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上一讲中,我们就产生右曲球和左曲球的非技术因素做了一个分析,同时介绍了球具选择对击球的影响,这次,我们将讲解产生右曲球和左曲球的技术因素,即打球动作上的问题和纠正。众所周知,挥杆的轨迹决定球的飞行方向,只有正确的轨迹才能保证将球打到你心中的目的处。而右曲球的产生多数是因为挥杆轨迹产生了从外往里打(outside-in)的结果。实际上,所有球杆挥杆方法都是一样的,只是因为球杆本身的长短不同才产生了挥杆平面(挥杆角度)的变化,短杆的挥杆平面更陡直一些,长杆则相对扁平。更形象一些来讲,短铁杆在触球时,手离身体的距离更近,木杆就较远。这样,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越长的球杆越接近从外往里打,越短的球杆越接近从里往外打”的说法了,同时,也会明白为什么木杆的使用相对不易掌握的原因了。产生从外往里打轨迹的原因较多,但通常高尔夫爱好者容易犯的问题有以下三种:一、上杆的轨迹过于靠里,致使下杆时手臂与身体间的空间不够,只能从外面回来(图一)。纠正的方法:首先要保证手在将球杆拉出到右侧的裤袋位置时再向上起杆,用肩膀的转动来保证上杆的轨迹,而不要只用手臂向上、向后举起球杆。二、上杆的轨迹没有问题,但下杆时急于用手去打球(图二)。当你在下...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MyoD和卫星细胞(SC)在骨骼肌再生和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和变化,以及不同负荷运动和云南白药干预在骨骼肌损伤和修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04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S)、无负荷组(N)、中等负荷组(M)和大负荷组(H),然后将不同负荷组随机分成治疗(T)组和非治疗(n)组。建立大鼠损伤模型1d后,模型大鼠左侧后肢为治疗侧,右侧为非治疗侧,损伤后0、1、4、7、10d取大鼠后肢腓肠肌做HE染色,观察SC数量及形态学变化,用RT-PCR法测定损伤后骨骼肌MyoD表达。结果:骨骼肌形态学变化在损伤后0d、1d最严重;所有分组MyoD表达除MT、Mn组和NT、Nn组在10d时与S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其它各组与S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MyoD表达在不同组别T组与n组中,HT组较Hn组在4、7、10d均显著降低,MT组较Mn组无统计学差异,NT组与Nn组比较只有在4d时显著降低;所有分组SC数量在4、7、10d时与S组比较均有显著增加。SC数量在不同组别T组与n组中,4d时不同负荷T组与n组比较有所增加,7、10d时不同负荷T组与n组比较显著增加(P<0.01)。结论:云南白药在损伤过程中缩短炎症反应时间,加快了SC的激活与损伤修复,同时下调MyoD表达。MyoD和SC可以作为骨骼肌损伤后恢复程度的一个间接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