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肺癌极高的病死率使其得到了人民群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肺癌的防治也成了长久以来医学界重点的研究课题。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所占比最高,现行治疗手段难以有效提高此类患者生存几率,需要探索新疗法打破瓶颈。近年来,以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表现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可谓是医学史的里程碑事件,本文主要对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PD-1 PD-L1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探讨了MIF、GP73、PIVKA-Ⅱ、AFP-L3和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表明,联合检测相较于单一标志物检测,显著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减少了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MIF、GP73、PIVKA-Ⅱ、AFP-L3和AFP从不同角度反映PHC的发生发展,相互补充,增强了早期预警能力。尽管存在检测成本高、标准化难度大等问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多中心研究的推进,联合检测有望成为PHC早期诊断的重要工具,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断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MIF GP73 PIVKA-Ⅱ AFP-L3和AFP 联合检测 PHC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白三烯B4(LTB4)、可溶性SCD40L配体(SCD40L)与冠心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关系,评估冠心病合并脑梗塞之间的联系,以探讨两者者在冠心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它们在冠心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83例,分为(A组)冠心病合并脑梗塞的患者41(B组)非脑梗塞冠心病患者42例;(C组)健康对照组为同期来我院就诊或者查体的健康患者37例作为研究对象。用ELISA法检测血清LTB4,SCD40L浓度,比较各组患者LTB4,SCD40L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合并脑梗塞组血清LTB4,SCD40L较冠心病组,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LTB4,SCD40L水平在冠心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中明显增高,提示两者者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整个过程,可能与粥样斑块不稳定有关,可作为预测冠心病合并脑梗塞的预测指标。

  • 标签: 冠心病 脑梗塞 MMP-9 LTB4 SCD40L配体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25-01
  • 简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virus,HSV)是一种嗜神经性双链DNA包膜病毒。HSV有两个血清型,即1型(HSV—1)和2型(HSV-2),目前公认HSV是病毒性脑炎的最常见病因,约占全部脑炎的10%-20%。随着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发现CD40分子在多种病毒性脑炎中起重要作用并能影响小胶质细胞激活和小胶质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本文拟就近年关于CD40分子-CD40L分子(以下略去分子二字)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CD40 CD40L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经跗骨窦切口与经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在内侧相对显露盲区方面的复位质量、跟骨力线及相关疗效,观察经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市正骨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52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39例,女13例;年龄28~46岁,平均40.4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经跗骨窦切口治疗(跗骨窦切口组,26例)和经外侧L型切口治疗(外侧L型切口组,26例)。手术前、后摄跟骨轴位X线片并测量跟骨内翻角,比较术后跟骨内翻角纠正的度数,评估内侧壁的复位质量,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评估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跗骨窦切口组和外侧L型切口组患者的术后跟骨内翻角分别为7.41°±5.17°和8.01°±5.33°,跟骨内翻纠正程度分别为6.60°±6.23°和8.57°±6.64°,跟骨内侧壁复位良好率分别为42.3%(11/26)和53.8%(14/26),AOFAS的踝-后足评分分别为(89.5±7.0)分和(86.2±8.2)分,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型切口在内侧壁复位质量、术后跟骨内翻角、跟骨内翻纠正幅度等方面无差异,跗骨窦切口可以作为治疗跟骨骨折的切口选择。

  • 标签: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术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血浆外泌体PD-L1监测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疗效的临床研究。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研究对象均为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2例,收集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血液样本及穿刺组织,检测组织PD-L1(tPD-L1)蛋白表达,血液样本外泌体PD-L1(exoPD-L1)和可溶性PD-L1(sPD-L1)表达,评估不同形式PD-L1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62例患者中,共有44例患者评价为MPR,占比70.97%,有14例患者评价为pCR,占比22.58%。疗效分析,新辅助治疗后exoPD-L1、sPD-L1表达与MRP、pCR无相关性。结论 血浆exoPD-L1可作为预测新辅助免疫治疗免核化疗的标志物,对获益人群进行有效筛选。

