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2年和2013年浚县地震台测震数据进行了统计。影响数据连续性原因以及故障进行了分类和分析,提高测震数据连续率以及提高测震系统整体工作质量提出建议以及改进方法。

  • 标签: 观测数据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本文研究确定设计地震动参数涉及若干问题,其中包括基岩水平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选择、震源深度基岩水平加速度峰值及基岩反应谱曲线影响、强度包络线函数及输入随机相位选择、土体非线性特性参数和土层剪切波速值选择、设计地震动反应谱标定问题。本文基于一个典型场地计算剖面,采用一维等效线性化模型并通过逐项变换某些研究参数方法,研究了各种因素设计地震动参数可能产生影响及存在误差和相应规律。

  • 标签: 设计地震动参数 选择标准 影响因素 反应谱 加速度峰值 特征周期
  • 简介:本文以1918年南澳7.3级地震粤东核电乌屿厂址影响烈度调查为例,探讨了重大工程场地影响烈度调查方法。其调查结果不仅为该厂址评定历史地震最大影响烈度提供了依据,也为修定1918年南澳7.3级地震震线准备了条件。本文所采用方法,将有助于类似的工程场地开展影响烈度调查。

  • 标签: 工程场地 影响烈度 调查方法
  • 简介:砌体结构震害现象表明楼层侧向刚度不均匀分布是造成其破坏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开展楼层侧向刚度变化结构易损性影响分析。以3层和6层砌体结构为例,采用等效多自由度层间剪切模型,基于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定量研究了竖向刚度不规则性砌体结构易损性影响。以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地震反应参数,借助增量动力分析及回归拟合方法,建立了基于峰值加速度结构易损性曲线。通过改变楼层侧向刚度值来模拟薄弱层,研究了楼层刚度变化结构不同破坏状态超越概率影响。通过改变底层与二层侧向刚度比,分析了底部刚度突变结构不同破坏状态超越概率分布影响。研究表明:与规则结构相比,当刚度突变位于结构底层时,在地震作用下结构易损性相对较高;随着底层与二层侧向刚度比从0.5增大至1.2,结构易损性逐渐降低。当刚度比为1.5时,结构薄弱层由底层转移至二层,结构整体易损性增加;当底层与二层侧向刚度比小于1时,结构倒塌易损性要显著高于规则结构。

  • 标签: 砌体结构 增量动力分析 刚度比 易损性 薄弱层
  • 简介:本文引入了目前地震现场房屋快速安全性鉴定工作辅助手段——红外热像无损检测技术,借用图像处理手段、数学统计方法,探讨了震后房屋破坏红外图像表现效果,分析了红外图像与各影响因素关系。文中以汶川地震现场建筑物典型震害为代表,重点分析了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简单结构房屋红外图像表现。本文所涉及建筑材料主要有水泥砂浆、钢筋混凝土、红砖、黏土、楠木、石棉瓦、水泥板;表面装饰层材质有红漆、白色抹灰、黄色涂料、白色壁纸、红色瓷砖、白色瓷砖。材料物理性质不同,其表现出红外图像特征差别较大。统计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图像表现效果下午时段优于中午时段和上午时段;晴天拍摄图像表现效果最佳,雨天次之,阴天最差。同时,要考虑红外热像无损检测技术检测漏水破坏优势,充分利用雨天建筑物破坏影响;光照射情况与红外图像表现效果关系为:直面照射条件优于倾斜照射和不能照射;破坏程度相关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构件"基本完好、轻微破坏、中等破坏"这3个破坏等级,随着破坏程度递进,图像表现效果增强;而构件"中等破坏、严重破坏、毁坏"这3个破坏等级,随着破坏程度递进,图像表现效果无显著变化;结构类型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底框架结构图像表现效果优于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和简单结构;装饰层材质分类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图像表现效果与材质性质、颜色、表面粗糙状况因素有关。

