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6 个结果
  • 简介:胡传海:如果试用一词来概括韦斯琴书法的特点,我觉得“从容”二字最为恰当。她的代表书体是楷书,最为迷人的是小楷,虽然源自于唐楷,

  • 标签: 斯琴 选书 工程
  • 简介:本文根据史料,封宋高宗书初学黄庭坚,既而学米芾,最後回追二王的转向原因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其书法审美转变、周围艺术环境影响,拥有法帖的多寡与品质的高低、工具的改善等因素在宋高宗书法艺术转型中的驱动作用。同时,帝王个人的书法审美转向封南宋内府的书法收藏和刻帖均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宋高宗 书学转向 南宋书法
  • 简介:张宗祥是继马衡之后的西泠印社第任社长。张宗祥(1881-1965)原名思曾,字阆声,号冷僧,因得明代铁如意一柄,极宝爱之,故斋名铁如意馆。张宗祥17岁读《宋史·文天祥传》,敬其为人,故改宗祥之名,以言其志。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中举人,历任嘉兴府中学堂及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席。宣统二年(1910年)殿试一等,历任大理院推事、京师图书馆主任、浙江教育厅厅长等职。建国后,曾任浙江图书馆馆长,中国美协浙江分会副主席。1955年马衡逝世后,至1963年西泠社60周年大庆,张宗祥被选为西泠印社第任社长,中间间隔将近10年。其实早在1957年,经浙江省文化部门批准,西泠印社工作继续开展正常工作,韩登安任其总干事。1958年,成立了筹委会,张宗祥出任主任委员。一直到西泠印社60周年社庆活动,张宗祥被选为社长。从1958年始至1965年,在任职西泠印社社长前后将近10年时间里,张宗祥为西泠印社工作做出重要贡献,召开西泠印社社庆大会,举办纪念庆祝活动,举行学术研讨会等等,团结印社内外同道,恢复了印社的正常工作,度过了西泠印社所处的艰苦困难时期。张宗祥治学,幼承外祖沈韵楼之余绪。尝手抄六千余卷孤本、善本书,校印数百万字文史...

  • 标签:
  • 简介:与当代书坛以创作为主的中青年书家相比,张韬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他是属于兼善理论研究与创作同步的类型。理论研究与创作同步拓展,二者互补,相得益彰。我欣赏的是他勤奋执著的精神与独特的艺术见解。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从事书法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至今,将近

  • 标签:
  • 简介:姜寿田:何连仁的草书,以狂来不可遏之势,以笔势生结构,夭矫奇变,不拘成规,破法而法自在,切近了徐渭草书的酒神式自由审美精神。何连仁的草书在审美表现上是爆发式,他在将创作心绪调整到最佳点式,便几乎是在驰笔纵墨中一挥而就,瞬间完成作品,大有"一笔书"之势,从而使其草书充满蓬勃的生命力。

  • 标签: 选书 工程 审美精神 审美表现 草书
  • 简介:叶培贵:他临摹古今法书,往往入手即能得其形神,这种天分非常人可及,但若止步于此,也不过小聪明耳。可贵的是他总能调动自身灵陡,与古人对话,从而揭出自己的独特之妙,在入古与出古之间造成巧妙的平衡。

  • 标签: 书法作品 书法家 书法艺术 书法美学 李有来
  • 简介:每每世界读书日,都会出现很多书单。看着这些书单,想起一句拉丁古谚:“书籍自有它们的命运。”十年后,百年后,被时间淘洗过后,这些书单里有哪些书是能留存下来,依然被阅读,依然能和人类文明呼应呢?这样的书首先不会是跟风、应景的书,也不是以获利、获奖为最大目的的书,而一定是承载了独特价值的书。有本书非常不起眼,没听说获过

  • 标签: 小书版本
  • 简介:在城市文化批评和研究快速走向“学科化”的今天,研究者亟待突破对城市文化进行共时分析的符号学层面,在广泛吸收城市本体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加入历史学的维度,从而为立体地想象、还原、解读一座城市的文化样式与文化生态提供可能性。

  • 标签: 城市文化 文化批评 共时分析 本体研究 文化生态 学科化
  • 简介:张其凤:陈加林的书法,小品如山涧溪水,在水墨淋漓造就的黑白灰之间,在柔毫可控与不可控的刹那,那些奇怪的字形,迸跳起伏,蜿蜒曲折,那种阻拦与冲破的较量,那种冲决阻拦后的欢畅,一路跌宕所产生的沉涩感,

  • 标签: 选书 工程 不可控
  • 简介:宋涛:“凡魏碑,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具美。”在张维忠先生的书法作品中,不仅看到了《崔敬邕墓志》、张玄墓志》、《元氏等魏碑经典名作的劲健与古秀他还把一些字形处理为行书透露着王羲之书风的遒丽畅意,在这一点上,

