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18年6月23日,由西南政法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与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国家安全法学会主办,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承办的“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重庆举行.来自全国部分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实务部门的七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简介:俄罗斯学者亚历山大·季诺维也夫(1922—2006年)是一位在思想界颇具争议、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也是近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以季诺维也夫为名成立了季诺维也夫研究院,并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组织成立了季诺维也夫思想俱乐部等有影响力的学术研究机构,召开全球季诺维也夫思想研究大会,可以看出国外对季诺维也夫思想的研究已趋于炽热化。
简介: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暨南大学的东南亚研究和华侨华人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和学术影响。为了进一步巩固传统和突出特色,发挥教学与研究的相互促进作用,整合我校国际关系和华侨华人及其他相关领域研究力量,
简介:暨南大学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文化背景复杂.要在此基础上推行文化素质教育所面临的挑战比一般普通高校更大.本文通过深入调查与分析,结合侨校的发展特点,提出了一些浅显的看法.
简介:
简介:2009年5月3-21日,俄罗斯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亚历山大·弗拉基米洛维奇·格鲁别夫博士应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之邀,前来讲学。格氏围绕苏联史讲学九次,本文仅略述其中关于苏联解体前后俄罗斯人对外部世界认识的变化方面的内容。
简介:2009年12月14日,四川大学在红瓦宾馆会议室隆重召开“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成立45周年暨南亚形势研讨会”,中国南亚学会常务副会长孙士海研究员、中国南亚学会秘书长邱永辉教授、四川省委政研室副主任李后强教授、四川大学南亚所前所长彭盛琪和雷启淮教授、南亚所老同志、南亚所全体在职老师、在蓉二十多个从事南亚研究、南亚宣传和南亚商贸的友好单位领导与会。
简介:2017年11月2-3日,以“中国的国际安全环境评估与战略选择:历史与现实的考察”为主题的第五届国际安全研究论坛暨第八届西南论坛在云南大学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由云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联合主办,由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展望》编辑部承办.来自国际关系学院、
简介:广西民族大学“2+2”模式东南亚校友资源是学校发展的一支重要年轻力量,可以提供信息服务、育人服务,甚或财力支持,是学校最宝贵的社会资源。开发和充分利用好东南亚校友资源,对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凸显广西民族大学国际性办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简介:日本国立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所(CenterforSoutheastAsianStudies,KyotoUniversity)位于日本历史名城和旅游胜地京都市的中心地带,由北向南贯穿整个京都市的鸭川河就从东南亚研究所旁边流过。该所是日本从事东南亚学术研究历史最悠久、力量最雄厚的专业性研究机构,拥有一座2层楼的图书馆,详细地址为京都市左京区吉田下阿达町46号。
简介:<正>昔人有言:“盖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拟也。”去年荣获泰皇普密蓬·阿杜德陛下颁赐玛希隆哇拉努颂荣誉纪念盾和最佳社会福利家光荣称号的谢慧如先生,就是当代一位具有非常之事和非常之功之非常者,一位名倾泰国朝野、誉满中华乡邦的泰籍华人大企业家、大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
简介:很高兴有机会在四川大学这样历史悠久的学府演讲,我选择了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那就是全球和区域挑战背景下的中巴关系。
简介:女士们,先生们: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政治、社会和经济观念之一。与上世纪中叶相比,现在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我们创造出的这个观念具有成功的历史意义。使欧盟国家处于一个安全、稳定和发展的保障体系中。
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西南政法大学举行
大连海事大学亚历山大·季诺维也夫思想研究中心成立
热烈庆祝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成立
浅议多元化背景下的文化素质教育——以暨南大学为例
尼泊尔世界事务委员会代表团访问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
苏联解体前后俄罗斯人眼中的外部世界——格鲁别夫博士吉林大学讲学纪要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成立45周年暨南亚形势研讨会综述
第五届国际去全研究论坛暨第八届西南论坛在云南大学举行
对东南亚校友资源的若干思考——以广西民族大学“2+2”模式毕业生为例
日本国立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图书馆馆藏东南亚资料简介
名倾泰国朝野 誉满祖籍乡邦——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永远名誉所长谢慧如先生简介
全球和区域挑战背景下的中巴关系——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在四川大学的演讲(节译)
欧洲一体化的前景展望——波兰前总统、“欧洲之友”基金会委员会主席亚历山大·克瓦希涅夫斯基在北京大学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