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1 个结果
  • 简介:文章试图借用胡琴艺术的一部分"历史音响",进一步讨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胡琴作为20世纪中国器乐艺术的一个重要领域,其整体的结构系统是如何建立起来的?第二,目前所存见的胡琴"历史音响",为这门艺术的文化建构发挥了何种作用?第三,今天强调胡琴艺术的"历史音响"价值,对于当代胡琴艺术的发展究竟有什么意义?当代的胡琴演奏家应该与前辈人比什么?

  • 标签: 历史音响 胡琴艺术 文化建构
  • 简介:埃申巴赫是德国战后一代中最著名的钢琴家之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他方致力于指挥事业,25岁时,他在琉森举行的克拉拉,

  • 标签: 钢琴家 巴赫 克拉拉 指挥 年代 战后
  • 简介:本文在回顾我国传统音乐研究历程、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瞻望知识经济条件下研究观念、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的新特点。指出知识价值革命和技术创新,将使包括传统音乐在内的一切文化成果成为全球共享的财富。

  • 标签: 研究方法 文化分析 价值革命 计算机技术
  • 简介:二十世纪前西方音乐学院发展概况(下)黄枕宇编译四、音乐学院在欧洲其它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法国大革命使法国音乐学院的成功经验及其教育思想很快传到欧洲的其它国家。尽管由于拿破仑的失败和战争的破坏,法国革命政府在被征服国家建立不同规模音乐学院的宏伟计划未能实施...

  • 标签: 音乐学院 发展概况 音乐教育 柴可夫斯基 二十世纪 圣彼得堡
  • 简介:<正>任何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横向借鉴。在音乐事业的发展中,有谁能够否认翻译的地位和作用呢?据不完全统计,在本世纪最初的五十年里(至1949年),我国的音乐翻译著作总共有60部。其中音乐教育(包括基本乐理)、作曲技术、音乐家传记所占比重较大,分别为33%、20%、20%;而涉及音乐史、音乐学等其它方面的译著则寥寥无几。这一方面

  • 标签: 音乐翻译 二十世纪 音乐教育 基本乐理 作曲技术 横向借鉴
  • 简介:1950年代,京剧经历了禁演、戏改、跃进这三个重要过程,每一个过程都导向1964年的京剧现代戏汇演,继而走向“样板戏”年代。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三个过程的梳理,对京剧这一“大众化”重要议题作出新的评价,这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京剧同步运作的其他文学和文化现象。

  • 标签: 京剧 戏改 大众化
  • 简介:文章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汉剧音乐研究的论文及专著进行了分析和评述。作者根据研究内容将其分为声腔吏、音乐形态、创作发展、表演艺术特色、艺人传记、方志集成等几个方面,并根据学习心得提出了几个前人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如:汉剧的现状、汉剧的生态环境、如何在新时期发展汉剧等。

  • 标签: 汉剧 传统音乐 综述 现状 发展
  • 简介:本文对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作了回顾,概述了艺术歌曲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背景,列举了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总结得出中西融合与民族化实践是这个时期艺术歌曲创作的基本特征,并对这一时期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规律进行一次再认识.

  • 标签: 二十世纪上半叶 中国 艺术歌曲 声乐体裁 民族化 表演形态
  • 简介:本文是20世纪百年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成果学术总结的一部分.作者将此百年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分为世纪至70年代的"创建期"和80年代世纪末的"拓展期"两个阶段.分别从学术背景、学理渊源、学术内容、学术价值、学术影响等方面进行归纳、梳理和评估.作者认为:20世纪80年代世纪末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其学术重心一方面是继续完善和充实前期所奠定的基础资料诸存和音乐型态研究成果;一方面开始明确地向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学科学理建设及相关社会科学学科学理吸收转换,从而再一次体现出更浓重的民族学、民俗学和社会学特色.作为最能体现民族音乐学学科特色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领域,本期的拓展实质上是一种学科理论层面再次指向人类学学科的"螺旋式"回归.

  • 标签: 20世纪 人类学 音乐学 少数民族音乐
  • 简介:现存日本古典音乐中,存在一种横跨筝曲、地歌、尺八乐三类的所谓“三曲”或者叫“三曲合奏”的演奏形式。文章以1847年出版的斋藤月岑(1804—1878)的《声曲类纂》的第一卷《宽永(1624—44)正保(1644—48)年间六扇古画屏风图选萃》的绘画资料为根据,研究三曲合奏形式。

  • 标签: 日本古典音乐 筝曲 地歌 尺八乐 斋藤月岑(1804—1878) 《声曲类纂》
  • 简介:他从舞台深处走来———序唐思敏著《川剧,走向新世纪》梅葆玖我是从事京剧演出、教学、研究和传播工作的,自然对戏曲的舞台演唱艺术十分关心,特别是在世纪之交之际尤其如此;这自然包括川剧在内。从我父亲梅兰芳到我对悠久深厚的川剧都一直有着深厚的喜爱。我曾多次观...

  • 标签: 演唱艺术 新世纪 川剧艺术 戏曲舞台 评论 戏曲演唱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电子音乐"(Electronicmusic,也称TECHML)作为一种重要的创作实践运动正式拉开帷幕。1948年,声音技师皮埃尔·舍费尔(PierreSchaeffer1910-1995)在法国国家广播电台制作了一些以"自然"声音(如一列火车和一架钢琴)为基础的磁带练习曲。通过对声音各部分的剪辑、变化回放速度、让磁带"反转播放"和"录音叠置"——对不同声音进行组合等方式,尝试将任何自然的声音加工处理成一个"声音体"。舍费尔称其为"具体音乐"。

  • 标签: 舍费尔 实践运动 西方音乐 Schaeffer 音乐音响 施托克豪森
  • 简介:《中国音乐》编辑部于1998年5月25日召开了“跨世纪中国音乐文化建设”座谈会,会议由主编樊祖荫主持。参加会议的中国音乐学院的专家、教授们发言踊跃、各抒己见。现将发言的主要观点摘要发表如下:樊祖荫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党...

  • 标签: 中国音乐教育 文化建设 中国民族音乐 中国音乐学院 跨世纪 中国传统音乐
  • 简介:20世纪欧美的舞剧音乐发展具有与18~19世纪不同的特点.参与舞剧音乐创作的名家多,舞剧音乐作品成为经典之作的亦不少.舞剧题材的广泛性、音乐内涵的丰富性、音乐表现形式的多样性都是前所未有的.舞剧音乐功能的拓展,使欣赏者获得视听互补、总体把握的综合感受与更丰富的审美体验.

  • 标签: 芭蕾舞剧音乐 20世纪 音乐创作 舞剧题材 音乐功能
  • 简介:(二)关于“浓缩性”浓缩,是20世纪微结构作品所具有的另一个普遍的共同原则和特征(例如:威伯恩,他作为20世纪上叶新兴的“十二音-序列”音乐和点描技法的代表人物,也是所谓的“格言主义”代表人物和因为音乐写法的高度精练和浓缩而得名的“寂静大师”。

  • 标签: 20世纪音乐 组分 曲式 微型 代表人物 浓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