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膨肺吸痰法在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和影响。方法将68例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采用膨肺吸痰法,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后的血气分析值,并记录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肺不张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吸痰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t=2.840,P〈0.05)、肺不张发生率(x^2=4.570,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x^2=5.91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膨肺吸痰法能改善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的低氧状况,并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吸痰方式对肺不张病人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肺不张并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密闭式吸痰(CS)组(n=13)和开放式吸痰(OS)组(n=11)。观察两组吸痰前1min及吸痰后3min、20min动脉血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结果]OS组吸痰后3min、20min与吸痰前1min比较,PaO2、SaO2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组吸痰前后上述参数变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S组同时段比较,OS组吸痰后PaO2、SaO2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不张病人选择CS方式吸痰能较好地维持机体氧合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浅层吸痰在机械通气新生儿中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机械通气的新生儿共60例,按不同吸痰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28例,分别在吸痰前后,对两组患儿心率(HR)、血压(MBP)、血氧饱和度(SpO2)及气道阻力(R)等指标进行测定,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后对两组相关数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吸痰前在HR、MBP、SpO2及R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吸痰前后HR、MBP、SpO2及R的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患儿气道黏膜损伤、肺出血、烦躁、插管脱出移位、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机械通气新生儿中实施浅层吸痰,能最大限度的吸出痰液,同时能将对患儿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减轻患儿痛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便携式吸痰包对呼吸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呼吸科患者50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25例,使用常规吸痰备物)和试验组(25例,使用便携式吸痰包),对两组的护理管理质量进行收集和分析对比。结果:试验组的血氧饱和度提升速度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携式吸痰包在对呼吸科进行护理管理时,可以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进行吸痰操作,有较高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雾化吸入配合机械排痰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3.5-2024.2儿科住院治疗的80例小儿肺炎,根据随机数表法分组,各40例。两组均一般常规治疗,A组采取雾化吸入,B组在雾化后配合机械排痰。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日排痰量;比较患儿血清炎性因子变化。结果:B组患儿咳嗽、肺湿啰音改善时间明显短于A组;且其日排痰量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第7d时,检测血清炎性因子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B组降低幅度高于A组,P<0.05。结论:针对小儿肺炎在雾化吸入基础上结合机械排痰可以帮助更好的排出痰液,促进患儿各项症状尽快改善,同时还能减轻炎症,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