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胡瑗《周易口义》相对于孔颖达《周易注疏》释卦体例方面主要有三方面的创新:1、重视对卦序与时义阐释;2、成卦之义多“以二体言之”;3、主张“诸卦四德亦天地四德”。这些体例创新均是北宋士大夫政治主体意识觉醒时代背景下借易学解释“阐明儒理”思想意图体现。

  • 标签: 北宋易学 《周易口义》 解易体例
  • 简介:古人常以天、地、人并列,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可以沟通天地、参赞天地之化育。要对天地人有一系统认识,必须将三者看做是一个整体,彼此之间互为缘分,相互牵连。首先,天地人是自然一切。天、地、人各有所道,人生存于天地之间,要尊敬和爱护天地,对天地怀有一颗敬畏和信仰之心,安守本分,奉行天理、恪守自然之法则。其次,天地人是人本一切。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应该尊重自然,尊重生命,以人为本。再次,天地人是心外一切。世间万物发展都是有因果,我们要去体悟这种因果,不能盲目的将责任推于外界。最后,天地人是心内一切。天地人应与我心结合起来。世界是我心里世界,人类是我心里的人类,一切都是与我相关,大家彼此因缘共同而产生了关系。

  • 标签: 天地人 自然 人本
  • 简介:动与行同义。《周易·系辞》上说:“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周易》中有“天行”,有“终则有始”、“消息盈虚”、“反复其道”等特点。“利涉大川”属于“天行”。行动合于天时,故日“时行”。动而合于天道,故日“中行”。又有“志行”与“独行”,守道不回之义。“果行”指勇决。“上行”指遵循天理。另外,还有“说行”与“安行”,皆与“吉行”同义。

  • 标签: 周易 阴阳 规律
  • 简介:所谓"道",其存在形式为"形而上",其内在规定性为"阴阳",其主要功能为"变"与"生"."形而上",指古经卦爻所蕴含阴阳变易法则.透过卦爻符号独特结构形式,将这一变易法则"演绎"为天地人三才统一宇宙图式,同时又借助于这一符号系统,彰显出"生生不息"宇宙本质.

  • 标签: 《易传》 “道” “阴阳” 哲学
  • 简介:本文从《庄子》有关记载,发现《庄子》一书中孔子既“具有道家思想儒者形象”,又有“道家反面形象”。进而又从书中“以重言为真”写作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儒道两家之间既互相矛盾又互相渗透关系。

  • 标签: 《庄子》 孔子 儒家 道家
  • 简介:《易经》君子观于春海卞良君“君子”,西周、春秋时期是贵族通称。《书·无逸》:“君子所,其无逸。”郑玄曰:“君子,止谓官玉者。”又,《国语·鲁语上》:“君子务治,小人务力。”君子指当时统治阶级,小人指被统治劳动人民。春秋末年以后,“君子”...

  • 标签: 《易经》 君子观 卦爻辞 中国传统道德 有德者 理想人格
  • 简介:<正>《管子》书中,“度”字屡屡出现。据台北1970年出版《管子引得》统计,全书中出现131次。其使用频率之高,引人注目。根据研究结果,把《管子》书中“度”字不同意义梳理如下:第一,法度、制度、准则(名词,读音dǜ)。根据《说文》解释:“度,法制。”又据《礼记.王制》“用器不中度,不鬻于市”。“度”字又可作为标准解。例如:

  • 标签: 管子 数量界限 作者 使用频率 适度消费 标准解
  • 简介:《周易》充满了和谐思想,人与自然和谐,通过阴阳和谐、尚中正、交感比应等表现出来;人际关系和谐,通过培养诚信、谦虚、宽容性格、讲求家庭和谐,当政者和民众交往沟通表现出来.这些思想对我们当今时代具有很好借鉴意义。

  • 标签: 周易 阴阳 中正 人际关系 和谐
  • 简介:中道即指天道。之所以称“”,是因为天道运行具有精准守信、不过不忒品性。人能精准如实地、恰如其分地把握和实行天道,就是合于“”,就是奉行中道。这两层意思都可以用“无过无不及”之“”来表述。所谓“调和、折中、平衡”,都不是“本义。程、朱用“不偏不倚”释“”,是对中庸之德极大歪曲。

  • 标签: 中道 天道 时中 过与不及 偏倚
  • 简介:本项研究以调查江苏省地区高中教师工作满意度状况为目的,采用《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江苏省范围内分层随机选取高中教师352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苏北地区高中教师工作满意度水平显著高于苏南地区教师(p<0.05);非重点中学教师在在组织氛围、工作本身及工作回报等方面的满意度低于重点中学教师(p<0.05);男女教师工作满意度不存在显著差异;高中教师工作满意度随着年龄、教龄呈U型发展趋势;本科学历高中教师工作满意度显著低于大专及研究生学历教师(p<0.05).这一结果给当前教育管理为提高学校效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工作满意度 中学教师 调查问卷 方差分析
  • 简介:本文对出生高峰与出生低谷概念进行了必要理论界定,分别从数量与结构两种视角构建了出生高峰与出生低谷判别方法与划分标准。对中国1950—2050年间已经历或将经历出生高峰与出生低谷进行了考察与分析。明确指出,无论从数量还是从结构视角考察,21世纪初中国将迎来第四次出生高峰是人们臆构出来,实际上它根本就不存在。最后就与出生高峰与出生低谷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 标签: 出生高峰 出生低谷 测度
  • 简介:自春秋发端传统博爱观念,至汉代基本成型。本文通过对作为刑政必须要件、以孝治天下先行和公天下普爱等博爱观内涵探讨,揭示儒家博爱论汉代政治基本表现。汉代大一统国家长治久安需要内在凝聚力,仁德博爱是“威势成政”先导和内核。“博爱之谓仁”命题虽然晚出,但却集中展示了儒家博爱论基本精神。

