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侗族处于亚热带温湿气候区,很适于植物的生长,植物种类复杂繁多。侗语对植物的命名分类极具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侗语对植物名物的命名是侗族的植物知识和认知世界方法的体现,也蕴含着侗族丰富的植物文化内涵。
简介:董仲舒法律思想的宗教基因魏春艳西汉王朝通过政权的力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时,一代儒学大师董仲舒吸收中国传统宗教思想,大力宣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认为“事天不备,虽百神尤无益也”于是步殷周以来巫觋的后尘,不仅以阴阳五行学说附会儒家经义,而且还将...
简介:人类是从声音和图像走向“感知”的,但在成为“音”和“像”之后就走向了不同的文明形式,并且直接构成各自的文化基因。重视“音”的欧洲文明形式有其自身的特质,而重视于“像”的中亚文明形式也有自身的禀赋,这两种文明差异不是“进化”的结果,而是起始的结构不同。“像”和“音”的文化基因研究可以解读一系列关于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之间的谬误。
简介:Meme是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给予世界的礼物。多年以来,他与学生苏珊·布莱克摩尔一直致力于人类文化的复制和传播的Meme研究,发展出了“文化汤”等一系列概念,建立了“谜米学”。虽然Meme不是文化基因的直接表述,但它却指向了文化基因的意义。中国的文化基因研究有自己的路径,但Meme对于中国文化基因研究的影响依然存在,并且触发了中国自己的文化基因研究,文化基因的研究已经从“时尚热词”转向了严肃认真的人类学学术研究和追寻。
简介:植物名称是人们认识大自然的思辨结果。其结构规则和命名方式反映语言的特点,同时也反映概念分类的特点。壮语植物名称有丰富的文化信息,研究这些植物的命名方式和分类特点,不仅有利于壮语文的词汇研究,有利于构建民族植物文化学,也有利于壮医壮药的研究,更有利于壮乡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简介:苗语西部方言植物名称种类繁多,在植物命名方法上,与其他民族的植物命名制存在"异曲同工"的共性和个性特点。苗语的植物命名和分类主要根据植物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和效用功能而划分的。苗语植物名称形象生动的特点是苗族抽象思维在苗语植物命名和分类中的体现,这不仅表现了苗族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体现了苗族对植物的认知特点。
简介:水族是一个以"饭稻羹鱼"农耕文化为传统的山地民族,水语植物名物是其传统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水语植物名的考释,得知水语植物分类主要有生活类、经济类、野生类、其他类四种;水语植物命名既有"属名+种加词"的"双名"法,也与植物部位、生存环境、生长阶段和思维习惯等有关,同时命名具有一定的构词规则;体现了按植物性状取名的人类共性,又呈现了水语认识植物的个性。
简介:大量采集野生植物资源,造成了对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草原退化、部分植物资源面临枯竭。为此应采取积极措施保护草原与森林资源
简介:<正>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一个民族,他们长期生活在祖国东北边境,即沿黑龙江、乌苏里江及松花江流域地区。这里山河秀丽,物产丰富,为赫哲人的生存提供了优裕的自然条件。“赫哲”一语,含有“江边上的人”之意,说明赫哲人长期沿江而居,以渔猎生活为主;同时在渔猎之余,赫哲人还兼行采集,即从天然的野生植物中开拓食源,以植物的根茎叶果作为补充食物。采集曾是人类早期的原始经济生活方式之一,赫哲人的采集生活,无疑
简介:吴秋林,贵州盘县人,祖籍江苏丹阳。其人生阅历丰富,做过“知青”、矿工、秘书、报社编辑记者等。1992年任六盘水市文联副主席;1995年调入贵州大学艺术学院,曾任学报副主编;2002年调入贵州民族学院民族学社会学学院任教,现为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受聘为吉首大学特聘教授。
简介:文化基因具有与其他形态的基因一样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的本质特征,两者的对立统一是研究范式和证伪这两种不同的知识积累和更新方式的协同作用而完成的。提出专家圈子与专家知识可能是联结两者的桥梁,它是决定特定人类文化领域的保守性(稳定性)与开放性(灵活性)的关键。通过分析和探讨领域专家和专家知识的特性,就有可能将微观的个体认知层面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的对立统一与宏观的社会“文化基因”层面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的对立统一联系在一起。
简介:游牧民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关于植物的地方性知识,包括认知体系、利用体系与观念体系三个层面.这些知识扎根于游牧实践,忠实地表达了人群、畜群与草原的复杂动态关系.地方性知识有可变性,因知识生产情境的变化而不断重塑.人类学家既要记录、搜集、整理和研究地方性知识,也要关注并解释其变化与变化的过程,还要探讨地方性知识与科学知识链接的可能路径,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探讨地方性知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
侗语植物名物研究
董仲舒法律思想的宗教基因
文化基因的“像”和“音”
文化基因研究的概念和历史
壮语植物名称的结构与分类特点
苗语西部方言植物命名与分类初析
水语植物分类与命名的民族名物学考察
保护野生植物资源 改善我省生态环境
赫哲族食用野生植物及其成分分析
人类学家吴秋林:走向文化深处的基因研究
文化基因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来自“脑-心理-社会”视角的分析
植物与游牧民的生活--兼论地方性知识的生产与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