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针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GTT)肺转移中使用X线胸片和肺CT诊断后的价值和意义。方法研究资料为2018年1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50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GTT)肺转移患者,将其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患者(25例)和实验组患者(25例),常规组通过X线胸片进行诊断,实验组在使用X线胸片诊断基础上使用肺CT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GTT)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常规组患者的肺转移检出率为76.00%,实验组患者的肺转移检出率为96.00%,常规组显著低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相较X线胸片诊断而言,肺CT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GTT)肺转移患者的诊断效果更为明显,并且有助于期别的判定。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肺微浸润腺癌磨玻璃密度结节的多层螺旋CT表现,探讨对肺腺癌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29例肺微浸润腺癌(MIA)磨玻璃密度结节的多层螺旋CT检查资料,分析磨玻璃密度结节的形状、边缘、密度、内部实性成分、直径、微血管征、空泡征、支气管扩张、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等方面的CT表现。 结果: 29例肺MIA磨玻璃密度结节中,边缘见分叶者约占一半,共14枚,另15枚结节呈类圆形;本组结节内部均可见范围不一的实性成分,但实性最大范围均小于结节容积的50%;本组结节直径范围为0.9~2.8cm,其中28枚结节直径大于1cm;结节内均可见血管影,其中微血管征Ⅱ型2枚,Ⅲ型10枚,Ⅳ型17枚;结节内见空泡征4枚;内见略扩张支气管11枚;结节周围见毛刺征1枚;本组有13枚结节发生于胸膜下,其中有9枚结节产生胸膜凹陷征。 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够清晰显示肺磨玻璃密度结节的影像特征,通过对其影像分析,能够对早期肺微浸润腺癌作出比较准确诊断,对患者治疗及预后产生积极影响,为临床早期诊断肺腺癌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B检查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6月份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对于所有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和病理学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最终来判断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况以及B超检查的敏感度以及准确性。结果82例病理学诊断结果为35例为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率为51.61%;B超检查共67例出现淋巴结转移,检出率为81.71%,淋巴结转移阳性预测值为93.22%,阴性预测值为71%,病理学与B超诊断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采取B超检查措施,能够获得较高的敏感度和准确性,能够更是的识别淋巴结的转移状况,具备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术前彩超在诊断甲状腺癌早期颈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早期颈淋巴转移患者116例,其中触诊为阴性而彩超检查为阳性的患者60例(76侧),触诊为阳性的甲状腺癌早期颈淋巴转移患者56例(60侧),对以上125侧颈部行改良性颈清扫术后对比分析术前彩超检查结果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术前彩超检查的灵敏度为91.9%(125/136),有39.2%(49/125)的隐匿性转移发生在触诊漏诊,彩超和病理发现的多分区转移的患者分别占70.4%(88/125)和76.0%(95/125),前者转移累计最高的为中颈,累计率为72.0%,后者转移累计最高的为Ⅲ区,累计率为68.0%,二者诊断结果基本相同。结论术前彩超能够有效诊断甲状腺癌早期颈淋巴转移以及定位转移的淋巴结,甲状腺癌术前彩超检查很有必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体检机构确诊的78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分析,与传统检查对比,随机分成参考组和研究组。分析诊断有效率、超声对转移淋巴结个数敏感性比较、超声对转移淋巴结大小敏感性比较。结果:研究组的诊断有效率为94.87%,高于研究组的82.05%。超声对转移淋巴结个数敏感性为1阳性为19.05%,阴性为80.95,转移淋巴结个数敏感性大于等于2的阳性为72.22%,阴性为27.78。超声对转移淋巴结大小敏感性小于10.0mm阴性为60.00%,阳性为40.00%,转移淋巴结大小敏感性大于等于10.0mm阴性为70.83%,阳性为29.17%。且经数据软件分析P<0.05,研究结果有意义。结论:与常规诊断方式相比,超声诊断率更高,诊断数据更准确。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超声检查已确诊为甲状腺癌合并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观察其临床特征,对比探究超声在甲状腺癌合并淋巴结转移该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随机抽查了甲乳外科80名诊断为甲状腺癌,并进行了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这些患者在就进行手术前,都利用超声进行了淋巴结的检查,观察淋巴结的直径、有无回声、血流情况、肿大程度等,并将这些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淋巴结未转移组,对比俩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特征等。