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3 个结果
  • 简介:基因治疗作为新兴的治疗乳腺癌的方式,与传统的治疗方式联合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基因治疗的方式主要有癌基因治疗、抑癌基因治疗、抗肿瘤血管形成基因治疗、使用溶瘤病毒治疗、多耐药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免疫基因治疗、凋亡基因治疗。相信随着针对乳腺癌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相关基因的进一步发现,基因治疗在未来将会成为乳腺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

  • 标签: 乳腺癌 基因治疗 进展
  • 简介:青霉素G治疗钩体病常发生赫氏反应(JHR),可致肺弥漫性出血(PDH),应寻新药。鉴于国内尚无强力霉素治疗钩体病的报告,作者等于1987年探讨了强力霉素治疗钩体病。测青霉素G和强力霉素对临床分离的8株钩体抗菌活性(试管法)。选临床确诊,病程4日内,未用过抗菌药的感染中毒型钩体病34例(实验室证实30例,重型27例)随

  • 标签: 强力霉素 治疗钩 病探讨
  • 简介:酚妥拉明又名苄胺唑啉,有扩张血管,改善组织微循环的作用。神经性尿潴留是指中枢神经系统疾患所致排尿困难。其治疗仍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因而探索有效的治疗途径显得十分重要,脑血管疾病并发尿潴留者多见,我院自1995年6月应用酚妥拉明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疾病所致尿潴留40例,其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治疗 尿潴留 脑血管疾病 酚妥拉明 神经性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应用多种抗菌药物对创伤弧菌感染小鼠进行治疗观察.方法:创伤弧菌(3.0×108cfu/ml)经ip感染小鼠后0.5h,分别应用ip氨基糖甙类(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头孢菌素类(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钠)、青霉素类(特美汀、氨苄西林钠、哌拉西林钠)和喹诺酮类(培福新、乳酸左旋氧氟沙星)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结果:这些抗菌药物对创伤弧菌感染的小鼠均有治疗作用(p<0.05~0.001),乳酸左旋氧氟沙星、哌拉西林钠、头孢哌酮钠、奈替米星疗效最好;其次为阿米卡星、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钠、氨苄西林钠、培福新;再次特美汀;乳酸左旋氧氟沙星、哌拉西林钠、头孢哌酮钠、奈替米星的疗效明显比培福新、特美汀为好(p<0.05).治疗组小鼠的死亡时间较对照2组明显延长(p<0.01).结论:及早足量应用这些抗菌药物对创伤弧菌感染小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依据.

  • 标签: 创伤弧菌 感染 小鼠 抗菌药物 实验治疗
  • 简介:100例儿童弱视患者与营养不良有关的占75%。年龄越小,影响越大。单纯眼科治疗疗效欠佳,采用综合治疗效果较理想,不仅视力恢复快,同时还大大促进了整体的生长发育。

  • 标签: 儿童 弱视 营养不良 疗效
  • 简介:观察强化SOD刺梨汁(简称SOD刺梨汁)对铅中毒动物的驱铅作用以及对中毒机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用大鼠和小鼠建立铅中毒动物模型,以乙二胺四乙酸钠钙(CaNa2EDTA)作阳性对照,观察SOD刺梨汁对铅中毒大鼠的排铅作用,并观察对铅中毒大鼠血中SOD、LPO以及对铅中毒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SOD刺梨汁具有明显

  • 标签: 强化SOD刺梨汁 铅中毒 免疫功能 乙二胺四乙酸钠 动物模型 物歧化酶
  • 简介:左旋氧氟沙星(levofloxacin)是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其体外抗菌活性是氧氟沙星的2倍,药物动力学特性与氧氟沙星相似,不良反应较氧氟沙星小。我们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对其与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疗效进行比较。114例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7例(男性23例,女性34例,年龄55.5±10.3a),轻度至中度感染用为盐酸左旋氧氟沙星100mg/次、1次/日静脉滴注,重度感染用100mg/次、2次/日静脉滴注,疗程5~7d。对照组57例(男性:23例,女性34例,年龄55.1±9.8a),轻度至中度感染用氧氟沙星200mg/次、1次/日静脉滴注,重度感染用200mg/次、2次/日静脉滴注,疗程5~7d。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87.72%,细菌率87.62%,不

  • 标签: 氧氟沙星 细菌性感染 静脉滴注 临床药学 不良反应 盐酸左旋氧氟沙星
  • 简介:采用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时天津市新近临床分离的414株细菌进行甲氟哌酸(Pfx)和氟哌酸(Nfx)体外抗菌活性研究,并总结了18例感染耐Pfx和Nfx细菌的患者经Pfx治疗的床临疗效。结果显示Pfx对绝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有良好抗菌活性,抑菌率>90%,MIC50为0.125~1mg/L,MIC50为0.25—2mg/L,对绿脓杆菌有中度抗菌活性,抑菌率85%,MIC50/MIC90为2/8mg/L,对G+球菌活性较G-杆菌差,MS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抑

