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费孝通的学术遗产中最容易被我们忽略但又最需要我们继承的是其高度的学术自觉。学术自觉既与学术精神和研究者的自律有关,也与研究策略和研究进路有关。目的决定方法,在新的历史时期,国际国内学术环境都在发生变化,要想保持中国研究的主体性,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推动社会科学本土化,同时要具备充分的学术自觉。学术自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明了学术研究的本质、目的和价值,开放学术心态,以我为主地吸收既有的概念和理论;二是立足中国整体经验,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研究路线,深入调查,不断求证;三是建立集体学术,通过团队成员间细致深入的批判、否定、建构、积累,形成学术概念和理论框架,提升研究水平和研究境界。
简介:赵宗复,这个名字在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的山西政坛和知识界中.是众所熟知和深受景仰的。60年代开始的那场祸国殃民的“文革”大灾难中,宗复同志被“左”祸之手扼杀而含冤离开人寰,迄今倏忽已30余年了。现在的中青年一代,也许对赵宗复其人其事其名不怎么熟悉甚至生疏了,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年已“耳顺”、“古稀”乃至耄耋之年的老一辈教育界、知识界的人们,特别是与宗复同志有过交往、联系和种种关系的同事、战友以及广大的学生们,对宗复同志的思念、怀恋、追忆、敬仰,并没有随着时光走远的脚步而日益淡漠、稀疏。恰恰相反,年岁愈增情愈浓,岁月越久思越切,阅历越多念益深。
简介:本文不能通体展述援庵先生的史学遗产,而仅为个人学习先生著作过程中对其治学路数的点滴体会。首先,先生的研治史学的基础建立于目录之学。所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先生治目录学的特点。他早岁读《书目答问》,就悟到:读书之前必知其书(文本或文),而且必知其人(作者或献);至于如何知其人(前代作者),则又必须先论其世。这样,文本就不再是可以任意截取的一堆故纸,而是有其历史生存理由的史源学有机结构的。所以,先生学术基础之深厚,不在于材料的简单积累,而在于既博且精。进而,先生由《廿二史劄记》入手研治史学,从中了解中国历史之大体,又注意其中提出的种种历史问题,建立起一种对中国通史的总体性把握,这又是由博开始;先生还从《廿二史劄记》中看到其自身的许多错误与问题,从而把此书既作为治中国史的上马石,又把它当作为由博返约的磨刀石。先生一生学术成果繁富,研究之面甚广,几乎手到之处皆能游刃有余,从未落入某种跳不出的陷阱。可是,先生又极其谦逊。为什么?他为我们这些后学昭示了一条重要道理,一个真正追求真理的学者,永远会自知不足,因此会真正地永保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