  • 标签: 地震现场房屋快速安全性鉴定 建筑物震害评估体系 建筑物结构类型 典型震害红外热像 无损检测技术 统计相关分析
  • 简介:近年来,地震系统后勤工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大潮,始终不渝地致力于建立新运行机制、调整内部结构、理顺各种关系,不断探索保障和服务于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改革新途径。为此,迫切需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合理分工,使后勤管理更加规范、科学、明确,以提高管理效率为中心,以职能、任务为基础,以资产管理和服务保障为重点,优化人员结构,强化宏观管理和有效调控,整合后勤服务资源,推动经营性资源联合,发挥规模效益。地震后勤工作要走好“管理、服务、经营”这盘棋,就要充分利用迅速崛起计算机网络技术,改进我们管理方式和方法,以规范管理取代各行其是,以科学管理取代主观臆断,以现代化智能管理取代传统手工操作管理。从而要求后勤管理工作尽快改变依靠手工操作忙于事务性管理落后面貌,积极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充分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全面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 标签: 计算机 网络 后勤管理
  • 简介:针对10种不同坡角凸起地形,采用基于透射边界有限元-有限差分计算方法,研究了局部凸起在SV波斜入射时,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放大倍数和反应谱谱比随入射角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地震波以一定角度斜入射时,地表大部分观测点峰值加速度放大倍数大于垂直入射情况;(2)在计算模型宽高比一定情况下,最不利入射角度与坡角有一定关系,且地表最不利位置随坡角增大由凸起台地边缘向中心移动;(3)入射角度凸起地形地震反应谱特性影响十分显著,不但影响谱比幅值,也影响谱比曲线形状,斜入射时各关键节点大部分周期点谱比值大于垂直入射,入射角度反应谱高频成分影响较为显著,而对长周期成分影响不大。

  • 标签: 凸起地形 斜入射 地震动特性 有限元-有限差分计算方法
  • 简介:本文在研究了数百个工程场地钻孔资料基础上,选取和构造了209个有代表性典型场地剖面,利用目前工程上广泛应用一维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进行了6种输入强度下(30gal、50gal、100gal、150gal、200gal、300gal)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在计算时每种工况均采用9条互不相关基岩加速度时程作为输入地震波,同时用均方差来定量评估所得到地面加速度峰值离散性,发现计算结果离散性很大,其最大均方差为0.206,最小均方差为0.138,且离散性随基岩地震动输入强度增大而变大,随场地类别的变差也变大。

  • 标签: 场地条件 地震反应 地面加速度峰值 离散性
  • 简介:介绍了IDA方法基本原理和分析步骤,采用Etabs软件12个不同设防烈度、不同层数高层剪力墙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析,给出了各结构模型在不同性能水平最大层间位移角,并探讨了抗震设防等级和高度剪力墙结构抗震能力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抗震设防等级提高,结构抗震能力会有显著提升,而随着结构高度增加,结构抗震能力会相应降低。

  • 标签: 增量动力分析 抗震能力 抗震设防等级 结构高度
  • 简介:本文主要立足于我国地震多发、震灾严重国情,着眼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公众对地震安全信息服务提出新要求,探讨把防震减灾工作成果转化为公共服务产品,实现从被动救灾到主动救灾创新和转变.以地震安全公共服务为目标,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手段,为国家防震减灾信息化建设提供先进关键技术支撑,不断提高地震行业应对地震灾害基础信息保障能力,更好地发挥地震行业各个业务技术系统功能,使防震减灾成果更好、持续地为社会提供服务,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 标签: 地震安全 协同联动 公共服务
  • 简介:根据中国地震局统一部署,近几年多个省份开展了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从加强抗震设防到应急预案编制、志愿者队伍建设、宣传教育各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工作。但现有的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还没有统一建设和评价标准,建设水平也有较大差距,对于推进这一工作开展十分不利。本文通过系统资料收集和调研,结合在大连市开展具体实践,对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与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综合各省市实践经验和行业管理办法,参考安全社区建设方面的标准和管理规定,给出了地震安全社区定义、建设标准应包含要素及主要内容,讨论了应用前景和可能存在问题,为今后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依据,也为制定行业标准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地震安全 示范社区 标准
  • 简介:显-隐式组合数值积分算法结合了显式算法无需迭代和隐式算法无条件稳定各自优点,是结构抗震拟动力试验顺利运行关键.在对传统显式中央差分法和隐式Newmarkβ组合算法进行参数修正基础上,建立了修正CD-Newmark算法,考虑阻尼影响分析了组合算法稳定性条件、周期失真率和数值阻尼比,分别得到了试验子结构稳定性条件和计算子结构无条件稳定参数合理取值范围,并计算精度进行了分析.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算法数值特性,从而初步解决了CD-Newmark算法存在稳定性界限过严问题,为结构抗震拟动力混合试验提供了研究参考.

