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全麻状态下患者眼表意外损伤的现状及致伤因素,探讨有效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2323例患者全身麻醉后出现意外眼部症状的患者行常规眼部检查,结合病史询问、访谈手术医师及麻醉科医护人员,查阅病历记载,分析意外损伤的机制及临床表现。结果全身麻醉后出现意外眼部症状经眼科会诊、检查的患者62例74眼,占全麻人数的2.67%,损伤主要来源于眼表长时间暴露、化学腐蚀、机械擦伤、异物残留及继发感染等。结论全麻下眼表意外损伤是容易被忽略的麻醉并发症,除麻醉本身固有原因外,术中清洗、消毒溶液误入结膜囊、手术室环境、医护人员眼保护意识淡薄或措施不当,是引起眼表意外损伤的主要原因。简单的防护措施可有效降低其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瑞芬太尼用于鼻内窥镜手术的麻醉诱导、维持及苏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期鼻内镜手术患者50例,(包括II型2期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摘除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及窦内病变清除术、鼻窦炎鼻窦开放术。)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阿托品0.5bg用咪唑安定0.08mg/kg,异丙酚1.5-2mg/kg,氯化琥珀胆碱1.5mg/kg,进行麻醉诱导,并迅速进行气管插管。用芬太尼20ug20-30ml持续泵人持续维持麻醉,间断加入阿屈库铵20-30mg,吸入异氟醚0.5-1%呼吸机控制呼吸,将潮气量控制在8-10ml/kg,呼吸频率控制在10-12次/分。结果50例手术病人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0-120分钟,出血量20-350ml。术后病人全部清醒,拔管后安全返回病室,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芬太尼在鼻内窥镜手术中诱导平稳,能较好的控制术中血压,减少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减少麻醉性镇痛药使用量,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麻患者复苏期间躁动原因,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通过对3856例全麻术后进入ICU的观察,分析躁动的主要原因是切口疼痛、气管导管刺激、尿管刺激、呼吸、循环功能不全、麻醉药物作用等。结果243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躁动,发生率13.7%。结论全麻复苏期间病人情况多变,应严密观察,综合分析躁动原因并对症处理,确保病人安全渡过苏醒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各类眼科全麻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式和方法,最终实现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100例眼科全麻手术儿童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医疗专业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以及康复指导,全面发挥医疗机构人员的特长和专业护理水平,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结果通过医护人员精心的麻醉和手术治疗以及术后专业细心的护理,所有全麻手术患者没有1例发生麻醉意外、苏醒期意外以及严重术后并发症现象,专业的护理使患者的康复时间大大缩短,达到了手术治疗的预期效果。结论针对不同患者要制定不同的围手术期护理计划,在诊疗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确保护理工作专业可靠。对那些因心理因素而选择全麻手术的患者,要及时与患者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教育,使患者尽量选择花费少、安全、恢复快的局麻手术。对全麻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要实行病房无陪护及全封闭式管理,配备专业护理人员,提高患者的护理水平和治疗效果1。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咪唑安定作为全麻诱导剂对休克患者呼吸,循环的影响,以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例休克患者,依次静注芬太尼2μg/kg、咪唑安定0.1~0.2mg/kg、琥珀胆碱1~2mg/kg行麻醉诱导。观察呼吸的变化,记录静注咪唑安定前后、气管插管后5分钟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并计算RPP值。结果咪唑安定诱导后,呼吸暂停的发生率为33.3%。注药前后HR、SBP、DBP、MAP、RPP均无明显改变(p>0.05);插管后5分钟HR、DBP、MAP、RPP均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1),而SBP下降明显(p<0.01)。结论咪唑安定全麻诱导对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在麻醉过程中,仍要继续抗休克治疗,尽可能使动脉压稳定在正常水平。注药后有短暂的呼吸抑制。
