的小于12个月的TOF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月龄分为两组:A组19例,年龄(3.2±1.4)个月;B组24例,年龄(7.7±1.9)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各项观察指标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均没有手术死亡患儿;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呼吸机通气时间[(59.3±47.1)h眠(26.3±23.8)h,P〈0.05]和重症监护时间[(109.8±60.8)h眠(70.5±41.6)h,P〈0.05]比B组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强心药指数、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全组患儿随访(12.5±3.5)个月,无晚期死亡,均存在不同程度肺动脉瓣反流,无残余右心室流出道梗阻,2例残余室间隔缺损,但无需再次手术。结论婴儿期不同年龄段对TOF根治术的手术效果无明显影响。
简介:目的探究在冠心病择期PCI术中使用比伐芦定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对40例患者在冠心病择期PCI术中进行常规药物(肝素)抗凝治疗,并作为对照组;对另外40例患者使用比伐芦定抗凝治疗;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9月到2016年9月间收治;通过不同药物干预后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17.5%,不良事件复发率越低说明效果越好)患者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不良事件4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0.0%)的出血和血栓形成事件均少于对照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伐芦定用于冠心病择期PCI术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相比较传统的普通肝素方法而言,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说明其用药效相对安全,同时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这对于患者预后具有相对积极的意义,因而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目的研究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病患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ICU接诊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病患90例,按照不同的出血时间分成甲、乙、丙3组,每组30例。其中,甲组的出血时间≤3h,乙组的出血时间≤6h,丙组的出血时间≤12h。该90例患者均直接由急诊收入外科ICU,根据出血部位、血肿情况和出血量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对3组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各组的临床疗效作出分析比较。结果甲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乙、丙两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实施手术,根据检验结果及患者自身情况,根据不同的出血部位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有效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可显著改善其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简介:目的:研究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中,对心内科规范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接收的7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信息资料纳入计算机系统并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共计39例,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另外接受内科规范治疗的39例患者自动划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发作持续时长。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发作持续时长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中,采用心内科规范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时长以及发作次数,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初始剂量的个体化区别,分析CYP4F2rs2108622基因型对口服华法林初始剂量的影响。方法入选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2000年至2008年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回顾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用药剂量、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和进入治疗窗时间(INR≥1.8)、超出治疗窗时间(INR〉3.5)。结果本次研究共有769例患者资料齐全,民族均为中国汉族,其中CYP4F2基因型为CC型的患者占65.8%(n=506),CT型28.7%(n=221),TT型5.5%(n=42)。按基因型不同分别分析进入治疗窗(INR〉1.8)和过度抗凝(INR〉3.5)的时间发现,不同基因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4F2基因型多态性对于口服华法林初始剂量存在一定的影响。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加强护理干预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接收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干预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加强护理干预,研究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情况。结果干预组依从性(95.2%)高于常规治疗组(76.2%),并且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生存质量进行分析比较,护理干预实施后干预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可以增强患者的依从性,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及使用倍他乐克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15年3月~2016年2月陆军总医院干部病房住院及门诊体检的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70例,根据服用倍他乐克情况,分为使用倍他乐克亚组(45例)及未使用倍他乐克亚组(25例),纳入同期入院体检的非冠心病患者32例归入非冠心病组。使用24h动态心电图及相应分析系统,对入选人群进行连续24h心电记录,采用配套计算机软件对心率变异性指标包括时域指标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NN)的标准差(SDNN)、每5min的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每5min的NN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全程相邻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的NN间期之差大于50ms的心搏数(pNN50),频域指标总功率(TP)、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组别人群心率变异性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患者时域指标SDNN、SDANN均值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群其他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倍他乐克亚组患者频域指标LF及HF均值显著低于未使用倍他乐克亚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亚组患者其他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律变异性降低,倍他乐克对调整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心律变异性有帮助。
简介:目的:分析运动康复疗法联合曲美他嗪治疗CHD的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16例CHD患者被随机均分为曲美他嗪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曲美他嗪治疗)和联合治疗组(在曲美他嗪组基础上联合运动康复疗法),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LVEF、LVEDd、6min步行距离(6MWD)、血清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血浆内皮素(ET)-T和一氧化氮(NO)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曲美他嗪组(96.55%比82.76%,P=0.01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LVEF、6MWD和血浆NO水平均显著升高,LVEDd、血清hsCRP、Hcy、NT-proBNP和血浆ET-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与曲美他嗪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LVEF[(42.31±7.37)%比(47.86±7.42)%]、6MWD[(290.62±28.36)m比(348.63±28.54)m]和血浆NO水平[(61.54±9.67)μmol/L比(72.62±10.41)μmol/L]升高更显著,LVEDd[(58.13±5.82)mm比(55.36±5.27)mm]、血清hsCRP[(3.86±0.85)mg/L比(3.49±0.67)mg/L]、Hcy[(12.68±2.47)μmol/L比(11.34±2.23)μmol/L]、NT-proBNP[(924.17±175.87)ng/L比(836.35±158.70)ng/L]和血浆ET-1水平[(55.83±11.64)ng/L比(49.36±10.23)ng/L]降低更显著,P〈0.05或〈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431。结论:运动康复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能显著改善疗效及心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增强血管内皮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简介:目的探讨预防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大体肺侧支循环肺出血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大体肺侧支循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实施的干预措施情况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和常规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实施干预措施后的肺出血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肺出血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0875,P=0.0078).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大体肺侧支循环患者的肺出血发生率,是临床预防肺出血的理想方法之一.
简介:目的比较苯磺酸氨氯地平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60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和观察组(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每组患者30人。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不同方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67%)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0.00%)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30.00%)相比有显著差异,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用药安全性较高,临床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