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心力衰竭预后和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124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TnⅠ表达水平分为正常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观察指标的差异性及1年的随访结果。结果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Ⅱ级患者的cTnⅠ为(0.054±0.015)ng/ml、Ⅲ级患者的cTnⅠ为(0.126±0.028)ng/ml、Ⅳ级患者的cTnⅠ为(0.364±0.087)ng/ml;NYHA心功能Ⅱ、Ⅲ及Ⅳ级患者的cTnⅠ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房内径(LAD)、左室舒末径(LVDD)、左室缩末径(LVDS)检测值显著大于正常组,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检测值显著小于正常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死亡率、病情恶化率、住院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与cTnⅠ表达水平呈负相关,cTnⅠ可作为反映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及预后的观察指标,具有临床可行性。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施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72例传统开腹手术对比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腹腔镜组为(55±21)min,开腹手术组为(115±2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5±11)ml和(159±35)ml,止痛剂平均用量分别为(21±15)ml和(61±17)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1)d和(9.7±2)d。腹腔镜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开腹组发生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有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对成年小鼠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梗死组(各24只),建立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采用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神经干细胞,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脑梗死后7、14、21及28d时,损伤侧SVZ区、纹状体、皮质BrdU阳性细胞数及BrdU分别与微管相关蛋白Doublecortin(DCX)、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核心抗原(NeuN)双染细胞数的变化。结果:MCAO术后7d,脑梗死组损伤侧SVZ区、纹状体、皮质BrdU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假手术组与脑梗死组分别为45.0±5.6和245.0±26.1、0和201.9±21.3、0和159.3±16.4,14d后开始下降(P〈0.05)。脑梗死组MCAO术后7和14d,可在小鼠损伤侧SVZ区、纹状体观察到BrdU和DCX阳性细胞;术后28d,损伤侧纹状体可见BrdU和NeuN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0.05),BrdU和GFAP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可促进成年小鼠损伤侧SVZ区、纹状体及皮质的BrdU阳性细胞数增多,并诱导SVZ区干细胞向纹状体迁移且分化为神经细胞,从而促进SVZ区的神经发生。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统计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心内科住院治疗的96例STEMI患者,其中31例保守治疗为对照组,65例静脉溶栓治疗为治疗组,比较两组再通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左室射血分数及出血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再通率为分别为63.2%、15.6%(P<0.05),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28.8%、18.61%(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左室射血分数(EF)分别为53.6%、45.4%(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7.3%、6.5%(P>0.05)。结论静脉溶栓是治疗STEMI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简介: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文迪雅对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血糖控制不佳,胰岛素水平高的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30例,用文迪雅片4mgqd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及胰岛素的变化.结果治疗后FBG、PBG、GHbAlC、TG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能显著降低FINS、PINS水平(P<0.001),明显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治疗后IAI增加,IRI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副作用主要为双下肢浮肿和低血糖反应,无肝肾功能损害及胃肠道反应.结论文迪雅降糖效果确切,能降低2型糖尿病病人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副反应轻微,未见肝肾损害,在老年糖尿病病人中使用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简介:目的探讨地佐辛在对全身麻醉的气管插管相关应激反应进行抑制存在的可行性,并评价其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了上腹部施行全身麻醉相关手术且ASA分级为1到2级的患者共60例。并随机分成地佐辛组(共30例)以及芬太尼组(共30例1,然后对两组抑制患者气管插管相关应激反应的对应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实时观察和记录。结果在地佐辛组中,其心血管方面所具有的稳定性要比芬太尼组强,而在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以及皮质醇相关升高程度方面也比芬太尼组要低,这两组对气管插管中的应激反应进行制止时,其效果方面存在的差异都有着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地佐辛来对全身麻醉气管中的插管应激反应进行抑制的话,其效果相对满意并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很低。
简介:目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以及感染因素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139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将其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一般资料,调查影响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139例患者中有102例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占比例的73.4%,其中55例胃溃疡患者有37例细菌感染阳性,占比例的67.3%,47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有34例细菌感染阳性,占比例的72.3%,37例复合性溃疡患者有31例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占比例的83.8%。年龄、进餐习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家族遗传史、个人卫生习惯均是影响疾病发生的因素,P<0.05。结论饮食习惯、年龄、家族史等因素均是影响患者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加强患者病情监测,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机率。