  • 标签: 体外抗菌活性 甲氟哌酸 肠杆菌科细菌 不动杆菌 凝固酶 耐药病例
  • 简介:本文报道27例癫痫患儿,给予卡马西平、苯巴比妥治疗前后检测BEAM,并结合临床动态观察。结果:19例坚持治疗,临床症状及异常脑地形图有改善,8例未坚持治疗,2例改善不明显,5倒退步,1例加重。本文提示:BEAM是观察临床疗效的一个理想指标。

  • 标签: 癫痫 脑电地形图 卡马西平
  • 简介:目的:评价三七总皂甙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在Wistar鼠大脑中动脉阻塞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上研究其对脑电图的影响.结果:三七总皂甙能增加梗死侧脑电图波幅,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小梗死灶体积.结论:三七总皂甙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 标签: 缺血卒中 三七总皂甙 脑电图 治疗方法
  • 简介:老年性黄斑变性是老年人的主要致盲眼病之一.近年来对老年性黄斑变性相关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药物治疗研究有了显著进展,在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人工合成的皮质激素、色素上皮源性因子、蛋白激酶C抑制剂、环氧化酶-2抑制剂、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系统抑制剂等药物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尤其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各种药物的临床应用已显示明显疗效,为患者带来了复明的希望.

  • 标签: 老年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直流电中药离子穴位透入(以下简称电疗)治疗脑梗死患者假性球麻痹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60例脑梗死所致的假性球麻痹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同时辅以电疗,对照组只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十天为一疗程)后评定疗效,研究组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有效率为81.72%,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疗治疗脑梗死假性球麻痹疗效肯定。

  • 标签: 脑梗死 假性球麻痹 直流电中药离子穴位透入
  • 简介:采用中药利胆合剂配合推按运经仪治疗肝胆管结石60例,并与推按运经仪治疗对照观察60例.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67%,对照组为46.67%.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提示利胆合剂配合推按运经仪治疗肝胆管结石是一种临床治疗胆石症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治疗 利胆合剂 肝胆管结石 推按运经仪 诊断
  • 简介:目的:检测艾滋病患者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HAART)前后外周血CD4、CD8、CD3、NK、B细胞的表达情况,比较分析艾滋病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检测艾滋病患者CD4、CD8、CD3、NK、B细胞的表达情况,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在艾滋病患者外周血中,CD4+细胞比例、B细胞比例、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CD8+细胞比例、CD3+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NK细胞比例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CD4、CD8、CD3绝对计数也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后NK、CD4/CD8变化不明显,治疗后的B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力明显低于正常人,经HAART治疗后免疫力有所升高,但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 标签: 艾滋病 免疫状态 HARRT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8岁.三年前在日本确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1期"(ANLL-M1),当时在日本第一次化疗后曾行外周干细胞移植,一年半后复发,在北京某医院第二次化疗后即出现高热(体温40.0℃),咳嗽、咳痰,伴恶心、呕吐、失语及右侧偏瘫,经相关检查证实并发脑脓肿及肺炎,住院治疗半年,病情无好转,于2000年收入我院治疗(住院号4544).

  • 标签: 日达仙 药物治疗 成人 白血病 严重感染 免疫调节因子
  • 简介:目的:探究奥卡西平单药治疗术后成人颞叶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6月~2014年11月期间就诊的50例成人颞叶癫痫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采用奥卡西平单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单药治疗)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25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临床治疗显效,有16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4%;而对照组25例患者中,只有2例患者临床治疗显效,13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60%,两组之间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80%)(P〈0.05)。结论:奥卡西平单药治疗术后成人颞叶癫痫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成人 颞叶癫痫 术后 奥卡西平 药物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颈椎动态稳定器(Dynamiccervicalimplant,DCI)治疗退变性颈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38例颈椎病患者,其中脊髓型颈椎病1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23例;单节段21例、两节段17例;均采用颈前路手术,其中颈椎动态稳定器(DCI)组18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cervicaldiscectomywithfusion,ACDF)组20例。术前患者的年龄、病程、病变节段、脊髓受压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术前及术后半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ore,VAS)评估疼痛情况;采用脊髓神经功能(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影像学测算颈椎管矢状径评估椎管减压情况。结果:随访时间平均为1.5年(11个月-24个月)。术后半年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DCI组与传统ACDF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相邻节段的活动度改变情况,DCI组优于ACDF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动态稳定器治疗退变性颈椎疾病的临床疗效确切,与传统的ACDF术式相当,但在减少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方面更加显著。

  • 标签: 颈椎动态稳定器 退变性颈椎病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
  • 简介:1.1对象本法选择口腔门诊中经X线片诊断为根尖周炎,有自发痛、叩击痛和渗出液,且单用煤酚醛或碘仿、CP等封药,自发痛及叩击痛不能消失者92例,其中男40例,女52例,年龄从15~68岁不等,根尖炎病程从2周到3年半,有瘘管者64例,无瘘管者28例。

  • 标签: 治疗 糊剂 叩击痛 根尖周炎 瘘管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