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2 个结果
  • 简介:商周时期,我国流行金属称量货币,是大家所熟知的。但是称量货币这个名称是后起的,当时叫什么,还是一个谜。本文从楚币铸记出发,上推商周金文,结合传世文献,指出商周称量货币先后用●●、徵、爯([钅爯])等字来表示,它们虽然写法不同,但读音相同相近,表示的都是称量货币的含义,应是同一个词在不同时期的书写符号。

  • 标签: 商周 称量货币 自名名称
  • 简介:酒泉一带区域的农业生产发生很早,在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许多实物资料,足以说明这一点。酒泉干骨崖遗址、玉门火烧沟遗址中发现了粟粒.出土了饮酒器、铜器、农器镢镰等:酒泉西河滩遗址发现了家养大牲畜的圈棚遗迹。

  • 标签: 农业生产发展 酒泉 汉晋时期 文化遗址 新石器时代 实物资料
  • 简介:东周时期金属铸币,如燕国、齐国的刀币,东周、郑国、卫国和晋国的空首布,赵、魏、韩三国的平首布,楚国的铜贝等,其币面常铸有文字,这些文字中有很多是地名。据黄锡全先生统计,先秦时期金属铸币上的地名不少于400个。

  • 标签: 金属铸币 东周时期 地名 性质 先秦时期 文字
  • 简介:戒指,中国古代又称为约指、指环(缳)、驱环,为手上装饰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各种材质的戒指,如仰韶文化的石指环,良渚文化的玉指环,马家窑文化、青莲冈文化的骨指环,大汶口文化的陶指环,齐家文化的铜指环等等。战国时期出现金银材质的戒指,汉代金银戒指开始增多,在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以及东北、西北、西南、华南等地,均有发现。

  • 标签: 南北朝时期 戒指 两晋 仰韶文化 新石器时代 马家窑文化
  • 简介:三峡地区墓葬中有一种后人利用前人墓葬进行埋葬的习俗,时代在安史之乱至南宋末期,其出现与墓葬的主人来自中原有关。安史之乱后,中原板荡,部分移民借道荆襄然后沿江上溯,首先到达三峡东部,其墓葬尽力复制中原洞穴式墓葬形式,而借室葬墓均为券顶的砖石室墓之类,乃土洞墓的特殊形态,其分布范围集中在秭归、巴东、奉节、巫山、宜昌一带。

  • 标签: 三峡 唐宋 借室葬 中原移民
  • 简介:自良渚文化早中期和大汶口文化早中期,中锋锯齿刃石钺的设计已经基本定型。作为一种有明显设计特征、使用以中小型墓葬为主的玉石钺可能形成了器物区隔理念,并被甲骨文记录成"我"。此类玉石钺至商周阶段时均发现于大中型墓葬,可能反映了商周时期的仿制和收藏的理念,因此这类器物参与了文明形成阶段的阶层分化和固化过程。

  • 标签: 先秦时期 锯齿刃石钺 传承与发明
  • 简介:正城市是人类重要的文化现象,城市的建置、成熟与发展,代表着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整体水平。本文所述的城址,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多称之为"城",是一种以高墙围绕起来的具有防御功能的新型聚落形态。通过对古代城址的考古学研究,可以窥见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

  • 标签: 河套地区 秦汉时期 中原王朝 古代城市 城址 匈奴
  • 简介:在对史前夏商时期奠基遗存的相关研究中,目前存在以下三个亟待深入探讨的问题:一是如何界定"奠基"的内涵;二是如何确立甄别奠基遗存的标准;三是如何进一步论证部分瓮棺葬的奠基性质。本文分析认为,"奠基"是人们在建造一切形式的建筑的过程中,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而举行的某种祭祀仪式;其不仅包括为生者奠基,还应包括为死者奠基。结合"奠基"一词的内涵和判别仪式遗存的基本方法,甄别奠基遗存应遵循两项基本原则:一是要确定遗存与建筑物之间存在内在的时空关联;二是要认定遗存中存在某些具有宗教祭祀意义的物质遗存或特殊形式。瓮棺葬与其附近建筑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其中部分瓮棺葬符合甄别奠基遗存的两项原则,它们应属于奠基遗存。

