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浪漫派晚期著名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作品,也是有记载的音乐历史上第一部以同名的哲学著作来命名的音乐作品,作品内涵深邃而博大,创作技术精美绝伦。
简介:水月观音图是瓜州西夏石窟东千佛洞和榆林窟重要的题材,唐僧取经图又是瓜州西夏石窟水月观音图常见的画面组成,计有5幅。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唐僧取经图出现在瓜州西夏石窟的原因多有探讨,其中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即是玄奘法师西行求法经行瓜州,在胡人向导石磐陀的帮助下偷渡玉门关的故事。但是作为晚唐五代宋以来流行的水月观音图像,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可以看到,五代宋时期莫高窟壁画中却没有出现玄奘取经图。受此现象的启发,对瓜州西夏水月观音和唐僧取经图作详细的梳理,结合沙州的壁画,可以看到唐僧取经图在瓜州出现的轨迹。这里也有图像样式变化的不确定性,再次说明取经图出现在水月观音中是西夏时期观音信仰崇拜的新因素,而与所谓的写实画面表现玄奘在瓜州的经历没有多大关系,更多体现出来的则是唐僧取经图在图像表达上的象征和符号意义。若再以东千佛洞第2窟水月观音中与取经图同时出现的一组往生观音净土的人物组合为讨论的议题,可以看到水月观音强烈表现西夏时期往生观音净土信仰的流行,以此为依据,可以引发对此组图像的新观察,这是之前研究者关注不够的问题。如果再结合几处洞窟功德主的西夏党项人民族身份关系,可以看到汉地佛教对西夏的影响。同时,以榆林第29窟为例,也能够说明在图像表达上,以玄奘为代表的汉人高僧在关键时刻对以国师为代表的西夏高僧的回避,实属佛教艺术发展史长河中有趣的现象。
简介:导演和原作在精神上的“契合点”是一切电影改编的起点。从浅层次看,这个契合点指的是饱含着情感体验的生活;从深层次看,这个契合点指的是“诗意的契合”与“艺术的想象”。其中艺术想象的过程既包括融入作品、入乎其内的“顺化”过程,又包括表现自我、出乎其外的“同化”过程。这些“契合点”在改编创作的过程中,处于主客观融合的交涉部上,并对改编的合力起决定和协调的作用;在审美的结构上,可能出现在六个层级的任何一个层级上,其同化和顺化的“合力”决定了电影的风貌。改编的过程正是小说和导演之间相互发动、相互深入的过程;成功的改编也正是对这些契合点的忠实、强化、扩大、生发。
简介:蒙古族乌日图道长调根植于蒙古族草原游牧文明,是蒙古民族重要的文化代表形式,蕴含着浓厚的蒙古族文化精神,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作被称为"草原活化石"的蒙古族乌日图道长调民歌正面临着新的生存危机。如何在进一步认识蒙古族乌日图道长调民歌的生存环境与价值基础上,传承与保护这一优秀的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之在游牧文化日益遭受现代化进程冲击下得到传承、保护与发展,是解决蒙古族乌日图道长调民歌生存与发展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