  • 标签: 博爱 孝亲 公天下
  • 简介:本文以《易传》“以……也”句为例,探讨句式分析对解读古籍能起作用。此一句式不见于《周易》经文,只出现在传中,是个多义结构,可作原因句、目的句或凭借名词组,也可以是含有“以”字介词组之状结构。历代注疏及现代译本除了前述多种解读,还有将之解读为结果句、并列句、顺承句或受修饰句。本文特从句法角度指出此句式作结果旬并非常态用法,如此解读需十分慎重,而后三种解读则不妥当。通过本文讨论可看出句式分析能排除一些不合句法之解读,将合理解读缩小到一定范围。

  • 标签: 易传 “以……也”句 判断句 虚词 古籍解读
  • 简介:《孝经》意义在于其中政治伦理。《孝经》继承了原始儒家孝道、臣道、君道基本内涵,同时也有所创新,其创新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孝提到至高地位;二是将孝作为臣道和君道逻辑基础,从孝道推导出臣道(或忠道)与君道(治民之道)。这固然有助于为儒家政治伦理添加孝这样一个有效推动力,以便儒家政治伦理现实贯彻;但与此同时,这种用与政治伦理本质不同孝道去推论、劝说作为政治伦理之臣道、君道做法,也隐含着扭曲儒家政治伦理而堕落为君主专制政治工具趋向。

  • 标签: 《孝经》 政治伦理 孝道 君道 臣道
  • 简介:中国学者和研究中国问题国际学者一直讨论经济发展“温州模式”。大多数讨论着眼于温州人创业精神、家庭工业、专业化商品市场、农村小城镇发展和传统私人银行信贷系统。但很少人注意温州经济奇迹一个显要特点:即“仪式经济”复兴与扩张包括神灵崇拜、修建庙宇、生命周期家庭仪式、传统农历节日、社区宗教游行活动、佛教道教仪式、基督教教会、祖先祭奠、由宗教激发为社区项目和慈善事业筹款活动、占卜和风水。受过高等教育精英阶层和政府官员一向认为所有这些仪式花费都是“封建迷信”,“毫无用处”,“浪费”。但是,这些仪式花费抗衡温州经济造成个人财富积累,促进财富再分配和社区建设上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而且,温州仪式经济体现了乔治·巴塔耶所谓追求“自主存在”自由和权利,也就是通过直接接近神圣世界,来超越人世羁绊。

  • 标签: 经济 仪式 中国 宗教
  • 简介:顾炎武诗歌中有几首写到齐国历史人物,或用作典故,或吟咏人物,或隐喻现实,其中复国英雄田单最受其推崇。顾炎武诗歌齐文化,有他作为明遗民立场和视角,与他反清复明平生壮志密切相关,古老齐文化爱国精神在他诗歌创作得到了独到阐发。也赋予他诗歌创作以独特面貌。

  • 标签: 顾炎武 明遗民 齐文化 田单
  • 简介:当社会治理成为一门学问后,表现出了对知识依赖。某种意义上,现代社会治理就是专业化知识应用。社会治理体系是一个分工-协作体系,是通过把专业知识整合到一起而形成社会治理整体效应,并在一定程度上会以艺术形式出现,即达到社会治理某种理想境界。但是,人类社会处在一个不停息发展过程,社会变革也会引发社会治理变革。社会治理变革过程,显然会表现出对新知识渴求,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学者还是实践者,往往会耽于旧知识框架之中,即使新知识出现了,也会强行地将其纳入到旧解释框架之中。这不仅对于社会治理变革是有害,而且会把社会变革而积累起能量压制下来,并等待其总爆发。历史上曾经出现过革命就是因为社会治理压制了社会变革能量而引爆。鉴于此,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我们需要自觉知识创新,更需要社会治理去容纳和利用这些新知识。

  • 标签: 社会治理 知识 创新 全球化 后工业化
  • 简介:史学家把公元1840-1919年这一时期,称作中国近代社会.这期间,中国发生了两次大对外战事:一是由英国人发动旨在侵略中国鸦片战争;二是爆发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其结果,都以中国人失败而告终.许多有识之士由此对清政府腐败无能和西方先进思想与科学技术有了深刻认识,于是,催生了近代史上著名'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

  • 标签: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国近代 传统文化 教育理念 中日甲午战争 “洋务运动”