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手头有一本《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年5月版),30余万字,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这首先归功于李红叶女士的文字,她的文字很漂亮,但绝不是炫耀的那种,漂亮得很自然,所以,读起来很畅通和舒服;其次,这是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其学理上的创见和深度诱使我不忍心停止阅读,虽然我和李红叶女士素不相识,但她的著作我是发自内心地欣赏。

  • 标签: 安徒生童话 中国 红叶 阅读 阐释 札记
  • 简介:编者按韩国长期处于东西方冷战的前沿,特殊的地缘政治使其左翼理论界获得了独特的思想性格.本期刊发白池云先生的这篇文章,娴熟地运用当代后殖民主义等理论,剖析中国乃至东亚现代思想史的若干重大问题,见解独到,视野阔大,或许可作为中国理论界的一种参照.

  • 标签: 当代 左翼 思想性格 新民说 独特 东方主义
  • 简介:王国维的“隔与不隔”说源于叔本华对概念与直观的区分,源于近代西方美学感性与理性二元对立的思想传统,它与中国古代诗学“赋、比、兴”的批评范式是错位和矛盾的。正是这种错位和矛盾,使王国维把比、兴斥为隔。长期以来,我们不仅未能意识到王国维诗学内部存在的这种断裂,把“意境说”看作中西美学的某种融合,而且进一步用image等西方的诗学范畴来阐释和重构中国古代诗学,称之为对中国古代诗学的“现代阐释”,这种方式造成对传统诗学的某些最重要的精神和价值的遮蔽和压抑,应当进行认真的反思。

  • 标签: 隔与不隔 赋比兴 王国维 现代阐释
  • 简介:一、盗墓类小说概念及从中学生群体研究的意义盗墓类小说是指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并由纸媒正式出版的以盗墓为题材的具有惊悚、怪诞、玄幻风格的小说作品,代表作有《盗墓笔记》、《鬼吹灯》等。当代文学批评界对以《盗墓笔记》为代表的盗墓类网络小说的研究力度还不大,可借鉴的资料较少,目前能够查到的文献有范鹏的《盗墓文学作品兴起的原因及问题现状分析》、朱婉莹的《论新世纪盗墓文学》。前者分析了盗墓类小说流行的原因,从好奇心理、寻宝心理和从众心理讨论了盗墓类小说与传统文化复兴趋势之间的关系。后者分析了盗墓类小说流行的社会因素,指出市场需求和读者需求是其生产的动力。二人的研究也都涉及了盗墓类小说的缺点,如结构混乱、整体水平不高等。类似文献还包括陶东风的《青春文学、玄幻文学与盗墓文学—“80后写作”举要》和马善梅的秽盗墓文学”兴起之源探索》等。

  • 标签: 小说作品 中学生 盗墓 阅读策略 现象研究 当代文学批评
  • 简介:近年来,书籍的物质文化特性在西方学界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书籍怎样被生产出来,是通过人工手抄还是机器印刷,又经过哪些流通环节,书商和消费者在这些环节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读者以何种方式阅读它们,不同的书籍生产制作方式又如何影响着人们的阅读,这些问题催生出一个新的学术领域——"书籍史"。

  • 标签: 生产制作 宇文所安 诗歌写作 印刷文化 孙康宜 文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