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基于对上世纪50年代英国社会的观察和思考,克罗斯兰认为英国已进入“后资本主义”社会,因而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判断已失去正当性.以“后资本主义”论为逻辑起点,克罗斯兰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修正,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他的社会主义观.克罗斯兰的“后资本主义”论对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但他的这一理论以经济增长为前提,认为股份公司制的出现和管理革命造就的经理阶层分散了资产阶级的权力,使资产阶级已丧失统治地位,这是不正确的.他在“修正”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社会主义观,也只不过是淡化了传统社会主义的一些色彩,实际上并没有取得重要理论进展和建立起新的理论框架.
简介:美网站www.16beavergroup.org2006年11月15日发表了西雅图一家报社在华盛顿大学对阿兰.巴迪乌(AlainBadiou)所作的访谈文章,介绍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在巴迪乌思想发展中的影响,以及巴迪乌对当前政治和国际形势的看法。文章主要内容如下。记者:我想请您谈谈60年代中期以来您的政治生涯和研究生涯。您对政治革命、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看法后来有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巴迪乌:在我参加政治活动的最初几年,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事件。一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阿尔及利亚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通过这场斗争,我知道了政治信念不是数量上的问题。因为在战争开始时,只有少数人反对这场战争。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教训:当你认为必要,并且认为那个事情正确时,就去做,不必在意有多少人同意你的看法。第二个事件是1968年的五月风暴。在五月风暴中,我了解到我们必须建立知识分子和工人之间的直接联系,我们不能只通过党派、社团等的中介作用来实现这一点,我们必须直接在政治活动中建立这种联系。我对毛泽东思想以及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那一阶段的文化大革命的兴趣在于:一种政治信念,它在知识分子和工人之间建立了某种直接的联系。也就是说,这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