简介:目的探讨对单纯性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伴有差异性发绀的青少年患者在联合靶向降肺压治疗下实施封堵术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和差异性发绀、接受经导管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并联合靶向降肺压药物治疗患者封堵动脉导管未闭前、后的肺动脉压力、肺循环阻力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封堵术后3例患者肺动脉收缩压[(102±21)mmHg/)S.(124+11)mmHg,P=0.125]、肺总阻力[(17.35±4.79)WoodUS.(21.31±3.41)Wood,P=0.125]、肺小动脉阻力[(15.61±4.77)WoodUS.(19.39±3.18)Wood,P=0.125]及超声估测肺动脉收缩压[(102+37)mmHgm(111±34)mmHg,P=0.750]与封堵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例患者中1例术前行肺活检,提示为肺动脉高压Heath-EdwardsI-Ⅱ级病理改变。3例封堵术后血氧饱和度均上升至正常,治疗后短期内生活质量提高,术后1年后起则频繁出现右心功能衰竭或因肺血管梗阻性病变引起频繁咯血,2例在术后3年余死亡。结论当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出现差异性发绀时,在联合靶向降肺压治疗的前提下,实施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短期内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并不能改善生存时间及预后。进行肺活检了解肺血管病变程度时.建议多点取材,结合右心导管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对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治疗后应该长期随访,客观评价其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碘131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的近远期疗效。方法从2014年1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中选择出14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碘131治疗组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各组患者皆为73例,对两组患者用药治疗的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进行观察、研究。结果碘131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5%要明显优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2.2%,数据差异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131治疗组患者复发率1.4%显著低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患者复发率28.8%(P<0.05);碘131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7%明显要比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1.9%低(P<0.05);碘131治疗组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5.1%要高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率2.7%(P<0.05)。结论碘131治疗甲亢的近期疗效要显著比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方法好,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但是碘131治疗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要比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高。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阿替洛尔或美托洛尔的疗效.方法:选择病情,年龄相匹配的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阿替洛尔组(n=126)、美托洛尔组(n=122);另设对照组(n=124).观察并对比患者用药1、2、3、4周后血压、心率、室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心功能及心性死亡等情况.结果:治疗组2周后(1)控制最佳心率值(50~65次/min)例数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5%(34/124),P<0.05,阿替洛尔组为81.8%(103/126),美托洛尔组为73.0%(89/122);(2)控制最佳血压值(90~100/55~60mmHg)例数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2%(61/124),P<0.05,阿替洛尔组为73.8%(93/126),美托洛尔组为64.0%(78/122);(3)治疗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梗死后心绞痛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4周时心功能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阿替洛尔组疗效优于美托洛尔组.结论:β1-受体阻滞剂尽早应用于AMI急性期能改善失衡的自主神经功能减少心律失常及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及保护心功能,预防心脏突发事件,降低急性期病死率改善远期预后.
简介:目的探讨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肌钙蛋白(cTnⅠ)在老年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心肌损伤中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老年AOPP120例,据中毒情况分三组:轻度组30例,中度组42例,重度组48例。选取同期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于患者入院后4小时、3天、7天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其NT-proBNP、cTnⅠ、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同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120例患者中合并出现中间型综合征有46例(IMS组),非IMS组74例,分别对比IMS组、非IMS组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及心电监测情况。结果中、重度组患者NT-proBNP、cTnⅠ、CK、CK-MB测定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患者NT-proBNP测定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三项测定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三组NT-proBNP、cTnⅠ、CK、CK-MB值在同一时间组间两两比较测定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IMS组的心电图ST-T、房室传导阻滞(AVB)、室性心动过速(VT)变化比例比IMS组低(P〈0.05);重度组患者MODS及猝死发生率高于中度组(P〈0.05)。结论随着老年AOPP患者中毒情况加重,其NT-proBNP及cTnⅠ的升高越明显,对患者的NT-proBNP进行检测可以很好地反映其心肌损伤程度。
简介:目的对不同病因行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的患者进行相关临床指标的观察与分析。方法根据病因将入选患者分成冠心病组(78例)、退行性变组(62例)和心脏术后组(30例)。观察三组患者右心室电极固定所需X线曝光时间、心室起搏参数和并发症等。结果心脏术后组与冠心病组、退行性变组在X线曝光时间、起搏阈值、感知、阻抗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但心脏术后组与冠心病组、退行性变组术后一周内囊袋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因不同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均安全有效,但因心脏手术引起传导功能异常,行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发生率高,其X线曝光时间及起搏的阈值、感知、阻抗值亦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