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修订能够适用于藏族民众的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研究对本土化汉语16PF人格量表进行充分的藏语翻译回译再翻译再回译,对藏语版的量表进行信度、效度、项目分析,并制定了藏语版量表的成人常模。研究结果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可应用于藏族民众心理咨询、人员选拔和职业指导,为人事决策和人事诊断提供个人心理素质的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式和预后。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3月本科接诊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病患68例,将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甲组(n=34)采取粗隆骨内固定联合股骨头置换疗法,乙组(n=34)采取切口复位固定疗法。综合分析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比较手术用时等指标。结果甲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比乙组低,手术用时和住院时间明显比乙组短,P<0.05。甲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明显比乙组的7.65%低,P<0.05。结论采取粗隆骨固定联合股骨头置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病患进行施治,并发症少,手术创伤小,术后病情恢复快,预后效果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和冠状动脉病变间的关系。方法在医院2015年4月到2016年1月期间诊治的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抽取340例作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与心电图检查结果等,采取国际常规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诊断标准判定ST-T缺血性改变,采取国际上Judkins冠脉造影诊断标准判定其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心电图检测的特异度与灵敏度。结果①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中女性比率高于男性,其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冠状动脉造影缺血性改变中男性、女性比率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本组患者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诊断结果如下特异度是55.1%,灵敏度是84.7%;男性心电图诊断特异度是70.1%,女性心电图诊断灵敏度是75.0%;女性心电图诊断特异度是是70.1%,男性心电图诊断灵敏度是77.4%。结论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和冠状动脉病变间的关系密切,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对于冠状动脉病变临床诊断有显著价值,而心电图对于心肌缺血的灵敏度女性高于男性,而在特异度上男性较女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术治疗,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疗效,仅有2例患者出现L4神经根支配区痛觉过敏现象,在经过对症治疗后症状得以好转,未出现复发。同时,患者出院时、末次随访中的腰痛及下肢痛评分改善情况显著,相比较术前更低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采用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术治疗,不仅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而且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超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年龄大于或等于85岁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术的患者资料。将行快速康复理念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传统模式围术期护理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早期疼痛减轻、术后4天内下床及术后7天内辅助行走例数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超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能减轻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对双动半髋关节置换及全髋关节置换修复高龄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和观察。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11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5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双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27(96.4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26(92.85%),两组无明显性差异;但观察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复发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动半髋关节置换及全髋关节置换修复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双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骨折的愈合时间更快,术后复发率低。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联合缩宫素和间苯三酚在临床分娩中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要求自然分娩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临产时,给予2.5U缩宫素+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实验组进行双管输液,联合缩宫素和间苯三酚治疗。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新生儿窒息率、产后2h出血量及剖宫产率等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产后2h出血量分别为(103.32±12.33)ml与(187.44±28.30)ml,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剖产率为5.0%,对照组剖宫产率为2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为15.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缩宫素和间苯三酚在临床分娩中的疗效较为理想,可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剖宫产概率,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急诊危重患者科间交接规范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我科收治的进行急诊-ICU转运的危重患者33例为改善前组,选择2015年1~12月我科收治的进行急诊-ICU转运危重患者33例改善后组。比较活动前后两组急诊危重患者科间交接规范率及品管手法、团队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责任心及积极性6个方面的评分。结果改善前组急诊危重患者科间交接规范率为57.6%,改善后组急诊危重患者科间交接规范率为8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4333,P<0.05)。活动后各项评分均较活动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可提高急诊危重患者科间交接规范率,且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结合防旋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后护理。方法对本院2008年3月~2012年11月应用DHS联合防旋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4例护理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期间,骨折均愈合良好,关节功能活动较好,颈干角正常或接近正常,无主钉及防旋钉切割穿出。Harris关节功能评分优20例;良25例;可9例;优良率83.3%。结论好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可为今后的功能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使病人早日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采取椎间孔镜YESS技术以及TESSYS技术的价值以及临床效果。方法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我院自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实验组(n=25)以及参照组(n=25),参照组患者予以YESS技术,实验组患者实行TESSYS技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的组间差异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予以对症治疗之后优良率为92%、VAS评分(5.98±0.24)、手术时间(78.98±2.35)、ODI指数(17.24±1.25)等指标对比参照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且P<0.05,统计学显示有意义。结论将椎间孔镜YESS技术以及TESSYS技术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均获得良好效果,但TESSYS技术更加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用DNS和PFNA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本院接诊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患56例,采用电脑随机双盲法的方式对56例病患进行分组28例甲组病患采用PFNA治疗方案,28例乙组病患采用DHS治疗方案。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甲组并发症发生者有1例,明显少于乙组的4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手术时间为(52.4±13.5)min、出血量为(120.1±20.9)ml,明显优于乙组的(76.9±15.8)min、(251.3±72.6)ml,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积极应用PFNA固定治疗法,可取得比DHS更显著的成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手术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对患者使用PFNA进行治疗,在完成相应治疗之后,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平均手术时间(76.02±15.23)min、闭合复位患者的平均失血量为(81.21±22.52)ml;切开复位患者的平均失血量为(258.24±31.14)mL、骨折复位良好的患者有90(75.00%)例,26(21.67%)例患者恢复较好,4(3.33%)例患者恢复较差,无1例患者出现骨不连情况,骨不连发生率为0.00%。结论对于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使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手术治疗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疗效。方法选取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2例,按照患者自身意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采用闭合复位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法进行固定,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时采用Gammall型钉固定法进行固定,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后2个月X线结果显示,实验组有39例(95.1%)患者骨折愈合较好,对照组有32例(78.0%)患者骨折愈合较好,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法进行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股骨头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龄(≥80岁)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9例,随机予以骨水泥型和生物型股骨头人工关节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功能评分、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假体选择对治疗的过程具有基本相同的作用,但骨水泥组的进程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