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控制措施,为改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医院检验科在2021年1月-2021年4月期间送检的样本50例作为对照组,此时进行常规质量管控方法。然后在2020年4月之后实施新型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方法,并随机抽取2021年5月-2021年8月送检的样本50例作为研究组。配合其他途径给出的样本的判断结果,对比两组的检验准确率。结果:实施科学的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措施后,研究组的检验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对比P<0.05。结论: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对于检验工作质量有很大影响,加强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可以提升检验工作质量水平,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是对微生物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观察病原菌质量和耐药性,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具体的理论依据。方法:本次主要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到我院进行微生物检测的104例患者,了解并确认患者自身情况与本研究目的一致。另外,为了保障患者及家属的权益,会在患者及家属了解本次研究的内容和目的的情况下,与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沟通,并报告研究结果,必须予以公布。在对患者进行调查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影响微生物检测质量、病原菌耐药性、病原菌分布、检测准确性等因素,为后续跟进提供具体的数据支持,以供研究。结果:对104例患者进行调查后,发现10例患者的调查结果不正确,错误原因为操作者错误和样本因素。检测结果表明,从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真菌和提取的菌株数量来看,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有患者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可以说本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结论:在微生物质量检测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病原体的耐药性有一定差异。应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为后期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和病原菌耐药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检验科2016年8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03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103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中,155份不合格,在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中,60份为标本因素,占38.71%,46份为人员因素,占29.68%,30份为操作不规范,占19.35%,19份为其他因素,占12.26%;同时,1030份检验标本中,共分离出1095株病原菌,其中558株为革兰阴性菌,占50.96%,436株为革兰阳性菌,占39.82%,101株为真菌,占9.22%;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高;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喹诺酮类、红霉素以及β-内酰胺类具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影响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应该加强质量控制,并且将病原菌的耐药性作为基本依据,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从而使耐药率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检验科接受微生物检查的4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检验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微生物检验治疗的影响因素和进行分析,将检验结果给予细菌培养,通过微生物药敏试纸扩散法(K-B法)对病原菌耐药性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观察发现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检验科人员素质、检验方法的差异、检验标本的采集和保存方式及其他因素,在本研究中对微生物检验结果造成差异共92份,2019年有54分,2020年有38分。且检验科人员素质是造成结果差异的主要因素。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在50%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头孢噻吩、氨苄西林、四环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在70%以上。结论:在微生物检验的临床实践中,相关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规范操作,提升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以此来提升微生物检验的检验治疗。其次,应依据病原菌耐药性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降低耐药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免疫检验中实施质量控制,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以200例免疫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对免疫检验进行质量控制,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检验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对比两组患者的检验指标平均变异指数、检验准确度和检验质量、检验质量控制结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检验指标平均变异指数,检验指标平均变异指数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为了更好地适应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发展以及社会对于医疗服务体系的各种新要求,针对性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显得格外重要。目前来看,基于全科医学的基础要求和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研发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并以健康档案、预防保健等不同内容为主,基于社区卫生情况提供动态化管理,从而满足社区居民对于卫生服务的基础需求。对此,为了进一步推动社区医学服务体系持续发展,本文简要分析“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的特点和应用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简介:摘要:对于学生的学前教育专业而言,这个“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是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这种课程可以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拓展,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保育能力。以往的“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中,主要重视的都是理论概念,从而轻视了实践的进行,这样的教学方法过于落后,通过考核的方式也更加的单一,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考核变得更加的低廉。而且在“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的主要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找准其精确的定位。为了能够进行注重情感目标,在课程的实践过程中,还要注意到其他方面的设施,比如教学与实际的联系、教育技能的训练、学生的工作态度、加强教育工作者的合作与实践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