  • 标签: 血浆外泌体PD-L1 非小细胞肺癌 新辅助免疫治疗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根骨骨折患者在外侧延长 L形切口条件下实施根骨骨折病理组织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后,导致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术后并发症的各类非手术相关性危险因素。方法:择取 2012年 1月 -2016年 10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外侧延长 L形切口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治疗的根骨骨折患者 60例 65足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临床病例记录资料展开系统全面统计分析,重点揭示导致患者发生术后手术切口并发症的非手术相关因素。结果:本组 60例患者中,有 42例患者 47足的手术切口在手术结束后迅速愈合,有 18例患者 18足出现手术切口并发症,其中有 15例患者 15足发生皮肤组织坏死、红肿或者是裂开症状,有 4例患者 4足发生浅表组织感染,在接受进一步治疗处置条件下均实现顺利愈合。脊柱骨折、罹患糖尿病和具备吸烟史是导致患者发生术后切口并发症的主要非手术相关因素。结论:针对外科收治的根骨骨折患者实施外侧延长 L形切口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治疗,患者通常在术后表现一定程度的切口并发症,脊柱骨折、罹患糖尿病和具备吸烟史是导致患者发生术后切口并发症的主要非手术相关因素,应当引起临床医师的充分关注。

  • 标签: 外侧延长 L形切口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切口并发症 非手术相关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亚临床甲减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但临床上对亚临床甲减的治疗尚无统一的观点。临床甲减会影响血脂、血糖、血压、凝血和纤溶系统,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亚临床 冠心病
  • 简介:近年来,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已有了极大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体自身的免疫异常可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目前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阻断免疫负性调定点通路来提高抗肿瘤免疫效应的治疗方法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信号通路在细胞免疫中起着免疫检查点的作用,本文就免疫检查点PD-1/PD-L1通路与肿瘤免疫逃逸、肿瘤干细胞免疫治疗的相关机制研究及其抗体(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应用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 标签: 免疫检查点 免疫检查点阻断剂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肿瘤干细胞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化疗联合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2年6月本科接诊非小细胞肺癌病人3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用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化疗,对照组行化疗。对比疗效。结果: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100.0%,和对照组80.0%相比更高(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联用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化疗法,效果显著。

  • 标签: 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疗效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联合奥西替尼小分子靶向联合紫杉醇+顺铂(TP)方案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1-2023.1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72)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选对象中接受单一TP方案的患者归为对照组(n=36),将接受PD-L1+奥西替尼小分子靶向+TP方案的患者归为研究组(n=36)。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55.56%(P<0.05)。结论 PD-L1联合奥西替尼小分子靶向联合TP方案有助于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总体疗效。

  • 标签: PD-L1 奥西替尼小分子靶向 紫杉醇 顺铂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重复正加速度(+GZ)暴露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oxidizedlow-densitylipoproteinreceptor-1,LOX-1)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作用高脂模型组、银杏叶提取物低剂量干预组、银杏叶提取物中剂量干预组和银杏叶提取物高剂量干预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和药物干预组大鼠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合并重复+O2暴露处理,药物干预组大鼠每日灌胃给予各自剂量银杏叶提取物1次.实验持续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脂水平、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反应指标以及胸主动脉LOX-1、NF-kB表达.结果银杏叶提取物能降低重复+GZ暴露合并高脂饮食大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下调主动脉LOX-1表达,抑制NF-kB活化,减少促炎症因子的产生.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能通过下调主动脉LOX-1表达,抑制NF-κB活化,减轻炎症反应,进而减轻重复+02暴露合并高脂饮食导致的主动脉炎症损伤.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GZ 高脂血症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核因子-κB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懈、内侧紧缩联合 MPF L(内侧髌骨韧带)重建术治疗外伤性髌股关节不稳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2月 -2020年 1月外伤性髌骨关节不稳患者 42例,于关节镜下行外侧支持带松懈、内侧紧缩联合 MPF L重建手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髌骨关节功能评分及重建韧带长度的变化。结果:经手术治疗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及髌骨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 P<0.05);而患者韧带长度 1年后无明显松弛变化。结论:于关节镜下进行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紧缩联合 MPF L重建术治疗,可有效恢复外伤性髌股关节不稳患者的膝关节及髌骨关节功能与位置,有效预防病症复发,且术后 1年患者韧带均无明显松弛,疗效显著,可推广。