  • 标签: 史前夏商 奠基遗存 内涵 甄别标准 瓮棺葬
  • 简介:包头,这个塞外小镇,自从1921年托县河口甘草码头转移扎栈,1923年京绥铁路通车以后,迅速发展为内蒙古西部以及整个大西北地区重要的商业重镇。我党在她成立的那一天起,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观为指南,十分关怀国内各少数民族地区的解放

  • 标签: 大革命时期 包头工委书记 李裕智 中国共产党 生平 革命斗争
  • 简介:马镳是最重要的一种御马器,它往往与马衔配套使用,在人类对马的开发和使用过程中意义重大,《说文解字》中记载“镳,马衔也”①。王筠《说文释例》:“案,上文衔,马勒口中也,革部勒,马头络衔也,然则勒以革为之,所以系镳。

  • 标签: 中国北方地区 先秦时期 马镳
  • 简介:本文对西周时期人兽母题青铜器进行归纳、梳理,并通过与商代人兽母题青铜器的比较研究,认为商代人兽母题纹样发展到西周时期,已明显发生了变化,即已由完全宗教含义转变为单一的军队威猛的象征,是炫耀战功的一种形式.

  • 标签: 青铜器 西周时期 商代 纹样 宗教 归纳
  • 简介:蒙元时期陈设用玉在宋、金的基础之上,继续发展,承前启后,风格独特,具有民族性、文人化、实用性的时代特征,反映了那时用玉者个人、群体或者一个阶层社会的价值观或心理倾向。

  • 标签: 蒙元时期 陈设用玉 民族性 文人化 实用性
  • 简介:1941年,国民党政府中央研究院和中央博物院在四川宜宾市李庄镇联合举办了一次面向农民的特别文物展览。在当地颇为轰动。消息传开,也吸引了在重庆的郭沫若、楚图南、江安国立剧专的曹愚和在成都的李劼人、徐中舒等社会名流,以及乐山、宜宾、南充的考古专家,他们纷纷专程赶赴这个西南小镇参观、研究。

  • 标签: 李庄 国民党政府 考古 抗战时期 南充 徐中舒
  • 简介:文章首先在王卡关于敦煌归义军时期道教文献之辨析和判定的基础上,对这一时期的敦煌道经写卷和其他道教文献进行了进一步的考察并作时代辨析,同时补充了几件为王卡未收录的道教文献。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归义军时期的斋醮法事活动进行了考察,以便对归义军时期的道教状况有更深入的了解。

  • 标签: 敦煌 归义军时期 道教 道教文献
  • 简介:"绫"的名称常见于魏唐时期的史料,流行于魏晋,至唐代进入全盛时期。史料中的绫是斜纹暗花丝织物的通称,其组织既包括平纹地上显斜纹花,也包括斜纹地上显斜纹花。绫在西北地区的用途非常广泛,常用于制作服饰和日常用品,在敦煌地区还大量用于制作寺院法器以及作为财礼、吊礼、贺礼和社邑成员身亡纳赠的物品。

  • 标签: 敦煌 吐鲁番
  • 简介:民国币制数番更迭,从传统的银本位制到外汇本位再到金本位最后回归银本位直至完全崩溃,所有变更发生在民国建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几十年时间,币制的频繁变化显示了当时政治经济形式的动荡多变,反映在文献资料上有一个货币单位多样的问题,这给后来的读者在理解上带来不便,而货币单位的不确定一定会令后世研究者解析当时的经济态势带来困难,笔者因此整理了一份上海地区民国货币单位流变小考求证于方家,以期有助于学林。

  • 标签: 货币单位 民国时期 上海地区 小考 流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简介:《新疆钱币》2001年第4期刊载一篇“奇台出土发现的部分清代制钱述略及相关问题研究”的文章,探讨了清代钱币在奇台地区的流通情况,十分有益。但是,该文对顺治、康熙时期地方钱局名称的提法,却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 标签: 康熙时期 钱币 清代 出土 制钱 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