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审计目标是审计行为的出发点,是审计活动要达到的境地。从目标本身的汉语词意讲,它是“目的”的具体化。目的一般具有全面性与长期性,而目标具有局部性和阶段性。那么,审计目的是什么?目标又是,什么?二者关系如何?从审计行为关系中不难看出,审计是经授权或委托方可执行的一种行为,它执行的目的取决于审计的授权人或委托人。代表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的资财所有者,要求了解掌握资财经营者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因此,评价经营者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就成为审计目的。在不同的审计环境下,由于对受托经济责任的要求与理解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审计目标。本文拟从审计目标的演变过程,说明环境对审计目标的影响,试论我国国家审计目标的调整。
简介:随着买方市场逐渐形成,国有商业企业由于延续卖方市场时期的经营战略,不善于寻找市场空档和缝隙,在所处的商圈范围内创造特有的优势。致使改革滞后,开拓市场的能力弱化,管理粗放,企业效益滑坡,亏损挂帐比较严重,其原因:一是运行机制不活,由于体制原因,国有商业企业往往存在机构臃肿,人员庞杂,分配不活等弊端,二是思想观念不新,至今国有企业仍有一些干部、职工的思想上存在一种“怀旧情绪”,总想国家再有一个什么政策,将什么商品由我来专营,重温“独家经营”的旧梦。三是经营定位不准,国有商业企业普遍存在“大而全”、“小而全”问题,没有特色和优势,在经营中什么商品也不想放,什么商品也抓不好,四是营销管理不严,国有商业银行都有一整套的管理制度,但有些企业对这些管理制度不是用于控制和约束经营行为。而成为摆设。故调整经营战略,努力开拓市场,对促使国有商业企业走出困境,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难开出一剂“灵丹妙药”,笔者仅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简介:本文从产权理论出发,构建了在大股东可转让权较难实现、产权法律保护薄弱等为特征的新兴市场环境中,大股东追逐控制权收益而内生形成的其控制董事会结构的理论框架。利用中国证监会在上市公司中强制引入独立董事的事件,我们实证检验了大股东控制权收益对董事会结构调整方式选择的影响。具体而言,证监会要求独立董事至少占董事会人数的三分之一,大股东为了削弱独立董事对自己可能的监督,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1)大股东控制权收益越高的公司,选择减少非独立董事规模的调整方式(来相应减少引入独立董事人数)的可能性更大;(2)大股东控制权收益越高的公司,独立董事人数达标的时间更可能被推迟;(3)描述性统计发现,来自于第一大股东的董事在董事会调整完成后,占全部非独立董事的比例显著提高,从而更利于大股东控制董事会。本文的理论和政策含义是: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相当程度上内生于大股东产权收益的实现方式,对治理结构进行一刀切式的外生管制可能难以取得预定的效果。
简介:现行增值税法规规定,对一些特定货物销售行为,无论其从事者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一律按简易办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三条规定计算应纳税额。根据国务院关于调整商业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的决定的精神,自1998年8月1日起,下列特定货物销售行为的征收率由6%调减为力%:一、寄售商店代销寄售物品(包括居民个人寄售的物品在内);二、典当业销售死当物品;三、销售旧货(不再划分销售者是否为内贸部批准认定的旧货调剂试点单位);四、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机关批准为免税商店零售免税货物。关于调整部分按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的特定货物销售行为征收率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