结果:抽取的80名做了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其中淋巴结转移者40名,淋巴结未转移者40名,淋巴结转移者的肿块内回声、直径、肿大程度、血流情况等有统计学意义,其数值均大于淋巴结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常规使用的超声检查,对于早期诊断和发现甲状腺癌合并淋巴结转移有着实用的临床意义。其有助于帮助患者早期发现淋巴结转移,并提供合理的治疗措施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诊断价值及分布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88例甲状腺癌患者均进行术前的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出超声诊断的准确性与淋巴结的分布情况。结果:88例甲状腺癌患者,经病理诊断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为41例,占比46.59%(41/88),未转移者47例,占比53.41%(47/88)。超声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是97.56%(40/41)、95.74%(45/47)、96.59%(85/88)。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诊断阳性率低于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诊断阳性率(P<0.05)。结论:超声检查应用于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过程中,可体现出较高的诊断价值,而清扫时要重点关注颈部的中央区的淋巴结。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MSl)蛋白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90例乳腺癌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中BRMSl、uPA的蛋白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乳腺癌组织中BRMSl和uP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56%和60.00%,乳腺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BRMSl和uP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3%和20.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21.02、14.40,P均〈0.05);常规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BRMSl蛋白表达于细胞核和细胞质内,uPA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胞质。阳性细胞染色呈棕黄色细颗粒状。BRMSl蛋白和uPA表达在TNM分期中I期和Ⅱ期乳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Ⅲ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5.64、6.13、9.46、36.75,P〈0.05);BRMSl和uPA表达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9.64、36.75,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乳腺癌组织中,BRMSl蛋白表达与uPA&明显负相关(r=一0.75,P〈0.05)。结论BRMSl与uPA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浸润转移,两者在转移的信号转导中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对肺结核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进行预测。方法选取NCBI数据库的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数据。借助GEO2R工具,从而获得其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应用维恩图获得其中的共表达DEGs,再进一步的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DEGs所对应的PPI网络,应用cytoscape软件获得上述PPI网络中的hub基因。结果根据维恩图结果,共获得90个差异基因。其中,同TB关系较为密切的基因为LRG1,RPAS2,MAPK14,DUSP3,OSM,SOCS3,GATA3,PTPDC1,IRAK3,TLR5,NAIP。根据cytoscape的结果可知,MAPK14、TLR5及IRAK3三个基因可作为TB研究的相关biomarker做进一步研究。结论MAPK14、TLR5及IRAK3在所分析数据集内都呈现高表达的趋势。可推测,其同TB的发病及痊愈关系密切。而应用生物信息学可以快速锁定靶点,为未来的生物标志物选定,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肺粘膜相关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相关治疗,并初步探讨如何合理的运用各种治疗手段.方法本文通过我院2006-2014收治的10例肺粘膜相关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6例,中位年龄58岁.ⅠE患者5例,ⅡE患者4例,ⅢE患者1例,其中2例ⅠE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2例ⅠE患者接受放射治疗,1例ⅠE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并术后化疗,3例ⅡE患者接受单纯化疗,1例ⅡE患者支持治疗,1例ⅢE患者接受化疗.结果中位随访47.5月,全组患者均存活,全组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为80%,5年总生存为100%.结论肺粘膜相关淋巴瘤恶性程度较低,为惰性淋巴瘤,预后较好,因此采用创伤小、代价小而获益大的治疗手段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关键词淋巴瘤;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临床特征;治疗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