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从美术考古的角度提出和讨论了四川汉代画像砖艺术中具有开创性质的几个问题,颇具新意:一是开创了具有审美意义的"镜框形"独幅画的画面形式,二是反映市井风情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出现,开辟了新的题材领域.此外,还提出中国写意绘画、木刻画肇端等看法.

  • 标签: 四川 汉代画像砖艺术
  • 简介: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大陆文明的交流与碰撞空前繁盛,族群迁徙异常频繁,地处黄河与长江流域之间的淮河流域成为史前族群迁徙和文化交流的汇聚地,致使淮河流域的文明进程梳理异常复杂。本文通过对江淮中部的凌家滩遗址出土玉器进行考古文化因素分析,阐明凌家滩人在周围多方强势文化下,吸纳先进的文化因素,进行重组与构建,及通过外来文化因素看凌家滩人复杂的族群构成。从而可以了解淮河文明形成的方式,及淮夷人的构成,对于梳理淮河流域整个文明进程或其他地域文化谱系都有参照作用。

  • 标签: 凌家滩 玉器 外来文化因素 淮夷文明
  • 简介:二战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博物馆从重视“物”的“收藏”、“研究”,逐步转向重视“与观众沟通”,纷纷采用新概念、新方法,投入资源吸引不同受众,以改变观众行为、促成其学习并感到满意。在此背景下,1916年吉尔曼提出的用以描述观众对博物馆倦怠状态的小短语“博物馆疲劳”,在百年间引起一批重要学者的广泛兴趣。对“博物馆疲劳”的研究揭示了参观博物馆的影响因素包括主体和客体两方面,经历了从浅层次的现象归因到深层次的心理探究的历程。“博物馆疲劳”的检测方法与解释机制极其多样,从实证主义范式逐步转到自然主义范式。通过适时休息、节省耗费、放松身心和忘却疲劳等方法,有助于缓解观众“博物馆疲劳”以防止其过早离开,指导展览从而从本质上促成交换,进而改变观众学习行为及其效果。

  • 标签: 博物馆疲劳 博物馆观众研究 参观影响因素 检测方法 改善对策
  • 简介:在北宋近一百七十年的时间段内,辽、金等北方内亚民族始终与汉民族为主体的北宋王朝进行着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碰撞与交流。而河北、山西的部分地区作为文明交流的前沿地带对于研究这一现象有着重要地位。本文运用考古学视角,从该地域已发掘墓葬的埋葬习俗、墓葬装饰、墓内随葬这三方面入手,通过考古发现所见内亚性文化因素,考量其在汉民族社会生活、精神信仰等领域的地位,并由此研究这一地域多元文化因素的交融与互动。

  • 标签: 考古学视野 墓葬 内亚民族 文化交流
  • 简介:近几十年来,对于有机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降解机理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在此方面,欧洲的博物馆、高校、研究所及环保机构等已建立了不少合作项目(如IDAP,AER,IMPACT,LIDO,MIMIC,MASTER,MIP,ERA,SENSORGAN,PAPYLUM,SURVENIR,INKCOR,PAPERTREAT,PARELA,CARAMEL,MULTIENCODE,VIDRIO,MODHT,PROPAINT,MEMORI项目等)。

  • 标签: 统计方法应用 博物馆 老化过程 有机材料 欧洲 IMP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