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高效、低毒、抗菌谱广等优点,是临床感染性疾病的首选药物.因其可出现过敏反应,故需做皮试.传统的抗生素皮试液配制步骤繁琐,换算复杂,操作污染的机会多,费时费力[1],且由于注射器无效死腔的存在,其配制准确性亦受影响.2008年开始,本科在临床工作中,采用"一步到位"皮试液配制法,其配制方法简便,一步到位,准确性高,可操作性强,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皮试液配制方法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临床工作 感染性疾病 抗菌谱广 过敏反应
  • 简介:临床使用的急救车急救药品一般是放置在车箱盖上的小药袋内,使用时翻盖取药。目前使用的针剂药品安瓿上基本没有标注有效期(原装盒上标有)。为了利于临床急救工作,我们在抢救车上设有标明药物名称、浓度等的标识牌,经过使用、改进,目前在标识牌上增加了药物的剂量,同时标有药物“三期”(生产日期、批号、有效期),极大地方便了临床工作,现介绍如下。

  • 标签: 急救车 药品标识 药物名称 临床使用 急救药品 针剂药品
  • 简介:总结了经鼻留置胃管固定方法的改进,具体介绍了所需材料和应用方法。认为改进后的鼻胃管固定方法固定牢靠、不宜松脱、对皮肤刺激小、方便清洁,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留置鼻胃管 固定方法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消毒供应科中心使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期间将我院消毒供应科工作人员30名作为主要分析对象,2018年8月-2019年8月期间,消毒供应中心使用常规管理方法,将该时间段视为对照组。于2019年9月-2020年9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使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将其视为观察组。统计两组不同管理方法后相关工作治疗,主要包括:工作质量合格率、工作满意度等数据,同时将两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无论是清洗质量、包装质量,还是灭菌质量和发放质量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优势,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工作满度为(93.33%)相对于对照组工作满意度(73.33%)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使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对工作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持续质量改进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剖宫产巡回护士的护理改进的具体效果。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研究、观察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结果:试验组对照组在并发症的差异上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体位方面上折手术床背板15到20°,在小腿近侧急腘窝出置软枕,双下肢自然弯曲约 35°,约束带固定膝关节。缝合子宫时上折床背板15到20°并调平。麻醉以及仰卧体位胎儿剖出等时间适当加快液体速度。产妇有恶心呕吐征兆时增加按压学位的处置方法。阴道子宫内积血徒手加吸引头联合清除积血等方式都能够有效的降低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实际价值。方法:分别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选取1000份手术器械作为研究标本,共2000份,并统计比较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的器械清洗、灭菌、包装合格率。结果:经本次研究分析来看,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的器械清洗、灭菌和包装合格率均更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可有效提高工作质量水平。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持续质量改进 工作质量
  • 简介:摘要: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社区医院护士在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从护士角度出发,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策略的改进进行研究,旨在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有效控制血压,提升生活质量,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改进策略,涵盖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沟通技巧等方面。这些策略旨在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增强患者对健康管理的主动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健康体检人群体重相关疾病的护理措施。方法 本健康体检中心就诊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就诊时间2021年10月10日~2022年12月30日,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延续性护理模式),观察两组体重指数、血脂、血糖、血压、血尿酸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体重指数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脂、血糖、血压、血尿酸异常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体检人群开展延续性护理,可改善体检者体重指数,预防血糖、血压等异常。

