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书法篆刻艺术创作的繁荣,加强国际文化交流,迎接建国五十周年和澳门回归,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以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作后援,由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上海书画出版社暨《书法》杂志、日中传统文化交流协会、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联合主办,上海三希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走向新世纪上海国际书法邀请展”,于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在上海美术馆隆重展出。名家参展作品中国部分一百三十五幅(其中港、澳、台十幅,篆刻作品十五幅),日本、韩国、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加拿大、菲律宾、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巴西、法国、瑞士、德国、奥地利、捷克、俄罗斯等十七个国家计三十五幅,此外,有日本友情参展近百幅。现遴选部分作品,分上下两期刊载,以飨读者。
简介:文徵明《停云馆言别图》目前所见有四.分别藏上海博物馆、日本桥本末吉与天津艺术博物馆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单国霖先生认为“台北本”为拼合之作,而“上博本”乃文徵明《停云馆言别图》原本。本文对其关于原本的认定持不同意见。检讨受图人王宠行迹,其贡入太学在嘉靖庚寅(1529),而嘉靖丁亥(1527)既无北京之行,亦无南京之行。因而款署“嘉靖丁亥”的“上博本”不仅不是原本,且为伪作无疑。笔者认为对画幅款识中“赴南雍”一语应作宽泛的理解,则王宠嘉靖辛卵(1531)参加乡试,曾有南雍之行,因而款署“嘉靖辛卵”的“天津本”与“桥本本。更为可靠。本文继而又考王宠改字(由履仁改为履吉)时间为嘉靖戊寅(1518)春,则“桥本本”中文徵明仍以。履仁”称王宠,恰好暴露其伪。
简介:在敦煌壁画的研究与保护中,川籍画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成就卓著。以张大千、段文杰、史苇湘、欧阳琳、李其琼、孙儒僩(山见)等学者为代表的川籍画家,在70余年的漫长历程中,披肝沥胆,潜心研究,大力宣传,对敦煌壁画的研究与保护逐渐建立起完整科学的体系。而抗战时期,成渝两地大后方"文化之都"的形成,尤其是在成渝两地相继举办的"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毫无疑问成为推动20世纪的显学——"敦煌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并由此而及,成为川籍画家前赴后继学习研究敦煌的精神源头。川籍画家对敦煌壁画艺术研究与保护所做出的积极探索和成果,为致力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论文以集群考据和个案研究相结合,运用大量翔实文献史料和部分第一手资料,论述川籍画家在敦煌壁画研究与保护上的历史地位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