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利用数值计算的方法(Lagrange),结合近4期流动重力资料,分析伽师及邻近地区的重力场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初步研究了该区的重力变化与地震活动及构造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力场变化与构造环境变化有关。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重力场出现有规律的变化并伴随重力变化密集区,地震往往多发于重力场变化正负值交替的零线附近。
简介:野外地质地貌调查表明,龙陵-瑞丽断裂(南支)北段是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一定正断分量的区域性活动断裂。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2.2mm/a,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6mm/a;全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1.8—3.0mm/a,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5mm/a。断裂在晚更新世以来的滑动速率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变化不大,反映出该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强度比较稳定。利用Poisson模型、Lognormal模型、BPT模型三种概率模型计算获得未来50a强震发震概率分别是:6.32%、0.08%、0.05%;三种模型分别取权重0.28、0.36、0.36,获得龙陵-瑞丽断裂北段未来50a特征地震发震概率为1.82%。
简介:利用1980~2007年以来,青海省东部及邻区(34°~40°N,96°~104°E)ML≥2.3级地震资料进行特征参数耽值的空间扫描。结果表明,在该区域内发生的9次6.0级以上地震中有6次震前7—28个月在震中周围出现叻值异常区,并且大部分地震前的异常区存在异常出现一异常区面积扩大一面积收缩一发震的变化过程,为地震的中短期预报提供了判定依据。
简介:九江—瑞昌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在2005年11月26日8时49分38秒发生5.7级地震,震中位于九江—瑞昌市之间(北纬29.7°,东经115.7°)。这是华南地震区近几十年发生的最大地震,造成房屋倒塌1.8万间,人员死亡13人和20多亿元经济损失,引人瞩目。由于这次地震是发生在江西省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低的九江地区,令人颇为意外。与此相似,福建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在1992和1997年也在地震活动水平较低内陆的龙岩连城、永安小陶发生了5级地震,是否意味着在这一地震活动时期,华南地震区的陆域破坏性地震往往首先在历史上少震、弱震地区出现,或者存在发生新生性地震的趋势。所以,我们在从事地震预测预报之时,不仅要以史为鉴,关注破坏性地震的重复性,还应重视现代地震活动新的特点,从整体上审视华南地区板内破坏性发展趋势。本报告是在福建省地震局领导大力支持和资助下,由福建省地震局老科协工作者协会组织的各个学科主要会员承担的专项研究课题所取得的成果。该课题自2006年初确定,主要通过收集闽赣两省前人资料和九江—瑞昌地震科考及有关成果基础上,于2006年6月到九江、瑞昌等地地震现场考察之后,经室内分析、计算与综合研究后,根据各个不同学科的侧重点,各自独立编写8篇专题研究报告。
简介:简述了川东TS—HNT地区飞仙关组鲕粒储层的地质特征及其储集性能,并介绍了鲕滩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飞仙关组鲕滩储层以孔隙(洞)型为主,具有溶蚀孔洞发育、局部有少量裂缝、储层孔隙结构复杂等特点。准确的确定储层物性参数和岩性是测井解释评价的基础。通过对钻井取芯资料和测井资料的分析研究,对储层四性关系进行分析,建立了适合本区的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提高了储层物性参数的计算精度;针对研究区鲕滩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孔渗关系变化多样的特点,以常规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岩芯分析数据及试气投产资料,给出了储层综合测井解释成果,且测井解释结果与实际情况相一致。
简介:2004年2月1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发生了Ms7.3级地震,其发震断裂为阿尔金断裂带西南段的贡嘎错断裂带.由于地处高山无人区,存在区域历史地震漏记,但1970年以来5级以上地震活动是完整的,近20年来强震活动增强.综合分析认为,2008年于田Ms7.3地震可能加速了本次地震的发生.根据经验统计关系估计,2014年于田地震的同震地表破裂为30-40km,最大水平位错量为1.0-1.5m,地震的复发周期为300-400年.通过阿尔金断裂上前人资料和区域构造的综合分析,认为2014年于田地震是在青藏高原向北东运动背景下左旋走滑的阿尔金断裂向南西端扩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