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 3 例 皮肌炎患者的护理体会,讨论皮肌炎患者的护理方法和结果。方法:对 3 例 皮肌炎患者给予系统全面的观察与护理。结果:皮肌炎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临床痊愈出院,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结合皮肌炎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皮肌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皮肌炎 护理 方法 心理干预
  • 简介:临床上儿童喉异物、气管异物非常常见,但哺乳期婴儿喉异物却不常见。笔者曾先后遇到3例,首诊均误诊为呼吸道其他疾病。现将情况介绍如下:1病例报告例1.男,5月龄,因突发呼吸困难伴喘鸣1h,就诊儿科。查体:T37℃,HR186次/min,R45次/min。口唇紫绀,咽部无充血,三凹征阳性,心脏听诊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均等,未闻及罗音,胸腹透视未见异常。诊断为急性喉炎,给予应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并给异丙肾上腺素雾化吸入,经上述处理2h症状无好转。请耳鼻喉科会诊,疑为呼吸道异物,

  • 标签: 婴儿 喉异物 误诊 病例分析
  • 简介:我科自2007年1月-2008年6月收治3例成人脐尿管瘘,经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脐尿管瘘 成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研究观察腺病毒介导hPDGF—A/hBD2双基因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体外以及移植后体内局部的外源基因表达情况。将已成功构建和包装的hPDGF—A/hBD2双基因共表达腺病毒体外感染原代分离培养的BM—MSC后,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目的基因蛋白的表达。收集经重组腺病毒感染的BM—MSC的无血清培养上清,采用划痕试验检测培养上清中分泌的hPDGF—A的促迁移效应。将重组腺病毒感染的BM—MSC局部点状注射至大鼠放射创伤复合伤创面,在各时相点进行冰冻切片并观察创面移植的BMSC的分布,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外源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在体外重组腺病毒感染后的大鼠BM—MSC表达报告基因EGFP。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显示双基因修饰的BM—MSC表达hPDGF—A和hBD2。划痕实验证实双基因修饰BMSC培养上清组在8、12、24和30小时的愈合面积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大鼠创面移植的外源性基因修饰的BM—MSC显示,至少在移植后2周之内BM—MSC可以较高水平地表达以EGFP为指示的外源基因。创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外源基因从第3天开始表达,第7天达到高峰,第21天仍有少量表达。结论:hPDGF—A/hBD2双基因修饰BM—MSC在体外、体内均可使目的基因得到有效表达,成为hPDGF—A/hBD2双基因修饰BMSC促进难愈创面愈合的基础。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血小板源生长N子A 防御素62 创伤愈合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享受生活的方式也越发丰富。尤其是3D电影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喜欢。人们在看3D电影的同时必须佩带3D眼镜,但经调查发现,3D电影的大部分消费群众并不知道3D眼镜对人体的危害,也不知道科学的3D眼镜佩戴及使用方法。科学实验证明,3D眼镜的使用可以引起或诱发很多眼部疾病。尤其对于青少面危害更大。所以提高全民科学使用3D眼镜意识十分重要。

  • 标签: 3D眼镜 眼疾 青少年 科学使用 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3D胸腔镜下胸部肿瘤手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收治的80例胸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3D打印辅助3D胸腔镜。结果: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3D打印辅助3D胸腔镜下胸部肿瘤手术的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3D打印 3D胸腔镜 胸部肿瘤手术
  • 简介:定量研究正常和放射复合伤口中VEGF基因表达及其在血管再生中的作用.方法48只wistar二级大鼠背部皮肤制作圆形伤口后以25Gy60Coγ射线局部照射,于伤后2、5、10、15、2l和28d活杀取材,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VEGF基因表达及其意义.结果单创组于伤后2d,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浆内VEGF呈强阳性;5d时毛细血管数明显增多,其内皮细胞浆内VEGF阳性;而于10d后,VEGF逐渐减少.伤照组则于伤后5d呈弱阳性,10d时阳性,15d后呈弱阳性.定量结果表明:单创组VEGF于伤后2-10d平均光密度(MOD)逐渐减少(P<0.05或P<0.01),积分光密度(IOD)逐渐增加(P<0.05或P<0.01).15d后其MOD和IOD均明显减少.伤照组VEGF的MOD和IOD(P<0.01)于伤后10d达高峰.照射组与单创组比,伤后5-10d,其MOD和IOD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伤后15d,其IOD较单创组为多(P<0.05).结论内源性VEGF基因表达参与创伤愈合中血管再生过程;辐射使血管内皮细胞表达VEGF减少,强度减弱,时间滞后.

