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7年6月30日阿勒泰地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副热带高压的逐渐南退,位于偏北位置的低涡强度减弱为高空槽开始朝着东南方向移动,上游的阻塞高压强度减弱后逐渐向东移动,此时阿勒泰地区的中高层环流经向度增加,从偏西气流逐渐转为西北气流控制,为冷空气的侵入提供了有利条件;副热带高压始终维持少动,北部低涡则逐渐朝着东南方向转移,气压梯度增加的过程中低空处的西南急流强度加强并维持,阿勒泰地区的水汽大量堆积,为短时强降水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在强降雨出现的时段内,700hPa以下均为辐合区,300~150hPa高度处以辐散区为主,这种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形式,对于上升运动的形成十分有利,进一步促进了强降雨天气的出现。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和R/S分析法,分析了湟源地区1961~2013年的降水资料。结果表明,①湟源地区降水的月际和季节变化明显。8月达全年最大值,1月降水减少至全年最少。从变差系数来看,降水多的月份(4~10月)变化稳定,而降水少的月份(11~3月)波动较大。从季节变化来看,多年年平均降水量为415.9mm,春季占全年降水的18.8%,夏季占全年降水的58.6%,占全年降水的21.7%,冬季占全年降水比例不到1.0%。②对年降水而言,20世纪80年代降水明显偏多,21世纪00年代较多,60和90年代偏少,70年代明显偏少。③湟源地区年、汛期、春、夏和秋季降水量均有较明显阶段变化趋势,但均未发生突变。冬季降水量从1961开始波动上升,突变发生在1974年,1990年后降水的增加趋势显著。④通过R/S分析表明,年、夏和秋季降水量的H值均小于0.5,汛期、春和冬季降水量的H值均大于0.5,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即汛期、春和冬季降水变化存在着持续性,未来汛期、春和冬季降水增加趋势仍将持续,年、夏和秋季降水量具有反持续性,即未来年、夏和秋季降水量变化趋势转为减小趋势,但趋势不明显。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6年11月10~13日阿勒泰地区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对流层中低层,暖切变和锋面气旋暖区控制整个阿勒泰地区,再加上该地区的辐合上升运动强度最大,对于水汽输送较为有利;850hPa低空处的冷切变和地面冷锋不断朝着阿勒泰地区移动,促进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再加上暖湿水汽沿着锋面上升凝结降落,是造成阿勒泰地区出现暴雪天气的主要原因;暴雪天气出现的过程中,在阿勒泰地区上空形成一个由低层到高层强盛的动力性的纬向垂直环流圈,环流圈的存在,为冷暖气流共同作用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动力条件。
简介:由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主办、复旦大学承办的第五届全国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9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复旦大学召开.来自全国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党政部门的60余位专家及著名学者乌杰、张华夏、李后强、黎德扬、王其藩等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走向21世纪的系统思想和系统科学”.在9月26日由副理事长杨桂通教授主持的开幕式上,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院士、包头市委副书记孙桂芳同志、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张华夏教授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魏润柏教授代表上海市周慕尧副市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教授出席了28日下午的闭幕式并发表了精彩的讲话.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理事长、系统辩证论的创始人乌杰教授作了主题报告.乌杰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当代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它的巨大成就和尚存在的问题说明非此即彼的两极对立的形而上学思维走向没落,只有系统辩证的新思维才可能正确认识与解决当代世界和中国面临的问题.乌杰教授接着运用当代世界和平、发展和改革的经验与教训进一步阐明系统辩证哲学的重要性与生命力.乌杰教授的报告引起了与会学者的极大兴趣,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上大家还研究和学习了乌杰、哈肯H和拉兹洛E合?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一个靠山面海的建筑实例分析,提出类似项目在设计中的一些注意要点,希望可以对山海建筑设计提供一点参考和借鉴。
简介:长江上游与三峡地区出土不少元代景德镇青白瓷及枢府窑瓷的珍品,其中元贞三年墓、广汉致和元年墓、广汉大德十年墓出土的青白瓷,为研究元代的制瓷水平提供了实物例证。本文就长江上游和三峡地区出土的元代青白瓷概况、元代青白瓷的特点做了一个简单的介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