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前有关儿童损人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损人行为前的心理探析,而对于儿童损人后的心理研究仍然比较缺乏.从道德失调的角度来探讨儿童损人后的失调心理,包括对道德失调产生的原因--道德评价,道德失调的自我调节驱力--负性情绪,道德失调的调节方法--认知、行为的改变等的研究.探讨儿童损人行为后的道德失调心理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
简介:道德缺失、“道德危机”主要根源于社会的“三个压力”。社会竞争压力:有些社会主体与个体在自主发展过程中往往只顾自身眼前利益,而忽视甚至损害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公共资源与规范。社会信息压力:随着社会信息量的急剧增加,许多入忙于应付智育与业务学习,不知不觉中忽视了道德教育。社会治理压力:随着法治在社会治理中作用的增强,出现了泛法律主义倾向。
简介:
简介:“次道德”是在违法利己的过程中,尽量给社会和他人减少损失的行为。相对于道德而言,“次道德”是次等的、次要的,不属于社会主流道德。但是从人性的多元性、犯罪的不可根除性及社会公众利益来看,“次道德”存在有其合理性。并且,肯定“次道德”是社会道德认识水平的进步,是对人性中的良心和自律精神的肯定,也有助于道德正义的实现,因此有必要肯定“次道德”。
简介:“道德归类”,直接源自生命体认的主体,因为只有在活生生的生命体验之中,我们才能真正建构个体与他者、个体与自身以及超越个体之上的普适性伦理规则。“美德伦理”奠基于日常生活实践或人类生命实践活动的情感丰富性、认知丰富性乃至幸福体验的丰富性。“规范伦理”的特性在于它的强制性,即通过理性的立法自身立定规则,规定行为的目标和行为的活动方式。
简介:目前建立社会道德学习共同体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更多的时间,而在学校内部建立以班级为主体的道德学习共同体却是行之有效的。通过对话构建道班级德学习共同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重点强调以下几点:强化践行意识,建立融洽的对话氛围,建立稳定的对话机制,重视对话过程正确的价值导向,重视群体在对话中的作用,面向共同体确定对话内容。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化,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问题日益严重,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个人示范与集体影响相配合、正确引导和舆论相统一等灵活多样与生动活泼的方式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职业基本教育、服务宗旨教育、职业精神教育和遵法守法教育是会计工作管理部门、会计职业管理机构、单位负责人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简介:“多元碰撞→价值澄清→新模建构→整体提升”是道德自我发展的规律,既可从中华文化(道德)发展史中得到证实,又可从理论推导中得出结论。周期性、开放性、实践性是这一规律运作的特点。
简介:<正>新闻传播媒介是社会的神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新闻传媒与社会的各种细胞、各种社会群体的联系日益紧密。各种社会群体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对新闻单位和新闻从业人员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巨大影响,对我国传统的新闻道德观
简介:本文研究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自身因素,并分析其产生影响的原因。本文认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自身因素主要包括:个体基本特征、学习情况、参加就业指导情况、参加实践情况、对工作的预期等几方面;其产生影响的原因包括大学生自身素质、学校、社会环境几个层面。本文从这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校应积极实施教学改革;政府应积极立法消除性别歧视,以期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提供一定的参考。
简介: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它所从事的课堂空间要比一般任课教师宽阔的多,是一个育人过程.它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成人.虽然做到这些不容易,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而且这些能让学生终生受益,因而也很有意义。
简介: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打工潮的兴起,农村留守儿童逐年增多。现在农村隔代教育的现象特别严重,许多未成年的孩子在爷辈们的教育下成长,这些爷辈们对孙子们爱之有加,忽视了对这些未成年的孩子必要的道德教育;另外,爷辈们本身的教育水平与日益发展的社会有一定的差距。这样他们就给这些未成年农村孩子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在农村引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是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值得思考的问题。
简介:诚信思想是传统文化的大道哲学,是人性存在、社会价值成立的本体.在中国古代,成为内修、言行、持国的通则、天人和谐之道义.它又开启现代道德价值之根源,是现实公民道德建设之本、持家之道、经商之宝、交友之则、为政之要.
简介:从总体上看,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表现出积极、健康、明朗的发展态势。对社会主导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表现出较高的认同度。在个人与国家关系上,认可国家利益的无条件性;在个人与集体关系上,主张兼顾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双向互利关系;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较高程度的认同;在基础道德素质方面表现出较高的道德要求,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较好的道德行为。
简介:雪莱的《诗辩》阐发了心灵愉悦的诗歌道德本质,具有灵感、想象与感受力的诗人的道德美实现者以及道德审美的普适性,将诗歌审美道德化,将道德作为诗歌审美意义的标尺,论证其具有完善人类德行、净化社会风气,推动世界变革的积极功用。雪莱这一诗学思想既是18世纪英国实用道德哲学的延伸和浪漫主义诗学精神的显现,又是对以科学至上的物质功利主义的反拨。
简介:无论是着眼于“以德治国”的宏伟蓝图,还是着眼于强化学生素质教育的现实任务,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把学生的道德教育视为重中之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必须从师生上下、校内校外舍力进行。教师要做好道德的表率,学生要走出校门,增强自身抵御力;道德培养要与制度保证紧密结合。要继承和借鉴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化精华。凡此种种,寻求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方法,正是本文努力探究之处。
简介:比较文化学者本尼·迪克特认为文化就是一种生活(行为)方式。在研究少数民族道德生活时,不可以不注意民族间道德生活的差异性,但也不可以不注意道德生活本质上的同质性。
简介:道德接受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因此道德接受必然受到社会关系的影响和制约。影响个体道德接受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价值导向、群体背景和道德情景。分析影响个体道德接受的社会因素,可以为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提供理论和方法论的支持。
道德失调心理及其德育价值探析
论道德资源的缺失与发展
浅谈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次道德”存在的伦理解析
道德归类分析与生命价值体认
构建班级道德学习共同体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论道德自我发展的规律
社会主义新闻道德刍议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自身因素及提高就业率的对策
关注受教育者的需求,发挥自身价值——浅谈辅导员工作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
大学生道德建设与美育教育
传统诚信道德意义的现代诠释
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与分析
雪菜《诗辩》的道德审美思想
关于加强学生道德教育的思考
民族道德生活中的同与异
影响个体道德接受的社会因素分析
试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