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对敦煌遗书《俗务要名林》中的"嘲、嫽哢、叫噪、谜"等问题作出考析,可以得出以下新的观点:其一,嘲不仅是普通的嘲笑,也不仅是文人的文字游戏,它还是唐宋时期艺人们于宴会上即席表演且较有难度的伎艺,并在元杂剧中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二,嫽哢一词在传世文献中甚为罕见,但它和两宋时期流行的小唱在字面意义、表演人员、表演环境诸方面均有相似之处,二者应是同一类型的伎艺;其三,叫噪的叫是一种歌唱伎法,两宋时期的唱叫、叫果子、叫声等伎艺都在叫噪的基础分化、发展而成;其四,谜这种伎艺与乐舞表演有密切的联系,它与嫽哢、嘲、叫噪等词于《俗务要名林》中并列一起,不是没有原因的。
简介:《西游记》里的人参果传说,源出波斯,原称Wāqwāq,大概摹拟风吹树响和娃娃哭声;但为什么用以称“倭”国,不大清楚。吃人参果的远淡背景是蒸食小孩,因为原始(性)迷信认为吃了人、尤其是保存群团精髓的儿童,可以同类相生,“保健疗疾,延年益寿”,增进灵性、生命或性能力。人形块根植物,如人参、茯苓、何首乌、蔓陀罗等,因而受到病态的关爱。参仙、人参娃娃和人参果故事则是它的美化或喜剧化。这些也都跟“焦侥”、乃至“俾格米”等小人国传说相关;除了小美牛肝茵等引起“小人国幻视症”和“菌人”之称外,这些传说还跟歧视特殊人种、残障等有牵连。而人参果树,直到某些摇钱树、枝形灯或圣诞树,都应该看做“生命树”的特殊形式。
简介: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关于它的表现语言一直被很多人讨论.大的方面,是它存在的价值、前途和命运;小的方面,是技巧中的水与墨、笔与纸的相互关系.各家各派众说纷纭.由于它发展的漫长性和存在的持久性,已经难于有一种统一的要求和解释.传统意识中的陈旧和新型观念的失控,使周而复始的谈论中国画笔墨的重要性和表现语言的纯粹性显得没有了意义.但是关于造型和写生却议论的少,一是传统中国画重形式、讲门派、论形似、求趣味;二是写生是泊来的西画手段,中国古人写生常常只看不画,然后套用各家笔法默写自然,这就是古人的"师法造化".人物画虽然历史悠久,但是自唐以后,逐渐退居次要地位,直到解放后才成为中国画的主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