  • 标签: 数值积分算法 组合算法 中央差分法 纽马克法 稳定性 精度
  • 简介:本研究运用DSP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实时信号处理与控制技术,研究了基于速度控制法、OS数值积分法和相应实验误差控制法子结构拟动力实验系统。该试验系统动力加载装置采用速度控制,在加载过程中考虑了加载速率实验结果影响,使隔震橡胶支座速度相关性能在试验得到充分体现,同时采用OS数值积分法,充分地减少了试验时滞误差,提高了试验精度。并通过不同加载速率子结构拟动力实验研究了天然橡胶支座、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和超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桥梁隔震效果,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后,定量地研究了不同加载速率隔震桥梁子结构拟动力实验结果影响

  • 标签: 子结构拟动力实验 速度控制法 DSP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 橡胶隔震支座
  • 简介:本文通过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活动幕划分,并综合分析近年来地震活动特征,认为该带自1998年后已进入20世纪以来第V地震活动幕平静幕时段。文章还分析了九江—瑞昌地区地震福建乃至华南地区地震影响,结果表明,两区域地震无明显相关性,这可能是由于九江—瑞昌地区处于华北和华南大陆板块内一级地块交界处,发震动力背景与福建并不相同。福建及其邻近地区地震主要还是受菲律宾海板块沿NW方向与欧亚板块相互推挤作用,并遵循其强弱交替幕式活动为主。目前处于第V活动幕平静幕时段,本时段将持续至2008年前后,按平静时段活动特征,今后1-2年福建内陆发生M≥4级地震可能性小,沿海地区有可能发生4-5级,而台湾海峡、东部有M≥5级地震活动。

  • 标签: 地震活动特征 邻近地区 菲律宾海板块 震后的 区域地震 华南地震区
  • 简介:分析了2005年11月26日九江-瑞昌地震震害与当地工程场地条件间关系,结果表明:当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水平向变化大,软土发育,存在溶洞,是此次地震灾害严重一个重要原因。灾后重建应开展地震小区划工作,为抗震设防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九江-瑞昌地震 场地条件 地震小区划
  • 简介:历史地震核查就是核查地震宏观震中,而宏观震中应是地震能量辐射中心。由于过去在认识上误区,在历史地震的确定,往往把破坏最大地区定为震中,这样就有可能把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定为震中。1558年,在广东省西部与广西省交界处发生了一次强地震,在1995年出版“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将其震中定位于封川。本文通过查阅有关县志和府志,阐述了地震发生时的人文环境,包括行政建制、政治局势、经济与文化、地质条件以及各地间关系,同时还结合地震破坏地基条件和单边地震记载点分析,认为以上所确定地震震中,仅是地震所诱发地质灾害,而不是地震辐射中心——释放能量最大地区。同时,通过1558年地震记载点与1584年肇庆2个地震记载点比较,说明了这些地震震中相近。最后,根据地震影响范围(地震记载点)确定了1558年地震参数。

  • 标签: 宏观震中 地质灾害 1558年封开地震 地震参数
  • 简介:涵江地电站经过彻底改造,已可以记录到区域内地电阻率和自然电位变化情况,为东南沿海地区地震预报提供一定台北信息和连续可靠观测资料,是一个必要地震台北信息观测手段。

  • 标签: 地电 地震前兆信息
  • 简介:0前言地震是地下岩石受构造应力作用突然错动破裂而造成地面强烈震动。地震造成灾害原因绝大多数是因为房屋倒塌所致,而房屋倒塌不仅取决于地震震级大小和距离震中远近,还取决于建筑物地基稳固程度和抗震能力。在西部农牧区地域辽阔、经济相对落后,防震减灾工作十分薄弱,村镇规划未考虑地震安全问题,农村住宅基本不设防,农村住房抗震性能蒡。据调查,

  • 标签: 安全问题 农牧区 西部 地震震级 民居 构造应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