  • 标签: 伤口愈合 血管再生 VEGF 图像分析
  • 简介:【摘要】叶酸是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长期依赖和运用的极其重要的营养物质类型,叶酸物质的缺乏和代谢生理机制的异常,与类型多样的出生缺陷事件和不良孕产事件的发生具备直接相关性。在人体内部出现叶酸物质缺乏问题或者是叶酸物质代谢生理机制异常问题条件下,通常需要医生尽早制定和运用适当方案为患者展开治疗干预,本文围绕 叶酸代谢基因与出生缺陷和不良妊娠的关系论题,择取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阐释。

  • 标签: 叶酸代谢基因 出生缺陷 不良妊娠 关系 探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SIRT6蛋白表达情况.方法搜集2011年05月至2013年10月在本院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Ⅰ~Ⅲ期NSCLC患者38例为研究组,其中腺癌20例,鳞癌18例,其中16例患者癌旁正常肺组织作对照组.应用SIRT6免疫荧光检测研究组NSCLC组织以及对照组正常肺组织中SIRT6蛋白阳性情况,并行组间比较.结果正常肺组织可见到较多的SIRT6阳性细胞,而NSCLC组织中SIRT6表达阴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癌组织中几乎不表达SIRT6,SIRT6基因表达缺失可能有助于NSCLC的临床诊断.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SIRT6;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35-02

  • 标签:
  • 简介:本研究探讨FANCG基因表达与成人散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相关性。采用SYBR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4例AML初诊患者、46例AML完全缓解(CR)患者及36例对照样本骨髓中单个核细胞FANCG基因表达的情况,以β-Actin基因作为内参,根据相对定量公式2^-△△C_T计算AML初诊患者与对照样本、AML初诊患者与AMLCR患者、AMLCR患者与对照样本FANCG基因表达差异的倍数。结果表明,AML初诊组FANCG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56±0.27,AMLCR组为0.75±0.54,对照组为0.85±0.45;AML初诊组FANCGmRNA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和AMLCR组明显降低(P〈0.05);AMLCR组FANCGm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FANCG基因在初诊AML患者中表达降低,AMLCR患者的FANCG基因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提示FANCG基因可能与AML的发病有相关性,同时在判断AML的化疗疗效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范可尼贫血 FANCG
  • 简介:Livin是新近发现的IAP家族成员之一,在多种肿瘤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或者低表达,发挥着广泛的抗凋亡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体内外研究发现降低其表达可以增加肿瘤细胞的凋亡,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已经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对就Livin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诊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LIVIN 泌尿系肿瘤 细胞凋亡
  • 简介:肝脏是结直肠癌的主要远处转移器官.分期相同的结直肠癌.即使治疗措施完全相同.患者术后出现复发或转移的情况可能相去甚远。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分子水平存在差异。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对基因表达谱的研究.不断有新的基因被发现参与了结直肠癌肝转移。本文就近年来结直肠癌肝转移相关基因的研究热点与最新成果作一综述。

  • 标签: 结直肠癌肝转移 基因研究进展 分子生物学技术 转移相关基因 基因表达谱 远处转移
  • 简介:摘要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发生在口腔粘膜组织中的多因素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其发病的家族聚集性表明口腔溃疡具有明显的遗传易感性。近年来关于口腔溃疡的发生与基因遗传变异的的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可,本文就口腔溃疡的遗传学原因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标签: 复发性口腔溃疡 遗传性 易感基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安徽合肥地区汉族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B,DRB1基因频率的分布特征。方法应用PCR—SSOP和PCR—SSP基因分型技术,对合肥地区1174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血样进行HLA—A,B,DRB1基因分型,并用统计学方法对基因型频率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结果共检出61个基因,合肥地区HLA—A,B,DRB1位点基因频率最高的分别为A*02(37.3%),A*11(20.8%),A*24(17.8%);B*15(13.8%),B*40(17.6%),B*13(11.3%);DRB1*15(16%),DRB1*09(15%),DRB1*04(14%)。发现了A*34和B*15中的B*95等在中国人群中比较罕见的基因。结论合肥地区汉族造血干细胞捐献者HLA部分位点的基因频率呈现出地区差异。

  • 标签: 人类白细胞抗原 基因频率 PCR—SSOP PCR-S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