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方法双钢板法与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了2005年~2011年间应用双钢板法(48例)及LISS(36例)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4例(SchatzkerⅤ型24例,SchatzkerⅥ型60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关节功能、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后倾角(PA)变化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16.个月(12~23个月)随访。双钢板组平均手术时间143min,术中失血量400mL,9例发生并发症,X线愈合时间平均为15.1周(11~23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6.8周(12~25周),术后1年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63~98分,平均87.4分。LISS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127min,术中失血量350mL,6例发生并发症,X线愈合时间平均为13.8周(9~17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4.1周(11~18周)。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65~97分,平均89.6分。两组间上述内容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即刻、3个月及1年的TPA和PA度数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大部分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单侧LISS固定可以起到与改良双钢板相似的治疗效果,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仍需要加用内侧辅助钢板固定。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对剖宫产术的不同麻醉方式进行比较和分析,将其效果和结果进行对比。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选择的是2013年11月-2014年11月中接受的268例剖宫产产妇。在手术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麻醉方式有很多种选择,需要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从所有的麻醉方式中可以看出,全部麻醉的显效时间最短,单纯硬膜外麻组的评分最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的新生儿评分要明显高于单纯硬膜外麻醉组和全麻组。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选择的三组手术产妇在进行麻醉5min之后,其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学氧分压等因素都没有任何统计学的差异。具有可比性。结论剖宫产手术中首选麻醉方式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式,主要是由于这种麻醉方式和其他的麻醉相比,在操作方面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同时效果比较明显,最重要的是这种麻醉方式的费用比较低,因此临床推广度比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更好地探讨胃十二指肠临床路径,比较三组临床常用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方案的差异。方法把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0日期间,我院共收治的180名第一诊断为“胃十二指肠”(ICD-10K25.7/k26.7/k27.7)(无并发症)随机分成三组,分别给予三组不同药物治疗,同时观察患者的预后。采用Ridit检验和生存分析等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之间的疗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采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为B组疗效优于A组疗效(P<0.01),C组疗效优于A组疗效(P<0.01),B与C组疗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B组治疗方案效果最好最快,A组和C组之间治疗效果相差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法检测统计量c2=22.408,P<0.001。结论PPI四联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效果最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晚期肿瘤患者呼吸困难的常见原因及护理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1月老年晚期肿瘤伴呼吸困难患者共62例,全部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患者采用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结果老年晚期肿瘤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症状的原因在生理上最多为合并肺气肿及心力衰竭,在心理上最多为抑郁焦虑和恐惧情绪,在其他方面最多为生活不能自理与病情恶劣。经护理干预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呼吸困难改善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晚期肿瘤伴有呼吸困难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其呼吸困难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及CT在股骨头坏死(ANFH)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69例138髋中,x线平片正常,全部行CT、MRI检查,3例(6髋)全部为阴性,11例(17髋为Ⅲ~Ⅳ期ANFH。55例(72髋)确诊为早期ANFH。其中I期18髋,MRIT1WI表现为小斑片状及线样低信号,及股骨头及颈部的大片状长Tl长T2信号。Ⅱ期54髋,CT主要表现为股骨头的骨硬化及囊状透亮区。MRT表现为线样征及囊状长T1长T2信号,其中有45髋出现髋关节腔积液。比较CT、MRI对早期ANHF的阳性检出率;分别约72%和85%,MRI略优于CT。结论MRI较CT能更敏感地检出早期ANFH,是诊断股骨头坏死特别是早期坏死较为可靠且必备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方法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提高置管率降低置管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肿瘤化疗治疗的患者156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PICC置管术,研究组给予患者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术,对比两组患者置管一次成功率、导管异位率、穿刺点出血率、静脉炎发生率、静脉血栓发生率、导管感染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4.87%、导管异位率为3.85%、穿刺点出血率为5.13%、静脉炎发生率1.28%、静脉血栓发生率2.56%、导管感染率6.41%,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置管能显著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并有效降低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
简介:【摘 要】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中VMAT(容积旋转调强)与ssIMRT(固定野静态调强)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我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接受宫颈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的21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在同一套CT图像上分别设计共面双弧VMAT计划和共面七野ssIMRT计划。比较两种技术的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结果:VMAT在D98、靶区适形指数CI高于ssIMRT,ssIMRT在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HI高于VMAT(P<0.05)。两组直肠V30、膀胱V10、股骨头Dmax器官中存在差异(P<0.05)。结论:VMAT与ssIMRT技术在靶区D2、D50、Dmean并无差异,但在靶区D98、CI、HI和危及器官受量上优于ssIMRT。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化学发光仪测定癌胚抗原(CEA)的方法学性能评价,验证其性能是否与厂家声明一致。方法按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推荐的方法测定CEA的精密度、正确度、分析测量线性范围、分析灵敏度、生物参考区间等指标进行验证。结果CEA的方法学评价结果均与厂家提供的数据一致。结论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系统的性能能满足临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