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timeofflightmassspectrometry,MALDI-TOFM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软电离质谱技术,目前不但应用于肿瘤、风湿性关节炎、阿尔茨海默病等的诊断,还可用于微生物鉴定,为微生物的鉴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简介:目的检测血液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的高黏液(HM)表型、荚膜血清型及主要毒力基因,并测定其生物膜形成情况。方法收集血源性肺炎克雷伯菌82株,黏液丝试验检测HM表型。PCR筛查6种常见高毒力荚膜血清型(K1、K2、K5、K20、K54、K57)和7种常见毒力基因(rmpA、rmpA2、aerobactin、mrkD、iroN、magA、wcaG),利用微孔板法检测生物膜的形成。毒力分数(毒力基因个数)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率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82株血源性肺炎克雷伯菌中,黏液丝试验阳性占31.7%(26/82),高毒力荚膜血清型菌株的阳性率为40.2%(33/82),二者均阳性24株,阳性率为29.3%(24/82),毒力分数的第50百分位数P50为2。HM表型与非HM表型菌株中高毒力荚膜血清型的检出率分别为92.3%(24/26)和16.1%(9/56),毒力分数P50分别为5和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毒力荚膜血清型菌株的毒力分数P50为5.5,高毒力荚膜血清型菌株中,K1/K2/K57型的毒力分数与K5/K20/K54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M表型菌株和非HM菌株形成生物膜的阳性率分别为50.0%(13/26)和73.2%(41/5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毒力荚膜血清型菌株形成生物膜的阳性率为60.6%(20/33),不同高毒力荚膜血清型肺炎克雷伯菌中,K54菌株形成生物膜的能力最强,阳性率为6/8。结论致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存在多种强毒力和(或)生物膜阳性菌株,必须高度重视,避免广泛流行。
简介:目的通过在体外复制烟曲霉的生物膜模型,研究绿原酸(chlorogenicacid,CRA)、异绿原酸(isochlorogenicacid,IRC)对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分离的烟曲霉构建体外生物膜模型,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将菌株分为空白对照组、CRA实验组(1024mg/L、512mg/L、256mg/L),IRC实验组(1000mg/L、500mg/L、250mg/L),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SEM)、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1aserconfocalscanningmicroscope,CLSM)定性观察生物膜;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生物膜量。结果37℃培养24h烟曲霉形成早期生物膜,48h形成成熟期生物膜。SEM及CLSM观察到实验组烟曲霉生物膜均较其相应空白对照组空洞、稀疏,但菌丝未见明显减少,死活菌数也无明显差别。CRA、IRC实验组早期结晶紫半定量结果为1.05±0.19、1.14±0.26、0.99±0.14、1.39±0.06、1.41±0.06、1.60±0.04,均少于空白对照组1.91±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CRA、IRC实验组晚期结晶紫半定量结果为2.25±0.05、2.27±0.05、2.31±0.03、2.26±0.02、2.27±0.02、2.29±0.04,少于空白对照组2.36±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A、IRC对体外烟曲霉生物膜形成有抑制作用。
简介:由中华医学会、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主办,《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承办的“第五届中华医学会感染与抗微生物高峰论坛”于2014年4月26日在上海圣诺亚皇冠假日酒店隆重召开。论坛开幕式由王明贵教授主持,张婴元教授致开幕词。中华医学会党组书记饶克勤教授和廖万清院士在开幕式上致辞,钟南山院士作视频致辞,对“中华医学会感染与抗微生物论坛”作为“感染领域多学科交流平台”的价值和意义予以充分肯定,认为既往四届论坛汇聚国内感染病、呼吸、血液、重症医学等临床专科与临床微生物学、临床药理学等著名专家,针对感染病诊治领域的热点和紧迫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MRSA、念珠菌感染诊治等多个专家共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有力促进了我国感染病的诊治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的提高。最后,饶克勤书记表示中华医学会将继续支持感染领域的多学科交流,呼吁相关各学科对此多学科交流平台给予大力支持,希望论坛越办越好。
简介:中华医学会感染与抗微生物治疗高峰论坛: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感染的治疗策略于2011年4月17日在长沙举行。60余位来自感染科、呼吸科、血液科、重症医学、皮肤科、普外科、烧伤科、肾病科、儿科等临床学科及医学检验科的资深专家就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感染的病原诊断和治疗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讨论,拟定了“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感染的治疗策略一专家共识”的内容纲要。目前国内尚缺少基于充分临床实践(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感染的指南或专家共识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