  • 标签: 张维 选书 工程 书法作品 王羲之 魏碑
  • 简介:尼泊尔特别流行观音菩萨信仰,有诸多造型奇异的观音形象,乘物观音即其之一。这种观音造型的特征是重乘物,自上而下,分别是毗湿奴、金翅鸟、狮子。有时还增加一条诃利蛇,形成四重乘物。观音菩萨是佛教观想中的,乘物观音乘骑于毗湿奴肩上,表明观音凌驾于印度教诸神之上,是佛教自我优位心理的物化表现。这种乘物观音出现在印度佛教末期的成就法鬘之中,是瑜伽形者观想的宇宙至尊神,他们努力使自己与乘物观音融汇为一体,以达到解脱证道的目的。乘物观音造像,作为一个中间环节,对于研究中印佛像源流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尼泊尔三乘物观音 成就法 佛教造像
  • 简介:篆书中的“艹”部、“竹”部和“双手”部,书写规则都用六笔合成,而隶书只须笔。这种六笔法是怎样变成笔法的呢?根据过去文字演变的理论,在篆书中、“草篆”中找,都无法找到可以将两者衔接起来的依据。然而跨越东周时空,直入代吉金,纵观殷墟龟甲,却可发现早期隶书中“艹”部、“竹”部的写法与甲骨文、西周金文的写法完全一致(图1,图2)。又如“兴”、“兵”、“戒”、“举”、“丞”、“共”之类文字的“双手”部,在东周篆书中找不到“隶变”的依据,在西周反而可见到许多写法与隶书完全吻合。西周《兴鼎》、《簋》、《戒鬲》铭文的“兴”、“兵”、“戒”的“双手”部,不仅“双手”合一,且弧势已逐渐变小(图3)。这类字例还可在西周几十种铜铭中找到,商金文中亦已有数例。可见“双手”部的笔法不仅形成早,且字例很多,弧势已很小,这当然为“隶变”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问题是,为什么篆书体系继承六笔法,而隶书体系则继承笔法?隶书时代与东周是连续的,为何笔法不能衔接?隶书时代与代相隔甚久,为何笔法反而相遇?对此,我个人有以下一些观点:一、篆隶分流早。分流从西周就已开始,所以篆、隶渐成两条脉络,两种书写模式。时间愈久,两者差异也愈大。故东周之后...

  • 标签: 三笔隶 笔篆法 篆法三笔
  • 简介:古代笔记小说是指杂录志怪、传奇、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庞杂,包罗万象,其中有不少书史相关的资料.近来读此类著述,发现个小问题,或可以校正当代著述,或可校正古代书家之言,或可考证人物名实之来由,现裒录于此,略加考证,以飨读者。

  • 标签: 笔记小说 书史 校补 文人 宋元 古代
  • 简介:撇(1):落笔重、行笔怏、收笔细,关键在出锋。出锋要像汽车刹车,不能在出锋前突然加速,也不能一下刹住不动。长撇相对短撇弯曲一些,但切忌弯得过分,太弯则无力,如“人”、“文”等字。撇(2):起笔轻、收笔重,中间略带弯势,向左下斜曳,收笔用力按,笔势向左上提。此笔画一般用在字左侧的长撇,如“度”字”。

  • 标签: 硬笔书法 规范字 教程 行书 收笔 “文”
  • 简介:宋黄庭坚绢本草书《腊梅咏》诗卷以草书写咏梅诗首,前后题跋均为作者自书行书。本文通过作品风格、相关题跋等进行综合分析,对作品创作的年代范围进行判定;梳理诗文中所涉及的王棫、张仲谋等人及相关信息;并对此卷的收藏流传经历进行初步探索。

  • 标签: 黄庭坚 草书 咏梅诗
  • 简介:肖振中,1958年出生于湖南省凤凰县。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结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现供职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际学院.任副教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标签: 广州美术学院 中国画专业 美术家协会 作品 湘西 研究生课程班
  • 简介:当今的艺术界中,一些有水平的画家,书法家都醉心于艺术的研究和作品的创作中,他们唯恐在有生之年没留下多少有价值的艺术作品,名留美术史或者作品成为经典是他们的毕生最高追求。但也有一些艺术界人士,学未成、艺未精时就想步入江湖.靠一杆笔混迹天下,换得金山享受荣华。这不是一件坏事,正常人在正常的时代都可以理解其想法。

  • 标签: 艺术品收藏 艺术作品 艺术界 书法家 美术史 正常人
  • 简介:朱以撒:张建会的隶书是比较简净、静穆的,不以外张为能事。作品中没大起落动态的笔调,平静安和,收多于放。这样的表现形式未必能使欣赏者在触目时有强烈的感受,也不至于留下强烈的印象而一见倾心。

  • 标签: 张建 选书 工程 朱以撒 欣赏者
  • 简介:百年以来的中国山水画作为一种“观念史”,并将它置于“现代化”这样一个理论和实践的框架中去考察是本文的主题。山水画由一种古典画种向一种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的题材转换在20世纪经历了文化改造、意识形态改造和现代主义改造个历史节点,尽管这个历史节点中包含着各种复杂的问题导因和矛盾关系,但追求“现代化”的观念则是贯穿这一过程的基本逻辑,所有关于山水画改造的艺术方案几乎都是在这种理想中开始和完成的,尽管对“现代化”这个词义的理解千差万别。

  • 标签: 山水画 “现代” “现代化” 文化改造 现代主义 理论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