  • 标签: 关节镜 外侧支持带松懈 内侧紧缩 MPF L重建术 外伤性髌股关节不稳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肾脏肿瘤测量评分系统(R.E.N.A.L.评分系统)在T1a期肾肿瘤行经腹入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TLP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泌尿外科67例行TLPN的T1a期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78%),女15例(22%),年龄26~75岁,平均(56±13)岁。肿瘤平均直径(2.5±0.8)cm,其中左侧32例(48%),右侧35例(52%);应用R.E.N.A.L.评分系统对肾脏肿瘤进行量化评分。比较低、中与高评分组在肿瘤最大径、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术后肌酐及住院天数等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6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TLPN,无中转开放及死亡病例。平均R.E.N.A.L.评分为(6.3±1.7)分,其中低评分组有37例(55%),中评分组有24例(36%),高评分组有6例(9%),低、中与高评分组肿瘤最大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30,P=0.008),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术后肌酐及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R.E.N.A.L.评分系统评估TLPN治疗T1a期肾肿瘤手术风险及手术难易程度的价值有限,临床应用需慎重。

  • 标签: R.E.N.A.L.评分 腹腔镜 肾部分切除术 肾脏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后外侧入路完成L5/S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的髓核摘除术操作技巧。方法2014年1月~2016年4月,对148例L5/S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实施经后外侧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采用导杆再置和偏心环锯等改良方法。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即刻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由术前(7.27±0.73)分降为(1.88±0.28)分,无感染、硬脊膜损伤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2~26个月,平均16.2月。椎间盘突出复发或下肢疼痛加重9例。术后3个月[(1.82±0.32)分]、末次随访[(1.80±0.32)分]腿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00),术后各时点腿痛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2.28±1.62)分]、末次随访[(11.88±1.50)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较术前[(31.13±2.45)分]显著降低(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优、良、可、差分别为118、16、5、9例,优良率90.5%(134/148)。结论L5/S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患者通过后外侧椎间孔入路行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在导杆再置和偏心环锯等改良方法的基础上是可行和有效的。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高髂嵴 椎间孔成形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要点及常规方式,讨论微创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窥镜治疗的可行性。方法:研究经讨论后于2022年2月-2023年8月实行,在骨科现有病例信息中遴选出80份,且所属信息的诊疗结果均为L5S1椎间盘突出症,结合随机原则对信息予以组别匹配,研究组、对照组为该研究内执行比较的组别,组内对应的治疗措施分为微创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窥镜治疗、传统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比较项目以腰椎功能、疼痛情况为主。结果:研究组经治疗后主观症状、运动障碍等的减轻程度及患者体征状态的总体恢复速度,均高于治疗前,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组经治疗后对脊柱疼痛等方面的科学控制作用及患者各阶段的体位舒适性,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微创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窥镜治疗有效减轻了病症疼痛,并促进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及生存能力恢复。

  • 标签: L5S1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窥镜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温针灸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对临床疗效、L1-1β、tnf-α、MMP-3指标及生活质量的价值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增生性膝关节炎患者40例,并将其为对照组(20例,使用针刺法进行治疗),观察组(20例,使用中医温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炎性反应因子水平进行评分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中医温针灸手法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更加,更具有医学价值。

  • 标签: 温针灸 增生性膝关节炎 针刺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收治患者80例,均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实验组接受瑞舒伐他汀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对边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GDF-15、GMP-140、sCD40L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都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升心功能和内皮功能,降低血清GDF-15、GMP-140、sCD40L水平。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阿替普酶 急性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