  • 标签: 延续性护理模式 体重 健康体检人群 血尿酸异常率
  • 简介: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器械供应及时性准确性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实施质量改进前后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运用重组人力,错开使用6台高压灭菌炉,实施应急流程等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照组按原有人力资源上下班,无弹性排班,高压灭菌炉装载完成后使用。评价质量改进前后,急用器械供应的及时性准确性。结果急用器械从回收到等离子灭菌完毕耗时实验组(82.63±10.56)min,对照组(101.23±15.1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7,P〈0.01)。急用器械从回收到高压灭菌完毕耗时实验组(116.07±7.60)min,对照组(136.03±12.1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P〈0.01)。实验组合格率为97.8%,对照组为9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P〈0.05)。结论运用持续质量改进,能提高手术器械供应及时性准确性。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手术器械供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对肠造口患者并发症预防护理的应用;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68例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参照组给予肠造口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观察2组患者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在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中收效俱佳,为治疗期间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有着重要价值。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管理 肠造口 并发症 预防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循环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评价。方法: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我们选取了6家医院进行了研究,通过搜集相关文献和实地调研,我们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该管理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循环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中起到了显著的作用。该模式可提高感染控制策略和操作流程,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并改善患者安全。此外,持续质量改进循环管理模式还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和培训水平,增强团队协作能力。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循环管理模式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值得在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循环管理模式 消毒供应中心 医院感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计划对子宫肌瘤(Uterine Myoma)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效用。方法:以我科8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划分至A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计划)及B组(40例,拟定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计划),并对比有关数值计算结果,评价不同护理方案可行性。结果:经护理,B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均较A组患者更高(P<0.05)。结论:拟定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计划对子宫肌瘤医疗活动开展更有帮助,是巩固疗效,改善护患关系的有利手段。

  • 标签: 子宫肌瘤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计划 护理总满意率 治疗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产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护理措施。 方法: 2019.1-2019.12 ,本院产科收治产妇 180 例,按照不同的入院时间分为两组, 2019.1-2019.6 收治的 90 例产妇为对照组,该阶段实施产科常规护理,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2019.7-2019.12 收治的 90 例产妇为观察组,该阶段针对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在两组护理结束后,获取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 90 例的护患矛盾率、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护理差错率均小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结论: 明确产科护理存在的各个风险因素,针对因素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产科护理安全性,减少产科护理不良隐患,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产科护理 风险因素 常规护理 针对性护理
  • 简介:安全的护理是患者对护理质量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我们对同济大学附属尔方医院和上海市宝山区宝山中心医院在2001年6月~2003年8月记载的每起护理差错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发现在执行医嘱中,'相邻性'和'相似性'是2个常见的干扰因素.现将干扰因素的分析及干预措施报道如下.

  • 标签: 用药差错 干扰因素 干预措施 护理质量 护理差错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科系列常见护理风险并针对风险事件进行防范措施制定。方法:入组组员均为本医院外科实施治疗的患者,选取例数总计60例;选取时间段为2019.5-2020.7,本次分组研究方法选用随机模式,防范组中应用风险防范护理,常规组中应用常规护理,每组患者均30例,观察指标: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防范组感染、输液反应、脱管、坠床、跌倒等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常规组,存在明显性对比差异(P<0.05)。结论:在医院外科护理中应用风险防范护理能够有效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率。

  • 标签: 风险防范护理 风险事件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新生儿,随后将其进行临床分组,按照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对于常规组来说,常规护理。对于干预组的新生儿家属来说,采用护理风险评估护理模式。结果:通过进行临床比对,常规组和干预组患儿中其中身高、体重、头围等具有相关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对常规组和干预组的整体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二者具有一定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护理风险评估护理进行应用,能够减少新生儿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效果较好。

  • 标签: 护理风险评估与护理 新生儿监护室 效果观察
  • 简介:  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对产妇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临床护理干预策略进行探究。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8月收录的11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样本,对所有产妇资料进行回顾研究,分析产妇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并在其基础上对护理对策进行分析。结果 产妇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体现在多个方面,即子宫收缩能力、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异常、胎盘因素等。结论  产妇产后出血可能会由多种高危因素诱发,所以当前为了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不良影响,要加强临床护理干预。

  • 标签: 产后出血 高危因素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谈论新生儿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方法:选择近一年内在我院治疗的100例新生儿,进行护理探讨。回顾新生儿的护理过程,统计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风险,分析过程中的问题,并总结经验教训,进而提出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结论:新生儿的护理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仔细分析其中原因,采取合理措施,保障新生儿的护理安全和质量。[1]

  • 标签: 新生儿 护理风险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消化内科护理人员护理风险因素以及具体防范措施。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护理风险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护患纠纷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消化内科患者,采取护理风险护理,能够有效防范各类护理风险因素,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满意度、依从性得到显著提升,进而降低护患纠纷率。

  • 标签: 消化内科 护理风险因素 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