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内镜钬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接受入院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随机选取40例,成立观察组,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实施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将膀胱肿瘤切除,在术后10~15个月内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患者需在术后3个月后进行1次膀胱镜检复查。结果使用钬激光切除术进行的手术成功率非常高,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均在实施了1次手术之后成功完成,在手术过程中,没有出现膀胱穿孔、术后大出血和闭孔神经反射等并发症。在术后随访的10~15个月内,40例患者中有2例(5%)出现了复发的情况,并在复发后及时再次进行了钬激光切除术将肿瘤切除。结论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实施内镜钬激光切除术安全性高,且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小,临床治疗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腰椎峡部裂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2例经DR平片检查显示或未显示腰椎峡部裂患者,后经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PCR)、容积再现(VR)等方法成像及手术治疗确诊腰椎峡部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腰椎峡部裂的显示率。结果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对原始数据进行MPR、PCR、VR等后处理技术成像发现腰椎峡部裂65处,漏诊1处,其显示率为98.48%(65/66),其中腰椎多椎体双侧峡部裂伴腰椎滑脱3例,腰椎单椎体双侧峡部裂伴腰椎滑脱20例,腰椎双侧峡部裂不伴腰椎滑脱5例,腰椎单侧峡部裂不伴腰椎滑脱3例,腰椎单侧不完全性峡部裂1例。DR发现腰椎峡部裂为43处,漏诊23处,显示率为65.15%(43/6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强大的后处理技术可以直接、直观、立体、多方位的观察腰椎峡部裂的数目、宽度及其周围情况,诊断准确率高,是目前检查腰椎峡部裂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囊膜支撑无缝线人工晶体巩膜层间固定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例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且需要行人工晶体二期植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巩膜内实施无缝线人工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均定期实施随访及复查,统计患者视力的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视力均明显提高,其中3例患者的视力在0.6以上,2例患者视力介于0.2-0.6,;4例患者的眼压均较为平稳,1例出现前房略浅、眼压偏低等情况,此例患者于术后4d,眼压恢复正常,前房恢复正常,且视力达到了0.2。结论对于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患者而言,应对无囊膜支撑眼实施无缝线人工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不但能够改善患者视力,且手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黏膜下注射塞替派对非肌层侵犯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选择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非肌层侵犯膀胱癌患者66例,随机分为注射组和常规组,各33例。注射组:先在膀胱镜下将塞替派注射到肿瘤基底部和膀胱黏膜下,30min后行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切除术(PKRBt),术后1周起用卡介苗(BCG)27mg定期行经尿道膀胱灌注;常规组:PKRBt+BCG灌注。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期内注射组肿瘤复发5例,复发率15.2%;常规组复发9例,复发率27.3%,两组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黏膜下注射塞替派、PKRBt、BCG灌注联合治疗非肌层侵犯膀胱癌具有简单易行、安全、不良反应少、费用低等优点,为有效降低非肌层侵犯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实用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追踪技术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手术后病理确诊的100例输尿管梗阻性病变患者行尿路CT造影(CTU),并采用血管追踪技术(VTT)对增强延时扫描后输尿管管腔内呈现连续性强化者进行处理,比较CT和X线检查判定结果与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CT与X线对肾盂输尿管交界处、输尿管近段、输尿管远段、输尿管膀胱交界处的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相比具有差异性,且CT定位正确率为91%,高于X线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与手术结果及临床追踪结果相一致,其符合率为100%。结论128层螺旋CT在行尿路CT造影时,当输尿管内对比剂达到一定程度,使用VTT观察输尿管病变,输尿管整体成像效果好,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资料。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技术协助泌尿系结石的临床诊断的应用情况,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154例,全部患者均给予16层螺旋CT检查,对其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4例患者,急诊CT检查者92例,其余在症状有所缓解后,进一步行CT检查,阳性151例,阴性3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或临床证实,CT检查诊断符合率达98.05%。结论16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可全方位、多角度观察结石及积水情况,具有检查快速、安全可靠的特点,可提供完整尿路图像,为临床的准确诊断提供依据,对泌尿系结石、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接受保留膀胱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根据 2010年 1月至 2011年 8月我院的 43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来进行分析,围棋使用硬膜外联合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组 30例患者接受开腹手术切除部分膀胱,对照组 13例患者接受电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观察组有复发病例 9例,观察组的复发率是 30%,患者平均复发时间 9.4个月;对照组患者有 5例复发,复发率是 38.5%,患者平均复发时间 8.7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 1年无瘤生存 24例, 3年无瘤生存 16例,对照组为 10和 6例,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 结论:膀胱手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好,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 保留膀胱;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相关性胆囊可逆性结石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11月-8月45例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出现胆囊可逆性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5例患者属超声筛查疑似头孢菌素相关性胆囊可逆性结石,其余40例患者属查体、外伤或胸部CT检查等偶然发现,但追问病史所有患者均有静脉注射头孢菌素药物的用药史。CT图像中可明确显示胆囊内高密度影形态及密度特点,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45例患者所见胆囊可逆性结石CT值在50-200hu之间,大多数为层状泥沙样结石,约91%,其余为结节样高密度影。结论头孢菌素相关性胆囊可逆性结石在CT中表现为结节状或泥沙样高密度影,其密度较均匀、边界清晰,形态以层状多见,诊断并不难,但要密切询问用药史,避免临床过度干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