简介:【 摘 要 】 目的: 讨论全麻患者术后在 PACU 的监测与护理观察。 方法 : 选取我院实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 120 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实验组中使用 PACU 的监测与护理,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 结果 : 实验组中有 66.67% 的患者达到非常满意的标准,有 31.67% 的患者达到满意的标准,有 1.67% 的患者没有达到满意的标准;对照组中有 66.67% 的患者达到非常满意的标准,有 31.67% 的患者达到满意的标准,有 1.67% 的患者没有达到满意的标准;差别较大 ( P<0.05 )。 实验组的心理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别较大 ( P<0.05 )。对照组的生理功能小于实验组,差别较大( P<0.05 )。实验组的社会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别较大( P<0.05 )。 结论 : 在实行全身麻醉的患者中使用 PACU 的监测与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满意率,促进呼吸稳定,肌张力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小儿全麻术后麻醉苏醒期进行监测及护理所得到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儿科内曾接受全麻手术患儿88例,在随机分组方法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在麻醉苏醒期对其性常规护理,观察组中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其行全面护理,观察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束之后,对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照组中患儿有5例出现并发症,观察组中所有患儿均无并发症发生;对患儿家长进行调查,分析其满意率,观察组中患儿家长满意率为100%,对照组中患儿家长满意率为81.8%,两组患儿之间存在着较显著差异。结论小儿全麻术之后,在苏醒期对其行全面护理以及监测,能够使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保证患儿安全,并能够提高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分析术后肺部感染与手术种类和患者的年龄关系,为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插管全麻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病例10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60岁、神经系统手术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肺部感染痰培养革兰氏阴性菌63株,占57.8%,革兰氏阳性菌33株,占30.27%,真菌13株,占11.93%。结论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患者肺炎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和手术种类密切相关,对感染概率较高的患者和手术类型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进行预防。缩短插管时间,减少机械通气,严格消毒灭菌隔离管理,也是控制感染的重要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PACU)病人全麻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有效的处理措施,以保证全麻病人安全恢复。方法分析我院麻醉恢复室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所接收的2275例患儿麻醉后恢复病人的情况,其中男1774人,女501人,平均年龄(3.4±1.5)岁(1d~11岁),平均停留时间30min(20~60min)。结果100%的病人平稳恢复后送回病房。PACU常见的并发症有低氧血症(12%),术后寒颤(10%)、术后躁动(10%)、循环不稳定(2.5%),术后恶心呕吐(2.1%)、苏醒延迟(0.01%)等。结论术后1h最易出现麻醉并发症和意外,其发生的原因多数不是单一的,应综合分析,首先要祛除病因,原因不明的先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症处理,待患者呼吸循环稳定、意识清醒,各种反射恢复正常才可安全返回病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喉罩通气下全麻用于宫外孕手术中麻醉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择宫外孕行剖腹探查术患者30例,年龄25-40岁,体重45-65kg,无重要脏器疾病患者,手术前估计出血量800-1500ml,将宫外孕患者30例平分3组,每组10例。即气管插管为A组,喉罩为B组,C组为硬膜外组。比较三组麻醉效果、手术中血压、心率变化及有无并发症。结果A组和C组麻醉诱导时都有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气管插管及拔管时心率增快明显,拔管时患者躁动、挣扎,3例声音嘶哑。C组术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牵拉反应患者感觉不适。注选择硬膜外麻醉的患者术前估计出血量不大于800ml,患者一般情况尚可。B组麻醉诱导平稳,放置喉罩及拔喉罩时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三组术中血压,心率随输血、补液、止血逐渐平稳,术后无不良记忆。结论喉罩通气全麻用于宫外孕手术中麻醉效果满意,是宫外孕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喉罩(LMA)全麻的乳腺手术患者围麻醉期循环、呼吸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以探讨LMA在乳腺手术中的使用价值。方法ASAⅠ-Ⅱ级择期乳腺手术90例,常规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O2)。记录麻醉前及置入喉罩后第2、4、6、20、30min的HR、MAP、SpO2、PETCO2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使用喉罩全麻的病人术中循环、呼吸功能稳定,置入喉罩后第2、4、6、20、30min的HR、MAP、SpO2与麻醉诱导后置喉罩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术中未发现胃肠胀气及胃内容物返流,手术结束初醒后5分钟内拔除喉罩65例,10分钟内拔除者25例。术后随访9例咽喉部轻度疼痛不适,2天后均自愈。结论喉罩麻醉能更好地维持循环、呼吸稳定,便于呼吸道管理,苏醒快,呼吸道并发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